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274508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用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用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通用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通用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政治认同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关系。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法治意识通过对文化与政治关系的学习,理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考生对培养法治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公共参与通过对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社会作用的学习,深刻领会文化的实质,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考生积极参与到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来复习集成块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基础自修快通关1文化的内涵和外延(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

2、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1角度特点理解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自然界的山水。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个体的关系来看是一种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从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来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

3、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1巧记:文化三个特点的辨别方法特点侧重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是非自然的文化是一种素养侧重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针对的是文化的存在和传播3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从动态角度看,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4文化的实质和社会作用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2注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本身不是物质力量,但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3拓展: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BCD解析:选A材料信息“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等,反映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正确;“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

5、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正确;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BCD解析:选C说法错误,精神文化能否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主要看它是否正确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而不是看它是否古老,故排除;从悬棺岩画可以看到各种实践活动的场景,说明了文

6、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依赖一定的社会实践,故正确;说法错误,文化的价值要因时而变;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悬棺文化的魅力是通过悬棺岩画展现出来的,故正确。3“石墙黛瓦、又见炊烟”,是千年古村落的历史韵味,更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乡愁寄托。广义上讲,乡愁是从自身非居住地和非经历的事物中获得的一种文化感受、文化启迪或文化认同感,是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精神情感。由此可见,乡愁()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根源于人们的主观需要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BCD解析:选B由乡愁的含义可知,乡愁属于文化,乡愁是一种文化感受,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正确,错误;说法错误,文化源于实践,而

7、不是源于人们的主观需要,排除。4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拜月习俗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月亮文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月亮文化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ABCD解析:选A正确,材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不选,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但与材料无关;正确,材料表明月亮文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错误,月亮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没有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应排除。

8、复习集成块二文化与社会 重难强化精讲练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1。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2文化与政治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者角度: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

9、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2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1)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2)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注意:(1)文化是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

10、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2)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2巧记:三种方法快速区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点睛之词法“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侧重点法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强调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图示法典例(2016全国卷节选)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

11、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201

12、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解析本题设问中知识限定为“文化对经济作用”。材料中反映出十八洞村前后两种不同的文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答题时首先需要对“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展开表述,指明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出落后文化和先进文化对经济的不同影响。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

13、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1(变题型)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ABCD解析:选A一个民族只有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种

14、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入选。错误,文化力量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错误,文化不能决定经济、政治。2(变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区域创新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亮点。区域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的培育。规划强调,要大力培育中国特色创新文化,增强创新自信,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深圳的企业创新氛围浓厚,就和它的创新文化密切相关。正是依靠开放包容、勇于变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无数企业不断创造奇迹,使得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如今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培育创新文化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解析:本

15、题知识限定明确,题目类型为意义类主观题,问题指向培育创新文化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等方面,结合创新文化的具体作用组织答案。答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培育创新文化,可以为区域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良好的创新文化有利于企业创造奇迹、创新人才涌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培育创新文化,有利于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有利于培育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