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4917942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方案通州市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嬉乐资源:嬉乐,指在一定区域、一定人群中流行的嬉戏、娱乐等活动所组成的舒展性和蕴趣性生活。嬉乐资源,本课题是指嬉乐活动中可用于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资源。嬉乐资源作为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资源,具有愉悦生产性、合作分享性、渐进生成性、生活亲和性、生命宣泄性等特征。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指曾在江海地区儿童中广为流传的乐趣产出型传统嬉乐活动资源。它除了具有愉悦生产性、合作分享性、渐进生成性、生活亲和性及年段匹配性等特征外,还有儿童趣味性、地域特异性等表征。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内涵丰富,它包括儿童玩具资源、儿童游戏资源、

2、儿童水趣资源、儿童树趣资源、儿童节趣资源、儿童泥趣资源、儿童农趣资源、儿童养宠资源。这些资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最具地域特质、最具生长性价值的资源之一。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从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出发,选择性地再生与热动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活动,从而有效地吸纳其中的课程资源,为作文教学提供更丰富、更具文学距离美感、更异质化的表现题材;同时通过作文教学的驱动、关注、定格,使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活动更稳定地介入学生的生活。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将儿童作文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社会是小学语文工作者一直所关注的。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就提倡

3、从沉静、细腻地观察客观世界入手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母语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也极力呼吁求诚写文,写生活作文。近几年中,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李镇西等老师率先进行了生活作文的研究,探索出生活和作文进行整合的一系列有效策略。另外,还出现了地域作文,研究如何开发当下实存的地域自然资源、习俗文化资源为作文教学提供有特质的写作素材。但国内外对于地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开发利用往往是零散的,指向的是当下的自然态生活,缺乏系统的梳理、整体的开发,往往停留在单纯的活动层面。特别是对怀旧型儿童嬉乐文化的复活开发、有效利用缺少应有的关注和整体的构建。正由于上述研究所采用的课程资源和生活的近似零距离,所以难以产生强烈的

4、美的吸引,难以生成丰盈、完整的“前20年生活经验”的核心部分,难以充分宣泄生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情趣。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1)实践价值:为解决写作素材的本我性与匹配生活的新奇性的统一,充分宣泄地域化生命,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a.实现地域嬉乐文化的过滤、传承,大力提升作文的情趣指数。b.有利于儿童介入生活,享受到自然童年的单纯内趣与完整的余裕生活。c.能有效解决作文与生活的隔阂,开拓作文资源的新领域,让学生找到丰盈的有我素材、熟悉的新鲜素材,提高内源性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2)理论价值:a.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小学作文教学中课程本土化开发理论,同时丰富和拓展小

5、学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b.为构建游戏语文,增强语文课程的游戏精神,进行理论探索。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目标:1了解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的现状,科学把握其类型及优选特征。2探索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价值,确认其在丰富儿童写作素材,提高儿童写作情趣和能力的地位和作用。3积极构建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促进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发与运用。研究内容:1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的调查研究(1)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的存活状况(2)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的类型(3)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的优选特征2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

6、源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研究(1)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在丰富儿童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研究(2)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对提高学生写作情智的价值研究3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1)浸入绿色,生成玩具作文研究 (2)课间穿插,生成游戏作文研究(3)融入水乡,生成水趣作文研究 (4)放牧丛林,生成树趣作文研究(5)怀旧体验,生成节趣作文研究 (6)走进村野,生成农趣作文研究4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1)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的教师教学个案(2)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的学生习作个案研究重点: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

7、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研究思路: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主体性衰退、生命宣泄不畅的现状和江海传统嬉乐文化的遗存状况的调查入手,把握江海传统嬉乐文化和小学作文教学之间的契合点,着重探索江海传统嬉乐文化资源和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依据“资源调查、优选复活、生成作文、个案积累”的路径与体系,达到构建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策略,促进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发与运用的目标。研究过程:1设计申报(2006年4-6月) (1)收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梳理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学习与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论。(2)制订研究方案,

