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镇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5211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田镇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沙田镇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沙田镇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沙田镇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沙田镇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田镇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田镇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小学以“水教育”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情况与思考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这句话很好阐释了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一个集体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是集体人格的沉淀。学校文化积淀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流淌于每个人的周身血液中。它外显为做人、做事的方式,并化成习惯,形成传统,规范人的行为,引导人的精神取向。东莞市沙田镇第一小学是沙田镇第一所联合办学的全日制公办学校,2000年由立沙岛四所村办学校合并而成。2009年,为配合虎门港统筹用地和拆迁安置工作的进程,沙田镇

2、委、镇政府决定在立沙新区筹建一小新校。2011年9月1日,总投资2600多万元的沙田镇第一小学新校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领导紧抓此次良机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优势与劣势,确定发展新方向。沙田位于东江南支流出海口与狮子洋交汇处,具有优越的海岸资源,具备天然深水港的建港条件,辖区内正在建设的沙田港区是虎门港的主港区;龙舟历史辉煌,是全国首个“龙舟之乡”;沙田疍家文化深厚,保留大量疍家风俗、民居,沙田咸水歌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沙田镇委、镇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虎门港开发建设的机遇,不断深化明晰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滨港生态新城”的发展定位和“打造智慧活力新沙田、水韵魅力新沙田、

3、幸福和谐新沙田”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海洋产业等五大产业;突出推进临海、滨江、环湖、沿河水韵景观建设,打造具有水韵魅力的生态宜居新城;举办水韵文化节、弘扬龙舟文化,传承疍家文化,打造沙田水韵文化品牌,促进沙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校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在课改理念指引下,立足学校实际,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过程中,我们主要立足水乡特色,从校本研究、教学资源开发着手,积极开展课改工作。如结合本土自然特色,开发“莞草编织”校本课程教材资源。2006年初,开始着手开展民间莞草编织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的专题研究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教材资源,旨在让孩子们从小感受莞草编织文化,体验艺术创造的乐

4、趣和劳动的幸福,传承本土优秀民间艺术。编写了莞草新韵和莞草娃娃两节课例,其中莞草娃娃这节课例还刊登在中国校外美术杂志上。2008年我校的莞草编织特色项目还参加了东莞市首届小学美术特色教育成果展,得到了较好的评价。另外我们学校的孩子都是水乡的孩子,村头村尾,房前屋后,都是水,孩子从小就在水边出生,水里成长,孩子爱水亲水,就如水中的鱼儿一样。到新校区上学后,虽然远离了水,但那份鱼水情却仍在心中。据此情况,学校经过多番研究论证,决定以“水韵新沙田,活力新一小”为指导思想,以“水教育”为载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重新解读、丰富办学理念,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中突出了“水教育”特色,深

5、入推进学校特色项目发展,进而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一、“水教育”简介(一)狭义的水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水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以水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二)水教育担负着四种主要社会功能,一是经济职能,水教育是传播水知识,传授水利生产经验的重要手段; 二是政治职能,水教育是传递水政策、水法规及其他水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三是文化职能,水教育是优秀历史水文化传承和现代水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四是社会化职能,水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专业素质的同时,强化了水之品德与治水精神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加强了心智训练和人格养成。(三)水教育内容1.

6、水形势教育,如我国水资源、水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2.水法规教育,如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法规、政治及相关措施。3.水科技教育,如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等。4.水历史教育,如如水利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重要工程、重要人物等。5.水文化教育,主要包括水文化的概念、内涵、特点和功能;古人对水的经典论述及水之品德;水利行业精神、治水精神的主要内容及背景;主要是水民俗、水文学艺术作品、水文化遗产等。此项内容是我们学校水教育的重点内容。二、学校“水教育”初步设想(一)从“水教育”角度,进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解读、丰富办学理念,明确

7、“水教育”价值体系。(二)以“水教育”为主题,进行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如系统进行校园标识文化建设,设计、使用校徽、班微等学校标识,建立“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分阶段进行四大水韵特色校园卖场地建设:上善若水特色班级、水韵悠远大门广场、指尖精彩艺术天地和鼓舞龙舟运动场。(三)从“水教育”角度,完善、修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突显水教育内涵。(四)以“水教育”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挖掘水之德与治水精神,引领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德育、教学、活动等改革与发展,充分践行学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和“求真、尚礼、乐学、笃行”的校训精神。三、学校“水教育”实践点滴(一)以“水之德

