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达标训练检测.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76013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达标训练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201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达标训练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201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达标训练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201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达标训练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达标训练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达标训练检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阅读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女有归 ()(3)谋闭而不兴 ()(4)盗窃乱贼而不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D.是故谋闭而不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译文: 4.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是故/谋闭而不兴C.使/老有所终D.盗窃乱贼/而不作5.填空。(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本书是儒家

2、经典之一,是由西汉的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2)文中阐述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3)与成语“夜不闭户”所说的情境相同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68题。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1)大道之行也 ()(2)故外户而不闭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 8.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答: 三、美文品析(一)(2011义乌中考)阅读选文,完成911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3、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选贤与能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

4、闻。译文: 11.【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阅读答案1.答案:(1)以为亲(2)女子出嫁(3)发生(4)兴起2.【解析】选C。A项中“老”“壮”“幼”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分别为老人、壮年人、幼童。B项中第一个“亲”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D项中“谋”是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3.答案:(1)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健康成长。4.【解析】选A。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

5、为:故/人不独亲其亲。5.(1)答案:礼记礼运戴圣(2)答案:力恶其不出于身也。(3)答案:外户而不闭6.答案:(1)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2)关闭、关门7.答案:(1)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2)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8.答案: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9.答案:(1)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10.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分析比较能力。先要分别理解两文的主旨:“大同社会”还未成为现实的理想社

6、会,“世外桃源”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然后取二者共同之处,即可得到答案。答案: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12.答案:(1)讨论(2)做、当(3)有的人(4)所以(5)减轻(6)何必13.答案:原文:重法以禁之。译文: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1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文中找到对“上”的语言描写,分析“上”的看法和理由。答案:看法: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理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1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联系在“上”的建议下所产生的良好局面“海内升平商旅野宿焉”分析作答。答案: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