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汇报材料1正式.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4909271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汇报材料1正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汇报材料1正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汇报材料1正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汇报材料1正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汇报材料1正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汇报材料1正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汇报材料1正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段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汇报材料昌吉市回民小学 张帆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数学低段课题组的负责人,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低段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近两个年头。一年多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课题成员赵春枚、王菊慧、 马忠云、张瑞萍、刘淑梅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但同时又洋溢着幸福的实验探究历程,现将一年多来课题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实验前期工作。 1.选题前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2、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为此,我们组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确立了以低段数学教学生活化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体现

3、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2.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张 帆:负责对本课题研究进程的统筹安排。负责实验的组织与领导,实验进程的调控与安排,撰写方案与实验报告。王菊慧:负责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查找,后勤保障。 马忠云: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案例的征集。 赵春枚: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张瑞萍:提供公开教学现场,材料的征集等。 刘淑梅: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这些成员中年龄最大49岁,最小31岁,既有从事本职教学工作28年的老教师,又有充满朝气的青年教师,这样的组合既

4、富有经验又不乏活力。同时,人员的组成中既有州市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也有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增强了实验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寻找创设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4)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建

5、议,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科研水平。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措施1、研究对象一、二年级10个教学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措施(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 2011年1月)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确立课题,采用文献法组织教师学习与收集相关资料,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实验分工,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成果:课题方案;学生调查问卷前测分析。(2)实施过程(2011年3月2011年10月)此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开展 (1)组内同级同科相互听课, (2)反复研讨,不断打磨。 (3) 我校与佃

6、坝小学合作讲课、评课。 (4)到实验课题组参加课题会。成果:中期报告;教师论文集;生活化习题资料;生活化课堂案例。数学教学课件(3)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搜集整理过程性、成果性资料,完成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调查报告,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成果:结题报告;学生生活化作品;师生调查问卷分析。四、研究过程第一阶段:问卷调查课题组首先对一、二年级10个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本次研究发放自制的数学教学生活化调查问卷525张,回收有效问卷485份。问卷由10个选择题组成,每个选择题有4个选项,分别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态度,课外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和

7、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回答,力求反映学生真实的数学学习心理,客观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现状。我们从学生的选择中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并做了相关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有11.2%的学生选择最喜欢数学,有62.3%的学生选择喜欢数学,不喜欢数学的占24.4%,还有2%的学生选择了讨厌数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回答问题:你认为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问题大有帮助吗?有84.2%的学生表示了肯定。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制定下一步的研究策略:a、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b、关注数学资源,完善教材内容c、创设生活情景,优化教学过程。第二

8、阶段:行动研究1、使教学内容生活化。a、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兴趣的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张瑞萍老师在上课题研讨课克和千克的教学中,因为知识很抽象,在课的一开始,她就从生活入手,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他们的轻重一样吗?不一样的话用什么作单位更适合呢?从而引出了课题。在讲新课的时候,依然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准备面值不等的硬币,橡皮,苹果,梨,袋装的牛奶,矿泉水,精盐等等生活中的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1克,10克,100克,200克,500克等等不同的重量,再由两个5

9、00克重的精盐放在一起应该是多重呢?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千克”,让学生理解“1千克=1000克”。同时,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知道比较轻的物体质量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质量单位用“千克”作单位。在学生对“克和千克”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克,100克,500克,1000克?”。整节课下来,张老师都紧紧围绕着学生身边的数学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感觉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节课老师教的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 经历 体验 探索 ”,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主动去学数学,用数学。b、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应用的关

10、键所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数据分析、及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如张老师设计的各班购买作业本的练习题,巧妙安排了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学会根据数据的大小来确定一小格代表多少才合适这种绘制方案。还有一些考虑乘车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资金运用等活动方案设的计过程,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2、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体验出发,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教学方

11、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生活”这样一个数学学习过程。a、导入生活化策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实验老师在导入新课时,特别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赵春枚老师执教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完成前置性作业交流汇报后,随手取下脖子上围的丝巾,告诉同学们说“赵老师花18元钱买了两条丝巾,算一算一条多少钱?”学生很快列式解答,老师觉得很便宜,想买5条送给好朋友,帮老师算一算应该付多少钱

12、?当学生轻松得到答案后,她又追问“为什么5条花45元?”这样既为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做了很好的铺垫,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将生活中自然积累的常识带入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调动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b、例题生活化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总结出:越是孩子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孩子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孩子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意义才会发生,这时,孩子们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例如教学“几个和第几个”一课时,马忠云老师请8位学生排成一排(没有排头和排尾之分),当

13、问到谁排在第二个时,同学们马上有了争论(两种不同意见),各个抢说理由,互不相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终得出“在确认谁是第几个时必须讲清从哪边数起”。借此问题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第几个”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主动性得到发挥,质疑水平、创新思维得到提高。c、练习生活化策略: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我们实验老师采用主题情景题组的练习形式,来开展训练,比如二年级组老师在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时,用下面“主题情景图”题组: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张叔叔拿

14、了200元钱,买了一个排球,一双运动鞋,还剩多少元?学校里买3个篮球,5个足球,一共用去多少元? 学校买了8套衣服,上衣的钱比裤子要多多少元? 通过这样题组的训练,不仅可训练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感悟,还有利于训练学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3、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在学校生活中感受数学。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感触的生活事实,学生就能感悟、领会所学知识,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如一年级组的老师,在大课间出操排队时,就要求孩子做到“静、齐、快”,并告诉孩子要记住自己排在第几个?前面

15、、后面是谁?左边和右边又是谁?这样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又为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家庭生活中理解数学。二年级组老师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后,让学生回家后量量自己的身高,书桌、电视机等的高度,既巩固了新知,又为学习“米”做准备。一年级组老师在教学高矮前,安排学生回家和妈妈、爸爸比一比高矮,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知识渗透在生活中了;学习分类后,又让学生当“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衣柜、房间整理好,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很自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了“上下、前后、左右”内容后,让学生说说家中物品的摆放位置。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观

16、察实践能力。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维得到发展。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五、研究成果学生方面: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创设生活化情景,给枯燥的数学问题注入生动的生活气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时甚至不想下课。课后,学生也能主动去探索一些数学现象、数学问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提高。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原来的65%上升到82%,相信自己肯定能学好数学的人数比例从原来的42%上升到53%。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一种向往。2、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很多学习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