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ReM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18476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ReM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ReM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ReM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ReM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ReM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ReM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ReMi.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 Re Mi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聆听 表演do re mi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2、情感目标: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3、能力发展目标: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教学分析 Do Re Mi 1、作者介绍 理查德罗杰斯(1902-1979)美国作曲家。他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母都喜欢音乐,使他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罗杰斯4岁学钢琴,14岁开始作曲,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纽

2、约音乐学院。他曾与文学语言学家、剧作家劳伦斯哈特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合作,创作了许多作品,如电影音乐片夜晚的爱情、我的朋友乔及轻歌剧俄克拉荷马、音乐剧音乐之声等著名作品。 2音乐分析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该剧通过描写一个生性活泼、不安心当修女的姑娘玛丽亚,应聘到一个海军上校家里当一名家庭教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Re、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全曲为C大调,2/4拍,歌曲为以B段为核心的回旋变奏体结构A+B+C+ +D+ 。作者巧妙的构思在于将七个音的唱名,按孩子年龄的不同,来安排每个孩子

3、代表一个唱名,并从“Do、Re、Mi”构成的音阶出发,运用作曲技法用复调模仿、对位手法,写成以B段为核心的几个对比段落,使孩子们在不断的反复变化中将“多、来、咪、发、梭、拉、梯”这个音阶深深地印在脑中。由于将音名编成故事来学,使得学习音乐变得轻松、愉快。 歌曲前奏4小节后将音乐引入A段。音乐带有宣叙性质,意在说明教师教孩子们学习音乐应掌握的要领,要从“Do、Re、Mi”开始。两小节过门将音乐引入B段。 B段是该曲中的核心乐段,要教师把每个音的唱名编成不同的故事教给孩子们,使音乐学习变得活泼有趣。歌曲经过演唱的变化重复后进入C段。 C段是由长时值音符构成的悠长旋律,显得轻松、舒展。接着是B段的变

4、化再现 段再现(即变奏一),这是变为二声部,即第一声部唱原曲调,而第二声部是以“Do、Re、Mi”的长音作为陪衬,最后变为单声部以1/4拍唱上、下行音阶,然后引入D段。D段开始为单声部,由 为核心,用移位(模进)和时值紧缩方法来发展音乐,之后变为第一声部用C段曲调,第二声部唱新旋律,结尾又合为一个声部。这样显得情绪活跃又舒畅。 是核心段的最后再现(即变奏二),这是高潮段,力度加强,情绪更加兴奋高涨,表现出孩子们学会“Do、Re、Mi”的喜悦心情。他们仿佛感受到那千变万化的动听旋律,就是由这七个音发展而成的。当唱到“梭”时变为二声部,用模仿手法,即教师唱学生模仿,最后的结束句是教师唱下行音阶,师

5、生合唱“Do”结束。本课是欣赏全歌,学唱歌曲的B段。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时间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 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4、师弹琴,生唱。 1、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4、生听琴哼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

6、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5、小结: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学唱歌曲Do Re Mi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Do Re Mi 1、播放Do Re Mi 。 2、师弹琴。 3、师生同唱歌谱。 4、师弹琴。 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 1、聆听歌曲Do Re Mi 。 2、生听琴试唱歌谱。 3、师生同唱歌谱。 4、A唱中文。B唱英文。 5、跟录音伴奏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 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下课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教学准备:录

7、音机、磁带。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你们都爱看些什么电影呢?(学生回答)电影可以分成很多类,有动画片、喜剧片、战争片、生活片、音乐片等。 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二、整体

8、感知,了解剧情: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三、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

9、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

10、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尝试表演唱歌曲do re mi,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3)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

11、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4)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四、演唱训练: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五、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乎是萨尔茨堡那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