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54094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一种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的机械发明。这是一种由车子和一个木人构成的指向机械,车中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南方。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行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指南车是谁发明的?传说在上古时期神农和蚩尤发生战争,神农因迷失方向战败。于是神农向黄帝求援,黄帝便造了指南车,与神农共同抵御蚩尤。因有了指南车指引方向,最终击败了蚩尤。另一个传说是,周公时,南方

2、的越裳氏派使者晋见周成王,归国时周公为了让使者不致迷路,便造了一辆指南车送给他们。传说只是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当然不能代替史实。据史料记载,三国时的马钧可能是第一个制作指南车的人。马钧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他制造了用于农业灌溉的龙骨水车,“其巧百倍于常”。他还改制了诸葛亮所造的连弩,“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马钧在魏国担任给事中时,“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钧作之,而指南车成”。宋史舆服志则详细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

3、范,成为世界史上最宝贵的工程学文献之一。燕肃制造的指南车是一辆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车中,除两个沿地面滚动的车轮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齿轮。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圆周以及齿轮的齿距与齿数。车轮转动,带动立轴就装在大平轮中心。当车转弯时,只要操作车上离合装置,即竹绳、滑轮(分别居于车左和车右的小轮)和铁坠子,就可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使木人指向不变。例如,当车向右转弯,则其前辕向右,后辕必向左,的弧度与大平轮逆转弧度相同,故木人指向不变。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掌握了关于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其后,吴德仁鉴于燕肃所制的指南车不能转大弯,否则指向就失灵这一

4、大缺点,重新设计制作指南车。吴德仁指南车基本原理与燕肃一致,只是在附设装置方面较为复杂。他的车分上下两层。上层除木人指南外,还有二只龟、四只鹤和四个童子。上层13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就是为它们设的。下层的齿轮装置与结构如前所述。是他发明了绳轮离合装置,以保证车转大弯也不影响木人指向。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对指南车进行详细研究后指出,无论如何,指南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共协稳定的机械,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摹控机械。(节选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南车由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的车子和一只手始终指向南方的木人构成,是我国古代重大的机械发明之一。B指南车是一种指示方向的

5、机械装置,它的发明者是谁尚无定论,但据史料记载,马钧、燕肃、吴德仁最有可能是发明者。C指南车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指示方向的作用,是因为车上各个齿轮匹配合理、车轮转向的弧度与大平轮逆转弧度相同。D指南车的发明受到后人高度评价,曾有外国学者指出,指南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共协稳定的机械,是世界上第一部摹控机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指南车的传说说明上古时期的人们就有了发明指示方向的机械的愿望,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愿望变成了现实。B作为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发明了用于农业灌溉的龙骨水车,还改造了诸葛亮所制造的连弩。C当指南车转弯时,人们通过操作车上由

6、竹绳、滑轮和铁坠子构成的离合装置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达到指向目的。D和燕肃制造的指南车相比,吴德仁制造的指南车基本原理更为科学合理,它克服了燕肃的指南车转大弯就指南失灵的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钧制造指南车并非一帆风顺,他遭到了朝中官员的反对。这说明任何发明创造都有可能遇到来自社会的阻力。B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指南车的发明满足了人们出行指示方向的需要,龙骨水车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灌溉的需要。C从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可知,我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有关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否则就制造不出指南车。D尽管附设装置较为复杂,但如果没有绳轮离合装置,吴德仁制造

7、的指南车在转大弯时,车上木人所指的方向就会偏离南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被遮蔽的王伯群汤 涛王伯群(1885-1944年),贵州兴义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由于过早陨逝、政治因素等原因,长期被人们遗忘。这是对王伯群的不公平,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不公平。1924年,原任教于厦门大学的欧元怀教授,应厦大失学青年要求,在上海筹办新校。王伯群认为国家根本端赖教育,于是慷慨捐资创办大夏大学,并被公推为董事长。自此,除参与政治活动之外,他全力投入大夏大学的建设、发展。王伯群是大夏大学的创建者,也是大夏的精神引领者。大夏创办之后,新建的大学雨后春笋般涌

8、现。当时上海滩的大学多达四五十所,竞争殊为激烈。为谋求大夏之发展,王伯群秉承“服务国家,曰公日诚”精神,制定“自强不息”之校训;提出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职员苦干的“三苦精神”;借鉴牛津、剑桥大学的管理经验,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实行“导师制”,探索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管理。在创校十周年校庆时,王伯群阐明创校“四大精神”: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主持制定大夏大学民族复兴教育实施纲要,以民族复兴为施教总目标,主张大学应“追求学术研究之自由与独立,涵育革命与民主精神”;大学教育应符合社会环境,当以“复兴民族”为办学宗旨;提倡生产教育,以救济垂危之国民经济;实施军事教育,以培养民族之自卫能力。

