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与悯之歌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4722436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悲与悯之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悲与悯之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悲与悯之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悲与悯之歌悲与悯之歌在命途多舛的一生中,川端康成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忘我地投入到古典文学的天地中,淡泊世情,将物哀美演绎到了极致。其巅峰之作雪国把客体的悲哀与主体的同情完美地合一。作者寄情于景,呈现了大自然最真切的美,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用情去领悟大自然,使两者融为一体,用自然的语言暗示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展现了人景相息的美的境界。而 物哀美升华为永恒的途径唯有死亡,叶子的死诠释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即死亡展现的是生动和悲壮,结束了痛苦是一种重生,也是一种超脱。川端康成在主人公驹子身上倾注了最自然最纯洁的同情和哀愁。驹子渴望一种健康的生活和普通的感情,纵使饱经磨难,地位卑微,婚姻的名存实亡以及乡村沉闷的生活都没有泯灭她对未来的憧憬,这最初在岛村看来,只但是是一种美丽的徒劳,而他自己也有一种空虚感,但驹子的热情和乐观却像赤裸的肌肤一样触及着他。他可怜驹子,也可怜自己。最终,驹子的顽强执着和深厚的爱意感动了岛村,使他空虚的内心增加了实在感,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雪国以优美叹惋的笔调述说了一个发生在人们周围的平凡的故事,体现了感人的悲与美,传承了日本自古以来的物哀的审美意识,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规范,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哀美心心相惜,悲凉无处不在,既有作者的身世之恸,又折射出日本民族文化的渊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