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与界面_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_魏春雨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883467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型与界面_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_魏春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类型与界面_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_魏春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类型与界面_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_魏春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类型与界面_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_魏春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类型与界面_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_魏春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类型与界面_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_魏春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型与界面_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_魏春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4世界建筑 2 0 0 9 0 3 在湘2 0 余年 三湘四水的文化与地域风貌构成了我 认知建筑的所有场所记忆 有关建筑的学习与设计实践 几乎全部根植在湖南的绿水红土之间 湖湘文化积淀深 厚 正如岳簏书院门联曰 藏之名山 纳于大麓 然而 湖南并不具地域及经济的相对优势 没有一流的营建条 件 但偏居一隅的非中心状倒形成了某种积极的制约 使 我们的设计多了些持续性的积累 有了些质朴与本源的 思考 我们的营造工作室在设计中持续关注了建筑类型 与形态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与城市中的复合界面营造 1 类型转换 T y p o l o g y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湖南湘西

2、等地的少数民族聚集区 有众多的特殊建 筑类型 如钟鼓楼 门楼 寨门 风雨桥 吊脚楼 戏 台 凉亭 土祠庙 井亭等 丰富而有区别的形式类型 反映了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要求 适应了当地材料 气 候 风俗 装修等特点 这些启发了我们进行建筑类型 的研究 并且将其转化为一种可靠的方法 我们认识到 如果说建筑是一种连续性的文化 社会表现 恢复历史 表达公众的多重愿望 真正使城市与建筑在时间长河中 保持延续性和复杂的多义性是当代建筑研究的中心课题 类型学设计 T y p o l o g i c D e s i g n 作为一种归类 分组的方法体系 能够把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形式归结 分类 并在此过程中接纳并呈

3、现特定文化背景和人脑中 的固有形象 寻求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和历史发展相关的 解决途径 而不是悬浮于 风格 之上 近年来 通过对复合界面类型空间的研究 我们认 为 类型研究不仅可以提供分类的依据 而且分类过程 亦往往可作为一个再生过程 类型方法讲究形式内在的 联系及转换 一定程度上可抑制风格的游离 充分的类 型研究是建立风格的可靠基础 类型学固有的群化性 强调形式间的转换比个体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更赋有积极 意义 通过它 我们转而可以寻求那些隐匿在形式之后 又决定着其形式发展的深层结构的变化规律 另外 应该区分功能类型与形式类型两个概念 典 型化的传统形式及民俗性的大量形式类型虽然源于特定 的功能需要

4、 但随着时间流逝 空间变迁 其功能需要 虽已消失或转变 而形式类型却依然延续下来 这说明 形式类型随时间发展可以不依附功能类型而存在 形式 类型有一定的层次性 它可以有单体形式类型和组群形 式类型的差别 这一点在湖南传统聚落建筑中表现得尤 为突出 湖南现存有大量传统村镇与聚落 给我们的现 代译码是 这种内在结构形态得以延续 有赖于其组群 的整体性 系统性及连续性 既然形式类型的相对独立 性是存在的 强制性地使形式类型与功能类型 对 应 往往堵死了一条丰富形式的有效途径 相反 一点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 0 0 9 0 1 1 3 类型与界面

5、 魏春雨营造工作室的设计思考与实践 TYPOLOGY AND INTERFAC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WEI CHUNYU STUDIO OF CONSTRUCT 魏春雨 W E I C h u n y u 建筑创作 1 1 类型原型 95建筑理论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T H E O R Y建筑创作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R E A T I O N 也不考虑功能类型的制约作用 也会走上歧途 转换是结构的基本属性和构成方法之一 转换的最 常见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的形式变换 由于这种变换是 在深层结构基本相

6、似或不变情况下 表现结构所进行的 不同组合 因此又称为 基本转换 或 类型转换 转 换或重构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利用重复 变形 分离 叠 置等转换手段 实现内与外 虚与实 逻辑与形象 偶 然与必然 片段与整体 理性与浪漫的有机重构 如果类型是简化过程 R e d u c t i v e p r o c e s s 的最终 产品 其结果不能仅仅视为一个模式 而必须当作一个 具有某种原理的内部结构 这种内部结构不仅包含所引 出的全部形态表现 而且还包括从中导出的将来的形 制 可见 类型学转换亦是一个深层结构支配表层结构 的问题 正如乔姆斯基的深层句法主导句式转