9、王伯群广为延聘马君武、郭沫若、戴望舒等名师,培育出熊映楚、吴亮平、杜星垣、周扬等各行各业栋梁之才。仅院士和学部委员,大夏就出了15人。大夏社会声誉日隆,其美丽校园和优良的师资尤为人称道,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夏元瑮是爱因斯坦的学生,1924年来大夏任教授。1944年8月13日,夏突患心脏病。闻悉病状,王伯群极力组织抢救,并亲撰公函请求中国红十字会为夏教授提供血浆。夏教授于18日不幸逝世,王伯群悲痛欲绝,含泪撰写讣告。为解决家属的生活之忧,王伯群为夏元瑮教授发起了遗属养育金筹集活动。1937年8月,淞沪事变,抗战军兴。王伯群积极应对,寓救国于教育,他赴南京

10、与教育部商定,在庐山组建我国抗战时期的第一所联合大学复旦大夏联合大学。大夏初迁贵阳,荆榛塞途。王伯群率领全校师生力克困难,在极短时期里,建设新校园,举凡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无一不备。大夏自迁贵阳后,经济上的困难与日俱增。王伯群殚心竭力,维持至1942年,深感经费支绌,决定呈请国民政府援照复旦大学例,改为国立大夏大学。但行政院未征求大夏大学的意见,将大夏大学改为“国立贵州大学”。大夏师生、校友闻悉后,舆论哗然,群起反对。特别是在校学生,啸聚操场,强烈抗议。国民党宪兵闻讯,旋把大夏包围。王伯群获悉消息后,为保护学生,赶忙前去制止。他说:“对大夏的爱护,我不落人后。大夏的成败荣辱,与我分不开

11、。我向大家保证,我能把学校完整地迁回上海去。”他接着指出,教育部设立贵州大学,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们大夏无关。教育自由和学术自由,如人身自由一样,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容侵犯的。王伯群的讲话鼓舞了师生维护学校尊严的斗志和信心。由于全校师生、校友态度坚决,行政院只好收回成命,大夏仍然保持私立。大夏是内迁贵州最早、办学最长的一所大学,也是深入贵州社会最为切实的高校。自播迁入黔到1946年返回上海,大夏办学8年,在贵州有毕业生1576人,对贵州文化发展尤其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伯群倡导大夏要在促进西南文化发展和资源开发方面作出贡献。“我大夏大学之在西南,为贵州最高学府,所负使命,既重且大”,大夏当“协

12、助政府以开发西南之资源”“促进西南之文化”。他成立“农村改进区”,由大夏和当地政府联合开展建设实验,力促百姓生活安定,努力于各项生产建设,实现“抗战救国”。大夏成立社会研究部,启动对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出版贵州苗夷歌谣贵州苗夷社会研究等著作。这些民族调查研究的成果,让外界重新认识了贵州人,启发了少数民族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积劳成疾,在重庆逝世。他临终写下遗嘱,曰:“吾大夏校友,服务国家,尤须力行公诚二字,以发扬大夏之精神,余虽不及见国家复兴,但知革命成功之有日,此心亦无憾矣。”【相关链接】王伯群,1905年留学日本,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便加入同盟会。191

13、5年参加护国运动,后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7-1933年任国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长。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等著作。(百度百科)王伯群先生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典范性人物。他对大夏创校、建校、发展壮大贡献最巨。他对教育的理解、对民族复兴的理解、对学生的爱护、对教师的尊重,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办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在王伯群与大夏大学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辞)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时,新建的大学不断涌现,大夏大学也应运而生。通过王伯群的努力,大夏大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

14、学”。B大夏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仅院士和学部委员就有15人;在贵州办学8年,为当地培养了众多人才,对当地文化发展尤其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C在大夏大学创建、发展过程中,王伯群的贡献最为巨大,因此他被后人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典范性人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人们仍有启迪意义。D由于种种原因,王伯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解,本文主要从教育这个角度还原了真实的王伯群,介绍了王伯群对我国高等教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5面向现实、服务社会是王伯群的教育思想之一,从文中看,这一教育思想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6为什么说王伯群是大夏大学的精神引领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剃头匠申赋渔“剃头爷爷来了。”老远看到剃头匠,我就跑到屋子里大喊。剃头匠夹着细长的木盒子,脚步轻快,声音洪亮。“木匠!”剃头匠一面招呼爷爷,一面把腋下的盒子放在椅子上。爷爷在我大喊大叫之后,已经走出屋子,笑眯眯地在门口站着。盒子是桃木的,正反两面各雕着两位神将,面目凶恶。这盒子常常使人想起身怀绝技的武林怪客。不过剃头匠并不怪,整天嘻嘻哈哈,跟大人小孩开各式玩笑。剃头时,爷爷总排在最后一个剃。他不只要剃头,还要刮脸、掏耳朵。其中刮脸,是最让他快活的。剃头匠先拧了一块热毛巾,敷在他的脸上,然后用手在爷爷的脸上抹上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