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5443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主命题:赣州三中 辅命题:白鹭洲中学 新余四中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等有关信息填涂好。2答第I卷时,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答第II卷时,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在规定区域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

2、他们的感情总特别灌注在象征他们痴(ch)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B. 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zu mo)的问题。C从呀呀学语到初识句读,他从曲径通幽绿树蓊(wng)郁红荷映日的朗润园走出了绚丽人生的第一步。D老板的本意是让客户知道自己团队的实力,却没想到他以主角自居,发挥过了头,不仅不尊重老板的存在,甚至得意忘形,泄露(l)了公司的机密。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披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3、B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以闪烁其词而臭名昭著。当这些斯巴达人问道,在波斯人攻击希腊时会发生什么时,这巫师回答道:要么斯巴达会被消灭,要么其国王会被杀害。C早已被生活费、按揭费、通讯费、水电煤气费、孩子的奶粉尿布费压得气喘如牛的“80后”众“奴”缠身。而原本应该喜气洋洋的春节也被当成了“春劫”,高昂的人情节费让“80后”变成了“年清族”。D女人的手指振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目前的上车旅客数量不多,而出站旅客则大幅增加,多以探亲、商务、务工旅客以及学生客流为主。B如果像小品捐助里表现的那样,对弱势群体进行变相歧视与搞笑,那么无论是受捐

4、者还是捐献者,都毫无尊严可言。 C上述建议能否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取决于北约各成员国能否本着合作的态度对该问题认真地进行磋商和谈判。D江西正紧紧地抓住建设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机遇,力争以大规划、大投资、大建设推进江西的开发建设,正式吹响江西全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镰认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应该是南阳,理由是“在中原的地名中,有另外一个宛与之对应。”而南阳的别称就是“宛”。B诸子乃出自当时的“士”:不是拳勇之士,而是谋略之士,即知识型的谋士。C她对宝玉的爱情也浸透着这种追求的痛苦,不断

5、的猜疑、担心、试探、怄气简直搅碎了她那颗本来就脆弱的心。D修辞既是选择的过程,就得有选择标准。怎么选择?根据什么选择?怎么叫选择得好,怎么叫选择得不好?5下列四组句子填入横线处,语意最连贯的是(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檀,断砖墙。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A B C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科学争论和政治博弈 在现代国

6、际社会,对任何一个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哪怕是所谓最纯粹的“学术”问题的讨论,都不可能不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基本常识。减缓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也反映了绝大多数地球居民的诉求,但如何减缓则牵涉到各个国家的具体利益,隐藏在这些具体利益背后的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传统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现实需求。这就决定了科学与政治成为影响气候谈判的两大基石。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第一次现代环保运动开始兴起。人类对气候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研究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几十年来,世界科学家中多数人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科学事实。而政府间

7、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得出结论:“20世纪中期以来,大多数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观察表明,气候系统变暖是由于人类温室气体集中排放在大气中累积的结果。” 虽然科技界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在其他一些重要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比如,欧盟国家认为,到2050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这一长远目标是合适的和可行的。而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幅度将远远高于全球,北极地区的迅速升温将使冻土地带中冰封的甲烷气体释放,甲烷气体的大量释放又会使气候系统进一步升温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使升温控制的目标成为“科学幻想”。随着气候系统的升温,全球的洋流和季风也将发生变化,这将最终影响全球水资源分配的

8、格局。正如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所揭示的,影响气候变化的自变量多不胜数,因而人们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仍然存在着众多争论。 如果说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上至少是大家在用“同一种语言”说话,那么在政治上,各方所争夺的无疑是制定规则的话语权。京都议定书是第一个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行动方案,其“cap and trade”(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的原则创造了“碳交易”这个概念。“碳交易”概念由于具有灵活减排的效果受到了各方的好评,但是也因为西方国家借此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购买碳排放权以支持自己奢侈的消费方式,同时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而广受批评。在以往的气候谈判中,各国往往对远景目标态度明确、高调频弹,但

9、对于具体的实施计划则激烈争吵,可以说对于气候话语的争夺背后是政治权力的斗争。由此可见,科学上的争论和政治上的博弈是人类解决气候问题时必须认真面对的。(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6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减缓气候变化是现代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全球性课题,它牵涉到各个国家的具体利益以及方方面面的现实需求,因此政治影响气候谈判已是一个基本事实。. B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科学家中多数人所承认的,并且有机构得出结论说,几十年来的观察表明它是人类行为的结果。. C北极地区的迅速升温使冻土地带中冰封的甲烷气体释放,大量释放又使气候系统进一步升温,随着升温,全球的洋流和季风也发生变化,最

10、终影响全球水资源分配的格局。这已有的实际过程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D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并不是气候研究的重点,现代环保运动也未兴起,全球气候变暖也没成为科技界的基本共识。.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和信心十足的政治家不同,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度的迅速上升,造成了北极地区的进一步升温,然后又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全球升温控制的目标成为“科学幻想”。.B“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上至少是大家在用同一种语言说话”,表明科学家在诸如升温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等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C“碳交易”概念受到好评是因为它具有灵活减排的效果,但灵活减排的弊端是西方国家借此从发

11、展中国家廉价购买碳排放权以支持自己奢侈的消费方式,同时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 D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国际社会各方争夺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这表明人类解决气候问题时除了科学争论,还存在着政治博弈。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当今时代不可能有纯粹的“学术”问题的讨论。B欧盟国家认为,到2050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这一长远目标是合适的和可行的。但事实上,影响气候变化的自变量多不胜数,升温控制目标能否达到尚存争议。 C京都议定书“cap and trade”(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的原则创造的“碳交易”概念,有

12、利于西方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并不是这个概念本身造成的。 D在以往的气候谈判中,对远景目标,各国往往态度明确、高调频弹,但涉及到具体的实施计划时,则争吵激烈。这种科学上的争论和政治上的博弈,充分展示出减缓气候变化 的必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

13、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14、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自古文观止 【注】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馘:gu,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阃寄:指边将领。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裒:pu,聚集。作:激发。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夸耀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 工:工巧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父之哭其子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不赂者以赂者丧C其能遗之也乎 其孰能讥之乎D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茅子受读而题之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