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长期中学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17635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水市长期中学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赤水市长期中学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赤水市长期中学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赤水市长期中学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赤水市长期中学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水市长期中学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水市长期中学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历史复习课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战争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2、魏源革新救国,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对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3、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太平天国。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4、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5、1894年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痛击日军,英勇牺牲。

2、6、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战士英勇反击,掀起反帝斗争的风暴。时间1840.61842.81856.101860.101894.71895.41900.61901.9原因推销工业新产品掠夺工业原料开辟国外市场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修约遭清政府拒绝发展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日本蓄谋已久)西方列强为了扩大侵华利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侵略者英国英、法、俄、美日本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奥匈帝国)结果战败而签约南京条约内容见P5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战败而签约北京条约内容见P9战败而签约马关条约内容见P18战败而签约辛丑条约内容见P22-23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罪行英法联军火烧

3、圆明园俄占我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抢劫北京城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首次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与反思1.中国在对付外国侵略中为何屡屡失败?(政治上的腐败无能,社会制度、经济、国防等的落后)2.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见本表影响,会阐述)启迪一个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祖国利益为重,一切侵略者都可以消灭)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时间

4、: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中央奕讠斤 ;地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口号: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学习先进技术:洋务派:洋务运动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企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 (器物)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作用(影响):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变法而牺牲)、严复(被康有为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春)。 开始标志:“

5、明定国是诏”(1898.6光绪帝)。 维新派:戊戌变法 内容:见P37(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方面)。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没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说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失败原因:变法触及封建阶级利益,遭到强力反对;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只持续了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学习先进制度 中国同盟会:1905.8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1911.10.10,武昌起义。201

6、4年是武昌起义爆发103周年。 革命派: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结果:1912.1.1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最大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两面大旗:民主、科学。 学文化: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激进派)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

7、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代表及成就:陈独秀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作用及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1919.5.4爆发,前期以北京学生为主;1919.6.5后以上海工人阶级为主。 五四运动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性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结果:北洋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为中国共产党的

8、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时间:1921.7.23上海。 与会者:毛泽东等13人参加,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中共成立 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前任务组织开展工人运动;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中共一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前途。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开天辟地)。 联系实际:七一建党节的由来,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3周年。 前提:1924.1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 发展:1924.5

9、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岛建立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这是国共两党合作成果之一。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 高潮:1926.7北伐战争开始。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先锋: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合作成果)转折:1927.4.1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结果:1927.4.18蒋介石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南昌起义:1927.8.1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等指挥,打响了武装反

10、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中共武装反抗 争的开始。这是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秋收起义:1927.9.9毛泽东在湖南发动,失败后,率部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队伍道路的开始。1928.4朱德、陈毅率部队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朱毛红军威名远扬。 起止时间:1934.101936.10;原因: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伟大转折:遵义会议(1935.1)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11、转折点。 三人军事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艰苦历程:突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宁长征 经曲战役:四渡赤水河(跳出包围圈)巧渡金沙江;三军会师:1936.10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如何发扬长征精神?(刻苦学习,努力进取,不畏艰险战胜困难,把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等。)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时间: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原因: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12、,挑起事端,首先攻占沈阳城。 结果: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东北军民奋起反抗。 局部抗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1931-1937) 结果: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西安事变 1937.8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1937.10南方八省游击队改为,共赴抗日前线。 意义(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61946年)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日军严重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