7、换一样 2 复合界面 M u l t i p l e x I n t e r f a c e 边界不是某种东西的停止 而是某种新东西在此 出现 海德格尔 近年来 我们结合湖南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 尝试 了 边庭 竹井 空中边庭 风拔 等空间塑造 手法 营造了复合化的建筑形态 以此为基础 并将其 类型化 提出了 复合界面 的设计观 期望以小见大 其实早在1 9 5 9 年 T e a m 1 0 就首次提出 须用一种 中间领域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a r e a 使个体与社会 建筑 与城市相互关系作用得以发生 中间领域 使建筑界面 发生了本质改变 因为城市整体设计包含空

8、间的连续整 体性 人的行为连续性和知觉体验的整体性 以及生态 环境的整体性三个方面 1 9 7 7 年提出的 马丘比丘宪章 和1 9 9 9 年提出的 北京宪章 都强调城市空间的连续整 体性 以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性 而我们却看到 快速增 长的城市流动容量与保持城市空间连续性的日益冲突 一层皮 式的界面割裂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造成许多 失落空间 城市功能日趋繁复庞大 建筑内部空间与外 部环境的有机联系严重缺乏 随着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认识 到 界面不应仅仅是一层表皮 界面空间通过一定的相 互关系整合而成 界面与空间融合 各种界面的有机复 合 形成复合界面 复合界面具有层次性 连续性

9、 多 义性 建筑复合界面是建筑与城市之间过渡性的层次 既与自然环境和谐 又包含了人的活动在其间的复合性 分界空间 它具有空间与界面的共同特性 并包含了围 护实体 空间 人文活动三种要素 我们称这种建筑外 界面为 建筑复合界面 城市复合界面是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界面有机复合 形成的整体 它涉及建筑单体及群体与城市空间作用产 生的界面 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界面及人的行为 感知心 理模式与城市建筑界面的互动影响 建筑复合界面的本质属性指它的空间性 场所性 生态性 1 空间性包含空间的互动性 开放性 过渡性 连续性 它可以作为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转化空间 并与城市产生空间连续 环境延伸 视觉渗透 人的行 为

10、得以连续 由此使建筑内外空间形成有层次的过渡 使建筑界面与城市保持柔性联系 2 复合界面强调空间的 归属感 与 认同感 因此它是一种靠近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场所 3 各种开放性的界面构成形式使单一的建筑表皮 向复合型的 建筑腔体 C a v i t y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转 变 建筑与外界被一层 腔体式 的保护空间隔开 使 界面像生物的表皮腔体或细胞膜一样 调节着建筑内部 的微气候 3 结语 近年来 多次造访加拿大建筑师埃里克森 A t h u r E r i c k s o n 我称他为 现代主义守望者 他的建筑语 汇中蕴涵着因纽特土著对于山川大地的崇拜精

11、神与图腾 文化 对我触动极大 我越来越怀疑我们是否真正理解 现代主义 我们又有多少现代主义的积累与实践 我们 将现代主义冠以可识别性丧失的罪名 而武断地将其拒 之门外 但 倒洗澡水将婴儿也泼了出去 我们失去了 根本 终究要补上这一课 为此 我们尝试以类型形态 的地域表达及复合界面的营造来指导设计实践 并形成 我们的共识 地域性的形式类型可以进行有机转换 可以用片断或局部 如地域材料 来诠释地域性 无需背负全部地域符号和文脉 复合化的界面利于调和建筑与城市形态间的鸿沟 是一种与环境共生的方法 复合空间与界面为融合地域文化 调节生态小气候 提供了可能 建筑细部是建筑本体的自然生成 不应为趋同风格

