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docx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4947702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和旅游村概念策划方案目录一、分析篇1(一)西和村概况1(二)西和村旅游开发现状1(三)西和村整体旅游风貌提升必要性1二、策划篇2(一)引入文化元素,塑造景观细节,重点打造入口节点形象空间,提升村域整体风貌形象。2(二)完善绿道基础建设,打造西和绿道游线主题特色。2(三)完善服务产业配套,增加休闲娱乐服务项目。3(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基底。3三、规划篇4(一)总体概念设计花满西和4(二)主题概念分析图6(三)公共设施分布与道路交通图8(四)绿道服务点/驿站意向9(五)道路特色断面设计意向10(六)“花满西和”植物设计意向11一、 分析篇(一) 西和村概况 西和村位于从化城

2、郊街北部,西河村村域总用地803.08公顷,下辖木梅岭、禾塘岭、禾社塘、西山郎一社、西山郎二社、草塘社6个合作社。2011年西和村户籍人口为1150人,人均年收入10000元。交通优势:交通区位优越,距从化市区10公里,交通型旅游观光道路花卉大道从其南部穿过。自然资源:西和村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典型的山、林、田、河、塘、村相互交融的村落景观格局。政策优势:美丽乡村试点村“岭南最具活力的花园式美丽乡村”,万花园核心国家级现代花卉农业园区(二) 西和村旅游开发现状 西和村有以天适樱花园和宝趣玫瑰园为核心的著名景点,以及国家级现代花卉农业园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其作为地区内著名景点的门

3、户却知名度低,缺乏与其地位相符的旅游吸引力,原因有三: 第一,基础服务设施落后于旅游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不完善,档次较低。村内停车场地严重欠缺,旅游旺季,因缺少停车场地,甚至有游客将车停在3公里外的路边,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发展。游客缺少休闲停留的空间和相应服务,停留时间短。村内虽然有一些旅游接待住宿、餐饮设施,但基本以小规模的农民自发形式为主,虽然有一两个规模较大的农庄,没有形成西和村自身的农家旅游休闲特色。文化娱乐方面的服务配套欠缺。 第二,村域整体空间环境形象较差,与乡村旅游的环境要求有一定差距。入口形象工程欠缺,道路绿化不足,绿道设施维护不够,部分建筑风貌、层高、风格突兀,建筑周边环境打造

4、不足,影响村域内整体空间风貌。 第三,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 ,宣传力度不够,还未树立鲜明独特的市场形象和旅游品牌。(三) 西和村整体旅游风貌提升必要性1、 从经济发展上来看,西和村现有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景区发展,村域内基础建设与产业配套基本上是以服务景区为主,甚至可以说,景区旺则西和旺,景区衰则西和衰。西和村依托广州从化区整体的发展优势已经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取得一定成绩,但离新农村发展中的排头兵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新一波乡村旅游热潮的兴起,西和村整体旅游风貌提升行动就是站在一个战略角度来抢占乡村旅游市场的先机,发展西和乡村旅游集群产业链,完成西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满足现有景区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5、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和整体空间环境形象,不仅对当下景区发展有促进作用,更为西和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且具有实施性。2、 从社会文化上来讲,物质建设的地域性是文化延续的保证之一,如果因为旅游开发所追求的经济效益而将西和村地域特色文化丧失可以说是得不偿失。西和村整体旅游风貌提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是追求一种地域文化特色,延续传统文化,同时也更为经济发展又注入一强大动力。3、 从生态环境上来讲,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更是经济发展的持续保证。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是西和村整体旅游风貌提升的必要性之三。二、 策划篇 结合当前西河村旅游发展形势及开发现状,通过对西河村优劣势的分析与相关地

6、区发展的对比研究,针对西和旅游村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路:(一) 引入文化元素,塑造景观细节,重点打造入口节点形象空间,提升村域整体风貌形象。考虑到消费人群城市化特征中对地域性文化和服务品质的需求,西和村发展乡村旅游应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整合旅游开发资源,以文化为引领来统筹风貌形象的设计,包括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村域空间风貌形象,市场品牌宣传等;在文化上要充分展现西和村客家文化特征;在具体设计上增设牌坊、雕塑、景墙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在旅游区标识系统、座椅凳等基础设施和建筑改造的造型设计上融入客家文化元素;通过文化引领作用,整合西和各方面资源,打造西和整体品牌形象。(二) 、完善绿道基础建设,

