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912166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课文秋水公开课教案 一、导语 在中国有一桩有名的公案,便是对庄子的“无为而治”的误解。人们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这实在是误解了庄子的本意,庄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君主顺物而动,随天而行,无为而治,万物才会升腾),庄子可以说是一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者。 二、作者及庄子简介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儒家思想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中的无为

2、精神,构筑起中国文人的文化后院,多少官场失意的文人,在这个后院里,被老庄的潇洒无为,温情地安抚过。庄子到底是何许人,为何有如此之魔力呢? 给大家讲两个庄子的故事吧。我想这几个故事可能胜过我所有苍白的解释。 故事一:庄子姓庄,名周,宋国(今河南商丘县)蒙人,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庄子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使臣带丰厚的物品金钱迎请他出仕,并许诺让他做宰相,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所

3、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哩) 教师引导学生翻译,然后归纳。明确: 这个故事说明: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义智慧的人往往喜欢和山水交朋友,而不为仕途所累。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物质欲望充斥,钱权高于一切的社会,庄子这种思想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关于庄子的这个思想,建议学生课后阅读逍遥游。 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另一点,即: 常人以为贵的,而庄子恰恰看不起;而常人认为贱的,却偏偏有时庄子所追求的。 这说明庄子对待事物的价值取向和常人是不同的。常人总是以“功利”为标准来衡量事物,而庄子恰是最不功利,最具超功利情怀的“超人”。 所以

4、“人都会经受灾患、苦难和磨砺,但当种种坎坷,“功利”已全然无计、陷于无路可走的时候,惟庄子,才能给你以帮助、给你以心灵的栖息之地!”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这应该也是一种智慧吧 故事二: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但我觉得它表明了庄子通达的生死观,他认为人的生和死,就像白昼和黑夜的更替一样自然,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生活上应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安心适时而顺应万事万物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当与他艰苦度日、相依为命的妻子去世后,他没有像一般人一样哭哭啼啼,而是敲着瓦盆唱了一曲歌颂妻子一生的歌。 教师

5、总结,并具体介绍庄子一书。 庄子一生贫困,却甘愿闲居独处,他坚守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无为而治的主张,他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生活上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庄子的思辩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庄子思想集大成的 庄子一书是更是道家的经典之一,同学们齐读,了解庄子这部书: 庄子一书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写,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写。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像融于一

6、炉;它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课文梳理 庄子是智慧的,秋水就注定是富有智慧的,学完秋水之后,我们肯定会聪明很多。闻一多先生曾有如此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文化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 今天我们就要真切地认识一下这位让闻一多先生崇拜到发狂的庄子了。 初读课文,读出文章气韵 1、单个学生读,纠正字音及停顿 首先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篇课文。 问:这位同学的朗读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7、地方? (1)纠正字音 泾(jng)流两涘(s)渚(zh)崖之间少(sho)仲尼之闻殆(di) (2)纠正断句: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2、过渡:其实,文言文的诵读,最主要的不是普通话的问题,也不是字音是否准确的问题,而是要读出文章的气韵,读出文言文的魅力。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听课文朗读。 教师范读(配乐动画朗读) 整片课文以平行语势为主,诵读时语调要平缓,但有两个地方有情感的起伏,读时要注意:一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自。”要读出河伯的洋洋自得、喜悦;二是单看一“叹”字,就知道较之前,朗读时应该低沉些缓慢写,以表达心情的沉重。 3、根据诵读提示,同学们大声

8、诵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韵来。 4、请一位同学再读课文,并让学生点评 疏通文义,积累文言知识 同学们把这篇文言文读的很有气韵,可同学们能否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这篇课文吗?下面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课文,并圈点勾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式。 同位前后位之间共同解决疑难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多媒体检测通假字、词类活用、句式(注意给点时间落实到课本上)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今: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

9、指东海的北部;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方位词,东边) 大方之家(大道理;后又称博学的人为“大方”或“方家”;大方之家即修养高,明白事理的人,今:今义常用于“大方向”、或者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令)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4、文言句式 A、判断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者,也”表示判断)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如

10、果不是那么就”) B、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谓之我也”: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C、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用“见于”表示被动,“见”表被动,“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比如“他被骗”,我们文言文可以说“彼见欺”,而“他被人骗”,我们就不能说成“彼见人欺”,而要说成“彼见欺于人”。) D、固定句式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古汉语常见,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 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

11、层) 5、一词多义 若:1、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2、以为莫若己者动词,比得上 闻:1、闻道百动词,听到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学识 之:1、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2、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意 3、仲尼之闻助词,的 于: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在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始:1、于是焉河伯始旋见面目副词,才 2、始吾弗信名词,开始 品读课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出现了哪两个人? 河伯传说中的河神若传说中的海神 、河伯在自己的河中及后来到了海中,这前后河伯在感情上有没有发生了变化呢?(有)那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12、开始河伯的感情是欣然自喜,后来望洋兴叹) 2、河伯为什么“欣然自喜”?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答,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你想象一下百川“灌”河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而灌字很有霸气,我们篮球上有大力灌蓝,灌是从上到下的,那种气势力度是令人震撼的,所以河伯就有骄傲的资本了。别的河流是流出来得,我的河流是灌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蛮强劲的,水流多而且汹涌澎湃,极有气势) “径流”,直涌的水流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就是那种直流,浩荡奔涌,一泻千里的洪水。 为什么会不辩牛马,这说明了什么?多远的距离才能使你不能分辨牛和马呀? 这是说明黄河非常的雄伟开阔, 应该是这样的吧?请同学仔细看屏

13、幕,PPT显示黄河的雄伟开阔。 小结: 既然眼前的黄河如此宏伟壮观,如此气势磅礴,作为黄河之神的河伯,他的心情是怎样?用词语形容河伯的心理。 (踌躇满志,洋洋自得,飘飘然) 所以刚才同学的朗诵怎样调整一下会比较好一些? 语调高昂,带着一种骄傲与自豪,同时语速要慢一点,才能表达出那种有点孤芳自赏的自负与自傲,最好能带点摇头晃脑,对吗? 请同学再读。 点:好的朗诵,应该建立在对文字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基础上。 河伯是“自喜”了,而且以为天下美景尽在掌握之中,但作为局外人的我们知道他的这种“自喜”实际上是一种什么的外现? (自大自负,妄自尊大,夜郎自大) 3、见到大海之后,河伯为什么要望洋兴叹呢?同样请

14、你从原文中找出答案。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端:边际。寥寥数语,将一片无边无际的海的世界呈现出来。 若你是他,你心里会怎么想? 大海接纳众流、浩瀚无边,黄河与之相较,实在是太渺小了。 所以河伯“叹”的是自愧弗如,认识到自己的简陋与渺小, 河伯“叹”的是为自己先前的浅薄而甚感惭愧,为刚才的自我得意孤陋寡闻而汗颜, ( 对于接纳众流、浩瀚无边的大海来说,黄河与之相较,又实在是太渺小了。当河伯怀着洋洋自得的心情向东而行,到达北海,“东面而视”时,满眼所触及的是无边无际的茫茫海水,这和“不辩牛马”相差何啻天壤。河伯还有自知之明,顿觉自己的见识局于一隅,自愧弗如,认识到自己的简陋与渺小后,又为自己先前的浅薄而甚感惭愧,故而会望洋兴叹。一个喜,一个叹,河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