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5003450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实施报告(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2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五、项目研究结论3第二章 项目的由来和必要性4一、项目的由来4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实施条件11一、项目选址11二、实施条件11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1四、区域经济发展概况13五、城市交通区位15六、市政公共设施依托条件15七、施工条件15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17一、项目设计规范依据17二、项目规划设计要求17三、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18四、工程建设方案20第五章 公用工程26一、给水工程26二、排水工程28三、电力工程30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35一、主要环

2、境保护目标35二、环境保护的标准35三、环境现状及环境影响因素35四、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36第七章 节能、节水38一、建筑节能38二、公用工程节能40三、项目能耗分析40四、项目能耗评价41第八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42一、项目管理42二、实施进度计划42第九章 工程招标方案43一、招标范围43二、招标组织形式43三、招标方式43四、投标人资格确认43五、招投标程序44六、中标与招标备案44七、招投标监督44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一、估算范围46二、估算依据46三、投资估算46四、资金筹措47第十一章 项目财务评价48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48二、项目计算期及生产负荷48三、财

3、务基准收益率48四、经营收入及税金估算48五、 财务分析与评价49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51一、结论51二、建议51参考资料. .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二)项目性质:新建(三)建设单位:萧县皇桑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四)项目法人代表:高成(四)建设地址:萧县白土镇费村行政村(原戴村和尚林)(五)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用地面积17385平方米(26亩),建筑面积14451平方米,建筑密度33.6%,容积率1.2,绿化率18.2%。文物收藏、配套通风、通讯、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等辅助工程和供水、供电、排水等公共设施。(六)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从2012年10月至

4、2013年10月。(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94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由萧县皇桑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自筹。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一)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5、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6、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7、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委 发改办20052297号文件;8、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

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技术资料;萧县建设、环保、土地等有关部门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审批材料、证明材料等。(二)编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5)工程技术方案(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效益分析(10)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萧县没有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空白,在满足民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承接展销会,交易会,各类大、中、小型会议接

6、待,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重点宣传萧县、推介皖北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萧县民俗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内容单位规模说明1用地面积平方米173852建筑面积平方米14451其中:主展馆 三层平方米8235(包括一层附属用房)东展馆 二层平方米912西展馆 二层平方米912商业楼及大门 二层米43923容积率:%33.64建筑密度:%83.15总投资万元19456建设期月122012.10-2013.10五、项目研究结论本项目利用民俗博物馆

7、的功能,充分挖掘萧县的民俗历史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对宣传萧县、推广和营销萧县,推动本区域乃至安徽省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建设资金可以落实,在推动萧县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全民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的由来和必要性一、项目的由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关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8、国际国内逐渐兴起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俗研究的热潮。民俗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民俗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萧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面粉加工强县。皇藏峪国家级森林

9、公园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蔡洼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把萧县这一张张名片打出去,打出萧县在国内的知名度、国际的知名度,经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对萧县的远书画文化、餐饮文化、旅游文化、城市发展文化等,用一种建设浓缩城市的民俗灵魂,展现城市的民俗形象,决定建设一座综合类民俗博物馆,使之成为皖北明珠萧县的城市窗口、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地域名片。由此,提出本项目即萧县皇藏峪民俗博物馆项目的建设要求。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0、,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在建设、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由文物系统、其他部门以及民间兴办的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余所,每年举办展览达到8000余个,参观的观众在1.5亿人次以上。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民俗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11、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民俗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遗产事业的共性教育、科研、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民俗博物馆公益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科研这两个功能上,而经济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益性。这些方

12、面的个性功能,全面反映了民俗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民俗博物馆作为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一身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民俗博物馆将这些资源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民俗博物馆作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通过实物欣赏和接触、倾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乐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民俗博物馆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引

13、发人们利用民俗博物馆来发展教育的无限遐想。民俗博物馆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民俗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民俗博物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民俗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促使了博物馆发挥作用的社会化。民俗博物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功能是其与人联系的主要纽带。(二)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文化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影响

14、并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作为现代城市的灵魂,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而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城市化过程中,与文物保护单位易于受到空间条件限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屡遭破坏的境遇不同,民俗博物馆在现代城市文化塑造方面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民众等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并确实在打造现代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在增强区域吸引力(软实力)方面,通过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功能区和“地标”,在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同时,在现代

15、城市中传承和培育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众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满意度、亲和力以及凝聚力等要素随着城市新文化(或者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得到强化,当文化在渐进的演变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后,这种文化的演变将会促进城市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促进城市经济(或者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虽然文化的演变是渐进的、民间的、不易受干扰的,但是一旦新的文化习惯形成并被带入经济活动之中,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巨大的。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的象征或者地标,在作为文物收藏中心的同时,亦要承担起城市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等多项博物馆的新职能,只有这样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三)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