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36145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专家概说综观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语段试题,其特点是稳中求新,既贴近新大纲关于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要求,又逐步落实新课程的精神,且有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趋向。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已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内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特定语境依文断义,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这类试题的一般特点和趋势为:一是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而有情节的故事,也比较通俗易懂,主题思想上贴近中学生实际,注重道德修养与人文理念。二是考查内容与课内文言阅读试题相似,不过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考查的多为课内反复出现的或在现代汉语中尚有很强生命力的一些词语。三是

2、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主观表述题,其中主观题大幅度增多,特别是自选角度、张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逐步在增多。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出发,文言文试题语言方面考查的重点应该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常见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停顿、常见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等内容。我们一定要扎实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类积累工作。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的积累。这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对常用的实词要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进行归类积累。 二要做好文言虚词的积累。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等。我们要组织学生

3、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 三要做好文言成语的积累。如:“明察秋毫”、“醉翁之意不在酒”、“一鼓作气”、“三顾茅庐”等。 四要做好文言句式的积累。应当着重掌握这样几种句式:判断句、倒装句、反问句、省略句等。文中句子的翻译。一是句式特殊的句子,二是实词比较多的句子,三是含通假字或古今异义词的句子,四是含义深刻的关键句。 五要做好文言名篇(段)的积累。典型考题(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

4、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也? (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注释:术:方法。 苕溪渔隐:即胡仔,宋代作家。 梅圣俞:即梅尧臣,宋代著名诗人。 课:这里指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效:应验。 1 释下列加点的

5、词在文中的意思。 尝极东方 极: 寒暑未尝易也 易: 2下面各组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以文字问之 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羲之之书晚乃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以临于溪,曰新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3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墨池的位置和形态。 答: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文言句子。 岂其学不如彼也? 答: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答: 5(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怎样的观点?要想学有所成,除此之外,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条件? 答:(甲)(乙)两文的观点: 还需要的条件: (写出两点即可) 解题指导这是一道课内与课外文言语段比较阅读的试题,在

6、全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比较鉴别、迁移拓展、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查,代表了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的命题方向,值得关注。第1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和一词多义的把握,这两题都只要结合具体语境就不难推出答案。第3题对语段内容的感知和概括能力,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握。第4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应当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注意特殊句式,再考虑现代汉语习惯。第5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拓展创新思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扩展练习 (一)约 不 可 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

7、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是日,饮酒乐,天雨() 公将焉之()岂可不一会期哉() 3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不复出焉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 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二)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8、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永安即白帝城。曹丕曹操之子。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

9、。自取自己取而代之。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股肱比喻辅佐之臣。效献出,呈献。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由是感激(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若嗣子可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 )属: 。连接。 。委托,交付。 隶属,归属。 亲属。 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

10、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三).不 计 人 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注释 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中央官员。同列:同事。 量:度量(肚量),气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不喜计

11、人过 ( )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是小子亦参政耶( ) 同列犹不能平( ) 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分别写在括号内。(2分) 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 ) 蒙正遂止之 ( ) 不问之何损 ( ) A.同列 B.朝士姓名 C.吕蒙正 3.翻译:时人皆服其量。(2分)译文: 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3分,有创意加1分) (四).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 缜(zh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刘王献(hun):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 芒(ju):草鞋. (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 萧琛:南朝人. )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闻 沛 国 刘 王 献 聚 众 讲 说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少 从 善 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 (用原文句子回答) 而”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 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