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范本]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4948657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范本](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区认真贯彻中央号文件及各级党委、政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围绕水产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了科技强区和农业科技产业园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培育壮大现代水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逐步提高我区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按照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加快生态水产业园区建设,现将实施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区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位于镇村,是在盐碱地开发利用基础上,发挥资源优势,实施标准化养殖,发展生态渔业,改善生态环境,把现代科技渔业、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造了“生态渔”品牌,推动了

2、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从渔农民增收致富。到年,园区已建成面积.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公顷,示范区面积.公顷。园区年末从业人数人,园区现有企业总数家,建园以来累计资金投入万元, 其中:政府投入万元,企业投入万元。年末资产总额万元,年产值万元,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促进劳动力转移余人,辐射带动农户余人。二、生态水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加强水产项目支持力度编制完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和生态水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召开生态水产业园建设座谈会,组织科技特派员在水产园区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加大项目项申报力度。一是组织申报科技部国家科技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后续奖励项目-区现代城郊型生态渔业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申请

3、资金万元。已获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立项。二是加强核心区项目支持力度,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两个,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引导项目,申报项目资金万元。三是科技特派员蒋运荣在养殖区投入万元资金,建立一个中型配合塑料厂,一个水产交易中心,解决广大养殖户销售的困难,重点围绕镇村开发建设宜渔荒地亩,开挖标准化池塘亩,建成池塘围栏精养河蟹示范区、新品种鱼种养殖区、新品种成鱼养殖区、新品种养殖成果展示区四大功能区。四是科技特派员孟宪富采取“科技特派员基地养殖户”,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引进异育银鲫中科“”号池塘主养技术,开展水质调控技术 、示范微孔增氧技术、EM等水质调节剂等使用技术、病害防

4、控技术等技术,开展新品种引进和鱼病防治、饲料储备、信息化、低盐度淡化试验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亩,辐射带动亩,及时做好市场需求信息,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养殖、销售一体科技服务和宣传,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发展河蟹、虾类、泥鳅、斑点叉尾鮰、鳜鱼等土著及名优品种养殖,使垂钓、餐饮、观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成为生态水产业的新亮点,实现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水产品认证,不断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优质水产品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与示范。依托水产研究所、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技术支撑单位,完成了多种鱼类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在开发区镇农业

5、示范园区示范并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面积达万余亩。建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引进黄河鲶、乌克兰鳞鲤、鲫鱼、团头鲂、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等优质水产品原种亲本公斤,年培育各类优质乌仔、夏花突破亿尾,黄河鲶苗种万尾,使全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建立健全鱼病监测防治技术体系。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嘉渔业有限公司等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完成鱼类常见病的调查,进行无公害鱼病防治试验,进行流行鱼病无公害防治药物的筛选。建立更加完善渔业科技服务体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水产品苗种供应、成鱼养殖、饲料配送、技术服务、商品鱼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苗种和饲料配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培育

6、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园区依托泰嘉渔业有限公司、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富会荣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分别位于扶贫经济开发区和区西北部,是最具备开发潜力的水产业基地。组建了一批农民、渔业技术协会、学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了一批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养殖示范园区。按照生态渔业的生产模式,种养结合,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可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是绿色水产品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生态渔业的重要基地,对促进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民人数、增收、就业情况。农业科技产

7、业园基地的建设,覆盖了我区水产养殖区域的从渔农户,辐射带动市其它县水产养殖户共余人,示范辐射养殖面积.公顷,促进人均增收元。创造就业岗位个,劳动力转移总人数人,促进劳动力转移余人,显著地提升了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壮大了科技企业,有力支撑并促进了现代生态水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年,带动直接参与农户户,安置劳动力就业人。示范基地建设情况一是在镇村建设富惠荣水产养殖基地。以城镇建设为依托,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突出品牌水产。园区紧靠十四斗渠,水量充足,水质优良,距区仅公里。共新开发水产养殖面积余亩,建成了一个集生态养殖、垂钓、观光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与周边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带

8、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市星科农业科技园区。立足于盐碱荒地改良,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开展农业和渔业新技术示范、推广,主要有水产繁育、蔬菜育种、园艺种苗等多个功能区。以重点研发、引进“名、特、优、新”高附加值的品种,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大户提供良种、培训和服务。引进黄河鲶、乌克兰鳞鲤、鲫鱼、团头鲂等优质鱼类原种亲本公斤。年培育各类优质乌仔、夏花突破亿尾,黄河鲶苗种万尾,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三是泰嘉渔业养殖基地。建设了水产良种繁育中心,建立了名特优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及苗种繁育,基地作为区渔业高效养殖的一个创新平台,承担育苗繁育、名优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通过引进水产

