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文章不惮千遍改讲义含解析苏教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284732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文章不惮千遍改讲义含解析苏教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文章不惮千遍改讲义含解析苏教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文章不惮千遍改讲义含解析苏教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文章不惮千遍改讲义含解析苏教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文章不惮千遍改讲义含解析苏教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文章不惮千遍改讲义含解析苏教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文章不惮千遍改讲义含解析苏教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不惮千遍改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每写完一篇文章,总是要非常认真地反复修改方才定稿,就算写一封很短的信也一定要先起草稿,改好之后再重抄寄出。如果写的是重要文章,他就把草稿贴在墙上,进进出出的时候总要看一看,想一想怎样可以改得更好一些。到了晚年,欧阳修又花了许多时间把自己一生所写的文章重新修改。妻子劝他说:“你何必这样辛苦呢?难道还怕先生来骂你吗?”欧阳修笑着回答道:“不是怕先生发火,而是怕后代人讥笑。”文章修改的着眼点、方法、原则1文章修改的着眼点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围绕主旨、观点、结构、体式、材料、语言等方面考虑,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是否易于

2、被读者接受。2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的一般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删、改、调”四种。增,就是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删,就是对某些材料或语句进行必要的删削;改,就是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和锤炼;调,就是对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3修改文章的六个原则清人刘熙载的艺概中,有一段评析左传的写作技巧的文字:“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从文章修改的角度来看,“纷”“孤”“板”“直”“俗”“枯”也是写文章容易犯的六种毛病;而“整”“辅”“活”“婉”“雅”“腴”则是克服上述弊病的六种途径,或是通过文章修改所应达

3、到的六种效果。(1)“纷”就是冗繁、杂乱。诸如材料臃肿,思绪混乱,横生枝节,尾大不掉,都在可“整”之列。其结果,应使文章做到简洁明快,首尾圆合,脉络分明,详略得当。(2)“孤”是单薄,只有红花,没有绿叶;只会“单线平涂”式地直叙其事,不会运用背景、旁证、对比、映照等“辅”的材料和手段来充实文章内容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3)“板”是刻板、呆滞。文章格式、语调上的千篇一律,没有变化,令人乏味;思想内容上的就事论事,平淡肤浅,不会举一反三、由表及里,或是不懂得如何通过寓意和联想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同样也是“板”而不“活”的表现。这就应该运用联想开拓思路,或调整结构、变换手法,更生动活泼地表现主题。(4

4、)“直”是浅露。“婉”则含有“曲折”、“委婉”两方面的意思。编写故事要有矛盾冲突,开展论战要能伺隙乘虚,这样文章才能波澜起伏,擒纵自如;“委婉”要求的是含蓄和深沉,要善于把作者的思想感受渗透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不要空说抽象、生硬的大道理。(5)“俗”是粗鄙、庸俗,它牵涉到语言文风和思想情趣的问题。要通过有的放矢的评析活动,提高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的自觉性。(6)“枯”是干瘪、枯涩。这主要是材料和语言的贫乏所造成的。“腴”的办法,应是加强调查研究和观察生活的训练,积累素材,丰富词汇。文章修改的基本要求1达意:从服从文章立意的需要出发删改段落、句群和句子;从服从句子的表意出发,删改字、词

5、。2准确:这里的准确,更有“真实”的意味。3精练:在正确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力求文字的简约。4顺畅:字词、句间注意平仄关系,读来琅琅上口。1在下面一段话里删去八个多余的字,只删不改,不得改变原意,将删掉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在刘晓庆偷税案事发之后,一位税务官员说:“目前,明星与一般普通百姓的收入悬殊很大,明星中的多数人是依法纳税的,个别人有违法行为。对这些人有的已经依法给予法律制裁,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绝不能让社会上那种坑害国家的思想任其泛滥。”答:_答案:一般很大法律任其2.下面是名作家对词语搭配进行修改的例子,尝试分析作者这样改动的用意及效果何在。(1)鲁迅藤野先生原稿:我就往仙台的医

6、学专门学校去。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修改稿: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答:_(2)刘白羽火光在前原稿:这正是那长着胡子的,今天黎明时分自动带了六只木船来的老水手,现在他死了。修改稿:这正是那长着胡子的,今天黎明时分自动带了六只木船来的老水手,现在他牺牲了。答:_(3)巴金五十多个原稿:我们是五十多个,我们有手有脚,大家连结在一块儿,一定不会就躺在地上白白地饿死,冻死。修改稿:我们是五十多个,我们有手有脚,大家团结在一块儿,一定不会就躺在地上白白地饿死,冻死。答:_答案:(1)“新的先生”,既可指“我”以前没见过的、不熟悉的先生

7、,也可指新来学校任教的先生,改为“陌生的先生”,就排除了后者。“新的讲义”,一般理解为没有学过的讲义,改为“新鲜的讲义”,还有内容新颖、感受新鲜等意思。修改后用词更准确,语义更清晰。(2)原稿用中性的“死”,改稿用褒义的“牺牲”。修改后更能表达表述者对那位老水手的敬意。(3)重视同义词的适用对象。不同的词,往往有不同的适用对象。“连结”侧重于外在的形象,多用于物;“团结”侧重于内在的思想、情谊,只用于“人”。把“连结”改为“团结”,用词准确,又带有褒义,更能体现五十多个人团结一致跟冻、饿作斗争的决心。3下面提供的是同一作品中的原作稿和修改稿的文字,任选两句作修改前后的比较,指出原句的不足之处(

8、或修改后的效果)。原稿: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无力地在空中飞舞,无目的地落下地来。在墙脚已经砌好了一条白色的路,左右两边各有这样的一条,好像给中间的泥泞的道路镶了两道宽边。修 改 稿: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和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答:语句序号原作不足或改后效果答案:语句序号原作不足或改后效果用“无力地”不简洁,属重复修饰。删去“无力地”,更为简洁。“落下地来”与“棉絮一样”的雪花的姿态不很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为贴切和形象。啰唆、不简练。改后更为简洁。不合常理:下雪天,泥泞路上只能是泥与雪

9、的混合,不可能镶上宽白边。石板路中间部分的雪易化成水,而路两边的积雪不易融化。4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蒙眬入睡时,大脑皮层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任其自然发展。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1)第句画线部分搭配不当的词语是_;应改为_。(2)第句画线部分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_;应

10、改为_。(3)第句画线部分应补出的词是_;应放在_。(4)第句位置不当,应放在第_句的后面。答案:(1)相近接近(2)所以但(但是)(3)的缘故“深”的后面(4)文章的细节修改“文章不惮千遍改”,强调文章要反复修改,力求做到达意为先、用词准确、语言精练、语句通畅。该专题对应的高考考点比较多。从小的方面说,它与炼字、正确使用词语、修改病句等都有一定的关联;从大的方面说,它与作文密不可分。例1 (安徽高考)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

11、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 600份。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序号修改解题指导句成分残缺,“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是主语,“项目”是宾语,中间没有谓语动词,可在介词“由”前加“是”。句中“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为文章名称,应该用书名号。句中副词“约”表估计,与“以上”矛盾,删去“以上”。句中“阅读率”与“减少”搭配不当,应将“减少”改为“下降”。参考答案序号修改在“由”前加“是”后一组引号改为书名号删去“以上”“减少”改为“下降”例2 (大纲卷)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