7、打造西和绿道游线主题特色。西和村绿道作为省级绿道二号支线上的重要分支节点,通过借助原有村道、机耕路,改造现有道路;新增道路等方法,构筑一条连接城市与乡村、旅游景点、农业郊野风光的主题悠闲之路。 设计西和绿道起于西和游客服务中心,连接起天适樱花悠乐园、宝趣玫瑰园、兰花基地、大丘园、田心农庄、郊野公园等从化著名旅游特色项目,在构建绿道花环主题特色的同时形成旅游项目集群优势,更好的推动西和地区整体发展。空间布局上着力打造西和绿道环线主题特色花,以花为主题构建西和花环绿道游线,形成广州绿道线路上一个亮点。 (三) 、完善服务产业配套,增加休闲娱乐服务项目。西和村产业现状可分为旅游业(旅游观光、娱乐、餐

8、饮、零售、酒店住宿)和农业两大类;结合西和村旅游发展趋势,以美丽乡村和万花园示范区为依托,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导,西和村的产业布局近期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远期将会出现房地产业。 西和村现有几大观光体验型景点虽已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但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且村域内各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规模与质量严重不足,地方特色手工业产品欠缺,农业耕作跟旅游发展结合度不够,旅游产品丰富度不够等严重限制西和村整体发展。 产业布置发展时不仅要考虑产业需求对旅游人群的直接必要性,同时要从生态环境、风貌形象、主题特色、经济效益上综合考虑各产业的互补性配置,如农业与餐饮业的结合,不仅为餐饮业提供

9、了生态产品同时也可发展农业采摘与观赏型娱乐活动,且可塑造西和生态餐饮特色品牌形象;村民住宅与酒店的结合,不仅解决了村宅改造的难题,对于提升村域整体风貌和经济效益也大有裨益;生态荷塘与农业观光结合不仅丰富了旅游观光活动,而且有利于旅游区内的水质控制,为旅游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证等。(四)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基底。 农业生态环境是西和村发展的本底,也是西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如果西和没有大面积的农田、林地、水塘就不会有西和如山如水的自然乡村环境,更谈不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从打造西和乡村休闲旅游的战略上考虑,保留自然种植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从旅游业吸引过来的大量人流充

10、分发展种植农业与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三、 规划篇(一) 总体概念设计花满西和 西和村位于从化市万花园的核心范围内,正是依托万花园这一资源禀赋,西和村有了创建都市农业型美丽乡村的独特优势。今天,西和村依托现有区域内几大花卉主题景区的强大人流吸引能力发展,更加凸显了花卉主题产品对旅游的带动作用。 “花满西和”主题重点以塑造花卉特色游线为主,以绿道为载体,带植樱花、玫瑰花、兰花、梅花、荷花等名品花卉,转变目前发展中低端乡村旅游的思路,重新组合和开发西和旅游资源,将花卉主题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结合,使之成为西和发展旅游的重要支撑;(二) 主题概念分析图一环、二核、六心、七带“ (三) 公共

11、设施分布与道路交通图3.1 服务点/驿站 服务点/驿站的布置综合考虑景区、村庄的位置,布置在景区和村庄周边,改造利用原有的建筑,这样方便驿站的平时维护,也利用村民共享驿站服务设施。间距1-2km左右。3.2 自行车停放设施: 自行车停放设施的布局综合考虑游客游玩观景、就餐购物、交通换乘等需求,主要考虑景点、驿站、换乘点等游客有停车需求的地方。3.3 自行车租赁点: 自行车租赁点布置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到游客对使用。为提升绿道活力,强化绿道与周边产业的活动,建议布点结合入口、停车、景区、农家乐、酒店布置。(四) 绿道服务点/驿站意向(五) 道路特色断面设计意向(六) 牌坊设计意向功能

12、:村域形象、标识导向 设计意向:结合村域形象和道路宽度,整体设计上采用四柱三楼琉璃瓦式,色彩鲜明,简洁大气,比例协调,造型优美。(七) “花满西和”植物设计意向6.1樱花烂漫带设计意向以沿线带植樱花为主,辅以同类色系灌木,打造樱花烂漫主题绿道形象。6.2龙盛稻田带设计意向以展现农家田园风光为主,沿线稻田片植水稻和油菜花,打造花田形象特色。6.3 荷塘秋景带设计意向 以展现荷塘水乡面貌为主题,片植荷花,游线设计上可用木质栈道架空于池塘上, 形成亲水空间。6.4 玫瑰情缘带设计意向 以展现玫瑰风情为主题,在绿道沿线种植玫瑰花丛,形成玫瑰情缘主题特色。6.5 兰桂飘香带设计意向 以兰花和桂花为主题,形成此段绿道带花香飘逸主题特色。6.7 草塘古驿带设计意向 草塘古驿带绿道沿线以竹子为主要植物,既有遮阳的功能,又有视觉空间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