8、”引领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建设像水一样“宽容、团结、务实、创新”的新一小教师队伍,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四年规划,明确教师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与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进行教研组文化建设,分阶段落实“五个一”提升工程,组织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创设平台引导教师反思总结展示,引领教师从修身厚德、丰富学识、提高教学技能、提升学习研究能力等方面综合发展,向着“打造一支道德品质高尚精神境界崇高、教学思想先进教学观念现代、基础知识广博专业知识精深、教学能力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现代技术及时掌握有效运用新型教师队伍”努力迈进。(二)以“上善若水”引领导德育工作走

9、向本真。“人之初,性本善”, “善”与“真”都是人之本;“上善若水”, “若水”是真与善的最高境界。德育就是教人求真向善,以“上善若水”引领本真德育。1. 以“水之德”主旨,结合学校的办学旨和校训,构建德育体系,系统规划不同年级的德育目标、德育活动、德育评价指标等,引领“水韵”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并结合两年一次的“水韵包容特色班级文化节”进行相应的评比展示推广,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走向本真。2.以“水之节”为主线,以“亲水、爱水、护水”为目标,综合策划开展系统性的形式多样的“水韵”主题活动。(三)以“水为自然之源”引领教学工作 “快乐生本”。水作为自然之源,衍生了世间万物,这是自然。而万物之成长

1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自然。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主导,是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是自然,这就是生本。2012年底,学校以“系统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构建快乐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为主题,申报东莞“市高效课堂工程”实验学校成功后,制定的“高效课堂工程”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等,现正按计划进行“快乐生本”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第一阶段工作,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完成了第一期相应的培训工作,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改革了校本研

11、讨形式,全面推进“五个一”专题研讨,提高校本研讨的实效,受到了科教办辅导员的一致好评;实现了市级课题立项课题零突破,为课题研究引领常规研讨打下了基础;语文、数学、英语各组织了实验小组进行理论学习、实践研究,为构建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快乐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作出大胆的尝试。(五)以“传承水乡特色文化”引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水文化教育“是小学“水教育”的最主要内容,龙舟文化、莞草编织、疍家文化等我们这最具特色最具历史传统的水文化。 “莞草编织”是第一开发项目。学校以立项课题研究,引领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开发校本课程,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教育;组织兴趣小组,发展学生特长技能。“龙舟文化”是

12、第二开发项目,现阶段是策划开展全体师生参与的“水韵活力”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传承龙舟文化。下阶段是以“水韵活力”为主题优化体育大课间,突显“水韵”特色。第三阶段是进行龙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另外小学各学科都有以水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各学科的培养目标不同,编排体系也不一样,这样一来,难免有培养目标不统一、内容重复的现象出象,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水教育。因此,我校将结合省绿色学校创建之契机,对小学各学科的水教育内容进行整合汇编,形成自己学校较为科学系统的水教育校本辅助教材。(四)立足沙田水乡特色,以创建“水韵校园文化”为导向,开展“四节”活动。一是整合语文与英语

13、学科活动,举行 “水韵智慧读书节”;二是整合数学、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学科活动,举行“水韵创新科技节”;三是整合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活动,举行“水韵活力体育艺术节”,四是整合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举行“水韵包容班级特色文化节”。 四个节日以两年为一周期,每个节日每两年举行一次。通过开展学校“水韵”系列活动,不断推进学校教学资源的向纵深发展。三、学校“水教育”总结反思(一)以“水教育”为载体促进办学理念丰富化特色化。(二)以“水教育”为载体,促进学校管理和谐高效。1.只有初步设想,没有具体全面的规划,研究实践不能自成系统系列化,效果不明显。2.人本理念体现还不够,学校文化最重要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没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作用3.水教育如何丰富现有的办学 理念还要进一步解读,进一步具体化。4.水教育在管理方面如何体现还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