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280466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株洲市201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卷及答案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就读学校和准考证号。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Ba:137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过程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食物腐烂 C冰川融化 D高炉炼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2、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下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和判断正确的是 A柠檬的酸性比橘子弱 B橘子汁显碱性 C草木灰水的碱性最强 D萝卜显中性4下列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铝A12O3 B氢氧化钾KOH C氯化钙CaCl D硝酸HNO35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B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C将水沿玻璃棒慢慢加入浓硫酸中,并

3、不断搅拌,配制成稀硫酸 D停止加热时,用嘴吹灭酒精灯7右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电子8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9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4、 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10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MnO22HCl(浓)MnCl2Cl22X 根据上述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为AH2O BH2 CH2O2 DHClO11“臭氧(O3)层空洞”是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大气中的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对地球起保护作用,下列有关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是金属单质 B臭氧是混合物 C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D臭氧由3个氧元素组成 1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氖的原子序数为10B氖属于稀有气体元素C氖的一个原子核外有10个

5、电子D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36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 实解释 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 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14下列常见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尿素CO(NH2)2 B硝酸钾KNO3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碳酸钾K2CO3 15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的是 AMgSO4 BNaNO3 CNaHCO3 DP2O5 16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

6、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17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如下: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汞与硝酸银溶液 B铜与硝酸镁溶液 C锌与硫酸亚铁溶液 D铝与稀盐酸 18在N2O5xN2O3N2NH3五种物质中,它们是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的,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NO2 BNaNO2 C NH4Cl DN2O 19只用一种下列试剂不能鉴别稀硫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钡三种无色溶

7、液的是 ApH试纸 B稀盐酸 C紫色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2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 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5417200反应后的质量(g) 100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全部反应完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Dx为79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共22分) 21(3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钠离子 (2)3个硫酸根离子 (3)甲烷分子 22(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小苏打 氮气 熟石灰 干冰 食盐”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作调味

8、品的是 ;(2)要使舞台上出现烟雾缭绕的景象可用 ;(3)可用来充填灯泡的是 ;(4)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5)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是 。23(3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O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表示氯原子)(1)上述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 种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2)从图中我们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个数不变。(3)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是否都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填“是”或“否”)。24(3分)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 、无机盐和水

9、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下列各类食物中含淀粉最丰富的是 (填字母)。 (2)小华经常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你觉得小华体内缺少的元素是 (填序号)。 铁 硒 钙 锌 25(4分)现有六种物质:BaCl2 NH 4NO3 NaOH CuSO4 碘 KMnO4,其中:(1)易溶于水,且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填序号,下同),水溶液显紫红色的是 ;易溶于酒精的是 。(2)写出其中任意一个两者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4分)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3时,把46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A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t

10、1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 B(填“”、“”或“=”,下同)。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B:若把t3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B。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27(6分)【材料一】2019年6月4日晚报报道:位于某市内流河旁,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大半个河道” 【材料二】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遇到了百年罕见的干旱,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生活困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警钟已经敲响,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刻不容缓,节约用水

11、、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沿岸居民能闻到垃圾散发的臭味,这是因为分子 。(2)采用 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3)日常生活的牛奶包装盒、塑料袋都属于 (填序号,下同)。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非金属材料(4)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如使用含磷洗衣粉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磷”是指 。 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 (5)在我国的北方农业和园林浇灌改漫灌为喷灌、滴灌;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以上做法中错误的是 。 (6)面临淡水资源的短缺,化学老师唐

12、倡议“一水多用”。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一项具体措施 。 28(6分)已知:A是红色粉末,B、C是氧化物,D、I是常见金属,E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G (填序号)。(2)上述转化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3)为了安全,点燃G气体之前要 。(4)向D和I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探究(本题共2小题,共14分)29(7分)通过初三一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气体的制备方法,例如制取氧气有:A分离空气 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C分解过氧化氢 D加热分解氯酸钾 E电解水等等;也熟悉一些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例如: (1)请写出上图所示实验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