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绿轴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5004899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绿轴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央绿轴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央绿轴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央绿轴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央绿轴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绿轴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绿轴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建设的背景1.1.1项目名称SDD区中央绿轴景观工程1.1.2建设单位1.1.3建设单位概况1.1.4项目提出的背景、理由与过程(1) 背景在新的形势下,党和国家把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确提出了“广泛开展城市绿化建设”的任务。切实搞好城市绿化建设,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使之更好地发挥对全国现代化建设的带动作用。城市的绿化,不仅可以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

2、环境污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关资料表明,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每公顷阔叶林每天能吸收lOOOkg的二氧化碳,释放出730kg的氧气,可以供1000人所需。一般来说,一个人一天需要0.7kg的氧气,有10 平方米的树木或25平方米的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 C02与02的比例平衡,保持空气清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及汞、铅蒸气等,例如成片的松林,每天可以从l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的二氧化硫。总之,无论是从现实看还是从长远看,无论是从城市自身的发展看还是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看,加强城市绿化建设都具有

3、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甚至会以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个重要指标。道路分车带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隔离绿化带。道路分车带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位置显要,作用独特。既能组织分隔交通,又具安全功能;既有美化城市作用,又可软化街道建筑硬环境,消除行人、司机视觉疲劳;还具有环保作用,成为道路滞尘、减弱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的第一道防线

4、。本项目地块为城市道路中间的带状绿地,绿地东西长1000多米,南北最宽处80多米,最窄处50多米,绿地周围为城市居民居住区,因此本项目同时具有道路分车带和开放公园的特征。(二)理由(三)过程1.2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 DD区中央绿轴景观项目东起文华路,西至启超大道,北面为葵城路,南面为新建城市规划路,东部有文德路贯穿南北,把地块分为东西两部分,周边有碧桂园、尚雅小学、美吉特广场等建筑,它是城市的核心地块,有着重要的生态景观作用。1.2.2建设规模 DD区中央绿轴景观项目占地面积为8.6万多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绿化种植,园林地形塑造,园林水电,4m宽绿道,休憩广场,园林建筑小品等。1.2

5、.3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资金来源为全部由S区财政拔款。1.2.4建设期限:2012年6-2012年12月1.3编制依据1.3.1DD区总体规划1.3.2DD区现状地形图1.3.31991-2010年S市城市总体规划1.3.4有关规范 1)公园设计规范(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财税制度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1.3.5设计人员现场考察

6、收集的资料1.4结论1.4.1项目的建设符合S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利开进一步完善SDD区路网周边环境,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架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1.4.2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优化人居条件、提升城市品位。有良好的园林绿化美化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1.4.3DD区将规划建设成为S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本项目为DD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升S对外形象,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改善和提升DD区基础设施条件,更好的带动沿线土地增值,增加就业机

7、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第2章 项目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 S,古称冈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中国大陆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三角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74万,辖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等10个镇和会城、今古洲、圭峰区、围垦等4个派出机构。S是全国著名侨乡,旅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港澳、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累计捐资赠物总值13亿港元。 “十一五”时期,S区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实现翻一番的目标。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39

8、5.07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4.35%(下同),完成计划的106.1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954美元,年均增长13.95%,完成计划的130.22%。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均生产总值较大幅度完成6000美元的目标。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8.5160.3131.18变为2010年的7.166.9725.93。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千方百计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全区经济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6.64亿元,年均增长21.3%,完成计划的130.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89亿元,年均增长18.85%,完成计划的128.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9、34.47亿元,年均增长16.09%,完成计划的113.7%;外贸出口总额21.95亿美元,年均增长9.8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只完成计划的88.76%。2.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1.1工业经济规模大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2.13亿元,年均增长21.08%。对原有“八大板块”进行筛选、整合,重点发展纺织化纤、机械电子、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石化建材、运输设备和金属制品“六大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延伸和产业集聚。“六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5.99亿元,比2009年增长26.92%,占全区92.21%。“十一五”时期,南车项目、金太阳太阳能电池、丰顺造船等投资超10亿元的

10、重大项目落户S。2010年,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167家,比2005年增加8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集团)16家,超50亿元企业(集团)2家。全区亿元以上税收企业4家。我区被批准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先后获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中国化纤产业名城和中国船舶拆解基地称号,会城被评为省级食品专业镇,银洲湖纸业基地成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先后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物流、船舶等专项规划和纸业基地、崖门电镀基地、精细化工园区等产业园区规划。2.1.2农业现代程度高十一五”期间,S区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以养殖业为主、种养并举,突出

11、畜牧、水产为主导产业,形成优质鱼虾、禽鸟、优质水果等具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48.06亿元,比2009年增长2.6%。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新提升,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71家。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2010年水稻机耕率达99%以上,机收率达91%,水稻机插率12%。2.1.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充分利用银洲湖区域优势,现代服务业有较大发展。宜大化工、高宝隆、海湾仓储、亨源化工等一批物流项目落户并陆续建成投产。商贸流通业逐步形成大润发、华润万家、华商百货等大型商业网点和配送中心。江会路汽车、水果、厨具及五金不锈钢等专业市场初具规模。S获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称号,目前各类古典家具企业

12、超过200家。碧桂园凤凰酒店建成开业,银湖湾游艇休闲度假区、东方阳光清洁生态帆船港等旅游项目相继落户。希尔顿逸林酒店、龙泉度假酒店二期等一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古井、崖门被评为省旅游特色镇,会城天马村被评为省旅游特色村。完善圭峰山景区配套设施,完成圭峰山南入口改造升级。新建古兜温泉水上乐园。2.1.4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实惠增多, 2010年,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26619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1.25%,完成计划的115.9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0079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0.94%,完成计划的131.69%。到“十一五”期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2

13、.54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66.36%。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进一步完善,积极实施“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城镇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5%,控制在3.3%的目标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3.89%,参保人数达5.72万人。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全覆盖,参合人数达到47.8万人。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住院报销上限提高至6万元。启动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2.2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2.2.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为重点,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14、、建设幸福S”这个核心,主动融入珠三角一体化。继续实施临港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构建宜居城乡;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S打造成为珠中江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全市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珠三角当之无愧的一员。2.2.2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努力建设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美、生活品质优的活力S,到20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富裕S: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超10万元;

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全区三次产业比重预期为4?66?3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46911元,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763元,年均增长12%。绿色S: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0%;生态市建设成效显著,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全社会科技研发(

16、R&D)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生态化的市域城镇体系骨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功能特别是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达到80%。和谐S:全区常住人口超过9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五年新增就业岗位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新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有保障。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积极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意识全面确立,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才事业有较大发展。巩固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