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有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18662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有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 文 试 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9分)1.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校园繁花似锦,花香沁人心脾,这样的环境里,任何不文明的言行都会大煞(sh)风景。B父母的谆谆教诲、夸赞鼓励是爱,怒目嗔(zhn)视、唠叨训斥也是爱,儿女都要用心体会。C地球因为有了树,变得适宜居住;人类因为有了树,诗意的栖(q)居才成为可能。D

2、面对亲人的猝(c)然长逝,我们不能一味沉浸在悲痛中,要勇敢地走出来,投入新生活。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萧索 雏形 悬涯 无原无故B诀别 妖饶 恻隐 张惶失措C镶嵌 蹒跚 晦暗 碌碌终身D蔓延 端祥 茏罩 郑重其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D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的建筑模型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3、分)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C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6.参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4分)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7.综合性学习(10分)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5、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

6、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1)请根据才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4分) (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分) (3)邀请你担任“青春梦想”主题班会主持人,请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1)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2)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4)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何当共剪西

7、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6)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7)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8)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8、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一17题。(23分)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 陈荣生 译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

9、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那不关我的事!”树说。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感谢上帝!”母亲说。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

10、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那不关我的事!”树说。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感谢

11、上帝!”母亲说。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现在你明白了!” 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不关我的事!”树说。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21)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22)“感谢上帝!”母亲说。选自美文(有删改)13.文章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也写了一位生病女孩看到树后的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树的经历: 女孩的感受: 14.第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那不关我的事! (2)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