12、和流行而人为添加 建筑实践中问题研究比风格和思潮 更有价值 234 2 4 模型照片 96世界建筑 2 0 0 9 0 3 湖南大学法学院 建筑学院建筑群 BUILDINGS OF LAW SCHOOL AND ARCHITECTURE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CHINA 23 1 1 西北透视 2 法学院平面 3 建筑系馆一层平面 97建筑理论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T H E O R Y 由于长沙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 砂砾岩和页岩为基 础 土质呈棕红甚至深红色 加之岳麓山下香樟枫树居 多 红枫与红土构成地域性的自然景观 漫山红遍 层 林尽

13、染 霜叶红于二月花 棕红色 橙黄色 紫荆色 的枫叶 洒满麓山小径 铺满菁菁校园 设计尝试用湘江中的石子作为材料 用水刷石这种 传统工艺做外墙 把石子墙面延伸到室内 水刷石对光 具有漫反射和折射效果 在不同季节 天气和阳光角度 下可以呈现不同的色泽和感觉 对立方体进行切割和复合处理可以强化形象特征 借助流动的影像 变化的光影 穿插的形体来塑造多维 的空间 并以 结构体系 围护体系 交通体系 空 间体系 为双轴展开设计 保证自律性与多样灵活性兼 得 功能用房则多以灵活轻质隔断处理 通过墙的阻隔 分割与围合可以隔离外界的喧嚣与 繁杂 由整体实墙面进行刻意分离与界定 中空部分则 吸纳人流 另配以 边庭

14、 与 竹井 形成风拔 空中 庭院上设引桥 南北贯穿 花园中种植桂花树 竹井内 种植南竹 相映成趣 使之成为立方体的呼吸器 设计 魏春雨营造工作室 设计时间 法学院2 0 0 2 建筑系馆2 0 0 3 竣工时间 法学院2 0 0 3 建筑系馆2 0 0 4 建筑面积 法学院1 0 7 8 4 m 2 建筑系馆5 0 0 0 m2 建筑层数 地上5 层 地下1 层 建筑创作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R E A T I O N 4 567 4 夕阳下的建筑组群 5 6 局部透视 7 东北透视 98世界建筑 2 0 0 9 0 3 该项目地处市政府行政中心区域内 基地形状

15、虽然 规整 但场地内标高情况比较复杂 难得的是 在新规 划地区棋盘格式的平面布局中 场地西南角有一处小 山 它从纵向几乎沿4 5 度把场地划分为东北和西南两 块 让设计者必须重新审视小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设计重点是 1 消解传统档案馆周正刻板的形象 并能被周遭正统的政府办公楼形象所接纳 2 解决服务 公众查阅信息资料 又保证档案的安全与保密 3 确保 室内温湿度变化的技术要求 设计采取拓扑转换手法 形构方式是由一个基本空 间单元在三维空间内有规律沿不同方向连续运动 形成 空间连续体 寓意档案信息的流动和传播 形体的起 承 转 合 在有限空间中完成 仿如一个连续的体操动作 既体现建筑独立性 又呼

16、应山体的脉络肌理 设计 魏春雨营造工作室 设计时间 2 0 0 5 竣工时间 2 0 0 6 建筑面积 1 4 1 4 4 m 2 建筑层数 地上8 层 地下2 层 长沙市国家综合档案馆 NATIONAL ARCHIVES OF CHANGSHA CHINA 2 345 1 1 东北角透视 2 档案馆2 层平面 3 档案馆北立面 4 5 局部透视 99建筑理论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T H E O R Y 该区域地处长沙市区西北角 作为长沙市滨江文化 公园的东侧区域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 植入 混血 的 概念 旨在融合滨江文化公园与城市原有形态肌理与文 化脉络 并将滨江文化场所与城市改建有机融合 采用 滨江文化公园设计网格系统重叠竖向城市规划道路网格 系统生成建筑群 该区域规划定位为长沙市区西北角的 又一个商业文化中心 作为顺应城市外围发展的起点 将原有城市中心区的基础作为补充 以期带来丰厚的经 济与文化开发效益 充分考虑沿江景观 作为滨江文化 公园的背景 建筑群由北向南取势变化 疏密有致 使 东西向形成一定的视线轴 非线性向线性过渡令城市形 态与景观更加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