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政策.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7161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政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政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政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政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政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指导思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要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压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锦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改变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不断改进提高,逐步构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

2、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原则1.全面性原则。对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诸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素质的发展过程;普通高中招生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还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公开透明。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机制,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公平和公正。3.积极稳妥的原则。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考虑社会的

3、承受能力,广泛宣传,稳妥操作,不断完善。三、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既是初中学段学生学业的水平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一)命题依据和要求1.命题依据考试命题坚持以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并依据各学科的考试说明进行命题。2.命题要求命题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生产和生活等具体情境

4、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继续学习的潜能;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分别占7:2:1,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8:1:1(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考试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系列丛书中的习题及教材上的章节复习题为主),选择题分数不超过学科试题总分的20%(英语学科不超过40%,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不超过50%),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性试题不少于学科总分的20%.思想品德学科增加民族团结教育知识考查内容,占思想品德学科总分的5%.命题要符合初中教学实际,以学生为本,夯实基础,难易适中,适当控制题量,不出偏、繁、怪和似是而非的题,各学

5、科命题考试的基本要求详见各学科的考试说明。(二)考试(考查)科目设置及考试方式1.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生物和地理综合(2013届)、体育与健康。2.考查科目:理化生实验操作、英语口语及听力(具体要求见考查工作通知)。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生物和地理综合均实行书面闭卷考试;体育与健康实行开卷考试。(三)学科试卷分数及各科考试时间语文、数学满分为150分,英语满分为120分。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数学、英语各为120分钟;理化综合满分为2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8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满

6、分为100分(思想品德、历史各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生物和地理综合满分100分(生物、地理各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体育与健康满分为60分(含平时成绩20分)。所有考试科目均计入中考总分。体育与健康考试时间另行通知。自2010年9月1日以后转入(含休学)市直学校的学生,中考时必须参加当年八年级生物与地理综合考试,分数计入中考成绩。(四)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原则上以各学科毕业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具体要求详见各科考试说明。(五)试卷编制要求试卷每大袋31份,每小袋10份,每袋均配座次表(座次表式样见附件1)。(六)考试日程考试时间为6月28日至6月30日,具体安排如下:6月28日8:30

7、-11:00 语文,13:30-16:00 理化综合;6月29日8:30-10:30 数学,13:30-15:30 英语,16:20-18:00 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6月30日9:00-10:40 生物与地理综合(2013届毕业生)。(七)组织考试和阅卷1.各县(市)区教育局(文教局、社管局)和市直招生办分别负责组织本区域内的初中毕业学生的学业考试工作。2.考点设置。考点应设置在办学设施和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学校。农村以乡镇为依托就近设置考点。城区考点要相对集中,可混合编排。3.组织监考。加强监考工作管理,规范监考程序。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的优秀教师担任监考工作。

8、监考教师实行亲属回避制,凡有直系亲属及其子女参考的教师不得参加监考。4.监察巡视。市教育局抽派巡视员监察巡视考试工作。5. 实行网上阅卷。(八)保障措施1.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学业考试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成立学业考试领导小组,切实担负起统一管理的责任。在政策、管理、人员和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初中学业考试的顺利进行。2.网上阅卷人员必须是在职的骨干教师,应确保阅卷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公平,特别要加强对主观题阅卷质量的管理,在作文阅卷中要认真落实三人独立阅卷的要求。3.市教师进修学院在学业考试结束后组织评价工作组,对试卷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将分析和评价结果于8月2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

9、础教育处。4.各县(市)区教育局适时汇报考试管理工作,并将考试管理工作总结于7月1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四、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区和学校要提高对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认识,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定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基本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以教育部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内容。在具体操作中,每个方面可分为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可列举若干关键表现,根据学生日常表现,通过成长记录袋、发展性评价手册等实证材料,对学生进行

10、等级评定。(二)方法与程序1.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自我描述,写出描述性评语。(2)同学互评:全班同学(包括本人)进行等级评定。(3)教师评价:教师进行等级评定,并写出描述性评语。(4)家长评价:对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结果签属意见。(5)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在学生综合表现评定中所占权重分为25%,10%,55%,10%.(6)对评定的结论,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提交校评定委员会,经广泛和深入调研讨论后作出决定。(7)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优秀比例不得超

11、过班级学生总数的40%,市以上三好班级不得超过50%;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不合格时,应慎重。特别对道德素养一项更应慎重。评定时要注重原始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等)的分析与概括,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避免以偏概全。2.程序(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实施细则,校内公示,报市教育局备案后,组织实施。(2)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宣讲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标准和办法,搞好动员工作。(3)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制定评定计划,征求学生意见,报校委员会批准后,进一步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评定工作。(4)根据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发展性手册等实证材

12、料组织评定工作。(5)评定结果向班级学生、家长公示。(6)班级将公示的结果报校评定委员会。(7)校评定委员会在公示一周内承办学生、家长、教师投诉与举报,而后进行审核批准。(8)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名单于5月25日前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核准备案后,学校将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于6月3日前统一报市直招生办。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获奖证书由学生到高中报到时交给学校。(三)评定结果的呈现和使用1.评定结果的呈现(1)等级表达。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2)学生自我评价(描述性评语)。(3)学生成长记录袋。(4)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5)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2.评价结果的使用

13、(1)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2)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3)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措施保证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成员有副校长、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代表、任课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实施细则,对校内各班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定工作中的问题。2.班级成立评定小组。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委员会提名,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班主任担任组长,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名单向所在班级学生公示。班级评定小组负责进行班级评定工作,处理本班学生和家长的质询、投诉与举报。3.要建立和健全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复议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营私舞弊等现象。4.要注重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掌握话语的主动权。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使教师、学生及家长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掌握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师生的诚信教育,客观、真实、公正地进行评定,推进学校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