9、新品种乌克兰鳞鲤亲鱼、斑鳜乌仔、南美白对虾仔虾,分别进行繁育、培育和淡化。经过两年来的试验研究,完成了许多科技创新的渔业新技术,填补了我区的空白。截止目前,养殖水域面积亩;拥有个渔场,固定资产达万元,年产值达到万元以上,带动辐射县、惠农区、区户养殖户从事渔业生产、加工、流通贩运,已成为带动当地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四是区水产养殖基地。推广盐碱湿地的特色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扩大适水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户共同致富。引进上等长江蟹苗,在全村大小湖塘发展淡水养蟹项目,并与上海铜川水产品批发市场联手,签定了长期供货合同,定点销售。“一宝”大闸蟹不仅爬上了市市民的餐桌,还远销上海、等地。注册了“一宝”

10、牌大闸蟹商标,申请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被市、区科技部门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示范先进工作者。年被农业部评为第七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年-年在上海大闸蟹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带动周边多户农民从事水产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技术引进与推广情况一是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示范园区集成配套技术的顺利实施,聘请了大学、水产研究所、自治区水产站、市水产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负责示范园区的技术指导、论证,技术措施落实,指导渔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生产应用,解决在新技术示范、推广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完善了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养殖户培训服务体系建设。把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技术集成、人才培养贯穿于示范

11、基地创建过程,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支撑体系,广泛应用于技术集成示范。科技培训、技术成果引进完善了科技服务网络。举办水产专业技术人员、渔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人员、水产养殖大户、水产运销大户和养鱼户无公害养殖技术培训班、渔业信息化培训班次,培训渔业技术人员和养鱼户等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余册,培训科技示范户个,辐射带动养鱼户人。获得项科技成果,篇论文在农林科技、水产养殖等杂志发表。培养了一批渔业科技人才,包括农民技术骨干余人,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培育建设水产业是自治区重点支持培育的新兴产业,区农业产业园区作为重要淡水鱼生产

12、基地,属自治区的淡水鱼产业核心区和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区,水产品总产量的%以上主要销往兰州、青海、内蒙古等外省市场,水产业已发展成为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均超过了全区的十分之一。我区围绕水产、设施农业等创业链,制定了区科技创新实施意见,支持科技特派员在产业链上发展壮大。确定了领办、创办、协办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科技特派员,并鼓励金融、资金、信息等要素向产业链流动。全区参与水产创业链的科技特派员企业达到家,参与会员人。引进和推广了南美白对虾、桂鱼、锦鲤、彩鲫,注册了“一宝”、“圆嘟嘟”螃蟹。镇荣获“全区扶贫开发先进乡镇”称号,隆惠村、临湖村荣获“全区扶贫开发先进村”称号。把现代

13、科技渔业、生态渔业和观光旅游有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添了我区生态休闲旅游的亮点,增强了区农业水产示范园区的辐射功能,奠定了水产业的产业链基础。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国家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合理开发改良利用沉睡多年的低洼盐碱湿地,通过挖池抬田,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形成种养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拓展渔业生产外延,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了区绿色水产品产业带,打造出“湖鱼”品牌,为市区渔业产业化发展写下浓重的一笔,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同时,渔业养殖多为低洼盐碱荒地,实施标准化养殖不用有害药物,对土地进行高效保护性利用,减少了渔业生产对土壤、水体及空气等

14、生产环境的污染,使盐碱荒地向良性生态环境转化,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区防护林建设、骨干林建设和池塘林网建设对防风固沙,生态绿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带动了饲草饲料、水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水产业的生态功能,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转移劳动力余人,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了现代渔业发展模式,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了从渔农民整体素质和科学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引导农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升水产品的优势地位,显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三、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资金链短缺,融资困难

15、。按照生态水产业园区建设方案,今年计划投资万元,建设单位和农民自筹以及招商引资万元。建设单位前期基础设施部分投入较大,自筹资金困难,投入较少,政府配套资金未到位,工程进度缓慢,影响生态水产业园区建设。现我区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单位自筹、协调市、区政府着力解决资金困难,加快工程的进展。养殖户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效益。 我区部分池塘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生产经营期较长,池塘底部淤泥沉积十分严重,造成生产力下降,鱼病频发,影响生产经营效益的发挥。一些大规模连片池塘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科学养殖技术的应用和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一是摸清需改造的池塘底数,与养殖户沟通,通过清淤,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水产养殖过度开发问题较突出。个别养殖户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