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食疗特点刍议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5159415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食疗特点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清时期食疗特点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明清时期食疗特点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食疗特点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食疗特点刍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时期食疗特点刍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食疗著作的论述,对该时期食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提倡当今人们在饮食养生时多加借鉴。 【关键词】明清;食疗;救荒本草 明清时期,食疗作为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方法,受到当时医家普遍重视,被收录到本草专著中的食材大增,以食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述也日渐增多,因此中医食材养生学逐步得以成熟和完善。 明代食材学有个显著特点,即重视济荒之品的收集,这与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生活状况有关系,所以当时的政府及医家都注重收集救荒之物,如明朝朱橚所撰救荒本草、王磐野菜谱、鲍山野菜博录、周履靖的茹草编等。 救荒本草图文并茂,乃明代周定王朱橚1“疏其花实根干皮叶之可食

2、者,汇次为书一帙”,是为救荒本草。书中收载414种植物,分别记述了这些植物的名称、产地、形态、性味、有毒无毒、食用部位和加工烹调方法,是古代反映药食两用本草的代表性著作。 王磐为明代散曲家,撰有野菜谱,也是因当时灾荒连年,恐饥民误食野菜伤身,乃集野菜60种,各附一图、一诗,简述其形态、用法,作为救灾之用。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本草纲目共载药1892种,增加新药347种,其中不少是食物。该书中果、谷、菜达300余种,禽、兽、介、虫400余种,占药品总数36%。李时珍在中医食材治疗学方面研究颇深。论治则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五味归于五

3、行,各行所走”为基础;配方具有廉、便、验的优点,且对脏器疗法进行了系统说明;对食物的分类具有鲜明的特色,将其概述为:“木实曰果,草实曰瓜,熟则可食,干则可脯”,举例的多种瓜类,都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和现代对瓜类中含有大量钾和维生素的分析,能够利尿的观点一致。本草纲目中把水放在全书首页,指出:“水为万化之源,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表明在明代人们就已经对饮食对健康影响高度重视,并且了解到水是饮食中的重要食物。总之,本草纲目所载食物和药物的禽部、兽部、鳞部、虫部、草部、谷部、菜部、介部、果部、木部之品,多数为制作药膳食疗的原料,部分为人们进食的食物,部分既是食物又是药物,是食疗、

4、药膳的珍贵材料。 明代还出现了数种食物本草,具有代表性的如姚可成的食物本草,该书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食疗专著,全书有58类,2000余条,实际收载药食两用之品1689条,分类细致,解说也较为详细。其中对全国654处著名泉水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介绍。薛己的食物本草收载日常食材近400种。卢和的食物本草论述了多食黄谷、蔬菜等素食的益处。 明代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是一本全面介绍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养生专书,其中的饮馔服食笺分类介绍了日常膳食和饮食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高濂在讲究饮食的同时,也讲究饮食的规范。他精研历代养生学家经验,指出:“吃饭时间应该选择在已经饿了再吃,进食食物以熟食为准,无口渴的感觉就

5、喝水,应避免饮水过于频繁。不要太过饥饿才进食,更不能吃的过饱。食物不能够太精细,喝水水温不宜过高。进食、饮水均按时进行,温饱适宜,生精行血,脏腑平和,神志安宁,正气于内冲实,元真于外会通,内外邪莫上,一切疾患无所从作也”2 。 清代食材著作甚丰,许多医家多对食疗有所重视。如随息居饮食谱为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所撰,王氏认为:“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该书分水饮、谷类、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七类,共三百三十余种,从中医学角度对食材的性味、特性、用途,做了详解,体现了未病先防等原则,对当今通过运用“治未病”的理念来开展饮食疗法有重要意义。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载有烹饪须知及各种食单,并详述其取料烹制方法,但对食疗涉及较少。清代曹庭栋所撰写的老老恒言共分五卷,前四卷为老年人日常起居寝食养生方法,第五卷论述粥,并系统将粥分为上中下三品。 以上是对我国明清时期食疗特点的论述,可知,在明代救荒方面的著述较多;而清代,由于康乾盛世的出现,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物产丰富,随之人们对食疗养生亦更为重视,因而总结性的著作出现较多。总之,明清时代中医食疗发展一定的水平,值得当今人们在饮食养生中借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