8、论证、修改、完善方案,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研究(2006年9月2007年12月)(1)建立课题研究自由共同体例会制度,交流课题研究心得与收获,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修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开展全方位的课题研究与实践。(3)建立并完善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工作,为改进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探讨课题研究成果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 阶段成果:撰写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开展好课题研究的系列实践活动。3结题鉴定(2008年1月2月)(1)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2)论文结集。(3)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系列实践活动的

9、各种资料。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走访,对江海地区的传统型儿童嬉乐文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最具典型性和情趣性的嬉乐资源库。2行动研究法。谐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传统儿童嬉乐文化的复活、开发利用的探索,积累相关的课程经验。3个案研究法。为具有典型性的学生或者作文教学实践建立主题档案与个体日志,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翔实的一手直观资料。4文献法:查阅网络和纸质媒介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课程整合、资源开发的理论支撑。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主要观点:1儿童有权享受地域化完整的童年生活;教育也有道义修复儿童嬉乐文化的断层与裂缝,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予以开发和运用。2依据

10、“资源调查、优选复活、生成作文、个案积累”的路径与体系,可以达到构建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策略,促进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发与运用的目标。3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关键是要寻找到其匹配点,实现一种有机的柔性整合,有效消除作文教学中的非游戏化元素。在形式上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向上辈学习传统游戏、举办传统嬉乐活动节等,并可按季节安排好嬉乐活动序列,依照玩具作文、游戏作文、水趣作文、树趣作文、节趣作文、农趣作文等开展长线性主题作文活动。可能的创新之处: 1资源化旧为新有奇效。复活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文化资源,实现儿童文化的通贯与传承。如此,将怀旧型嬉乐

11、资源作为新的作文资源加以创造性开发,娱乐的新奇性与写作的本我性可以得到最佳的协和。2课程本土整合有实效。探索出地域儿童嬉乐文化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的有效策略,为立体综合开发地域资源提供经验,为课程的本土化开发打下基础。3学生本我写作有高效。将开发利用江海传统型嬉乐文化资源视为完善学生“前20年生活经验”的重要举措,全力让儿童介入生活,享受到自然童年的单纯内趣。拥有丰富的有我素材,有利于学生进入为自己写作的自然状态。六、预期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阶段成果(限5项)关于“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2007-06朱红霞、朱国忠“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

12、研究”的阶段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07-10朱红霞、朱国忠“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的教师教学个案集文 集2007-12朱红霞、朱国忠“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的学生习作个案集文 集2008-01朱红霞、陈志祥回到昨日的童年学生作文集文 集2008-02朱红霞、陈志祥最终成果(限3项)“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的结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08-01朱红霞、朱国忠童年怀旧活动资源库光 盘2007-11朱红霞、瞿德良复活记忆中的童年作文作文指导用书2008-01朱红霞、瞿德良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素养:通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南通市骨干教师

13、,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主持过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市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对小学作文教学有较深的研究,具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和很强的研究实力。近几年中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对本课题相关的江海地域儿童嬉乐文化资源比较熟悉。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地域儿童嬉乐活动的导入和研究,积累许多感性的经验和材料。外部优势:1江海地区具有极为丰富的儿童嬉乐文化资源。2江海地域儿童嬉乐文化资源乐趣产出率高。3江海地域儿童嬉乐文化资源仍处在活化石末期状态,有复活的人文条件和物质条件。4地域课程的开发利用、本土文化和课程的整合策略都有可资借鉴的文献资料。保障条件:1制度保障。(1)研究

14、资料保障:有一套南通旅游系列图书和相关图书童年嬉游记。(2)学习制度保障:定期学习教育理论。围绕课题研究,确定智慧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江海文化等几本理论专著作为教师的必读书目。按照课题进展需要,进行研读。(3)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建设科研共同体,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团队化。 2时间保障。确保时间落实,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课题研究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在为期一年半的时间内,可以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3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计划每年用于课题研究经费不少于三千元。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调查研究、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