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25日罗志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65906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25日罗志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25日罗志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25日罗志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25日罗志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25日罗志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25日罗志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25日罗志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 年 1 月 25 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省长 罗志军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和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坚持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认真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

2、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圆满完成“十五”计划,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实现了本届政府任期工作目标。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5 万亿元,比 2002 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 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428 美元,五年增长 91.5。同口径财政总收入 5591.3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237.7 亿元,分别增长 2.8 倍和 2.5 倍。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江苏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攻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结构

3、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迈出坚实步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产业。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1.46 万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 18.2提高到 27。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支撑带动作用增强,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7.7,开始出现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的好势头。商贸、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物流、信息服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

4、业和服务外包产业迅速成长。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 832 亿元,占全国的 14。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由 13 家增加到 83 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高消耗、高污染的小化工企业 2713 家。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在进一步提升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水平的同时,规划和推进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基本形成南北联动、“四沿”互动的发展格局。投资与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努力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6.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坚持有保有压、分类指导,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

5、产业、服务业、“三农”、环保等投入增长较快,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投资明显下降。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南京扬巴乙烯及系列产品、无锡海力士和苏州和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无锡尚德太阳能、昆山南亚电子基材与器件、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等项目顺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对江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支撑作用的项目。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 5600 万千瓦,核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快发展。铁路运营里程从 752 公里增加到 1606 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 1704 公里增加到 3558 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联网畅通。沪宁高速公路扩建、沿海、盐徐、沿江、宁淮、宁杭一期等高

6、速公路建成通车,田湾核电站一期、宁启铁路、南京地铁 1 号线、南京新火车站和润扬大桥、南京长江三桥、苏南硕放机场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运营,苏通大桥即将建成通车,连云港 15 万吨级深水航道基本竣工。万吨级泊位达到 286 个,港口吞吐量达到 10.5 亿吨,分别比 2002 年增长 1.2 倍、1.4 倍。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新一轮治淮和海堤达标等工程进展顺利。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49。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五年累计 1418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1上升到 1.7。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实施 300 个重

7、点项目,起到显著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产学研结合取得积极进展,与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著名高校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 5286 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629 家,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企业迅速成长。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各类研发机构 2000 多家,总数近 4000 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长。高新区及各类科技创业园区蓬勃发展。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和千人赴港培训计划顺利实施,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8、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去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预期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4.87和 7.94,全面完成国家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进一步提高。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把“三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苏北支持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城乡统筹发展呈现良好局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续四年保持粮食增产、农

9、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稳步开展以税费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出台了以“一免四补”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 2005 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人均减负 159 元,去年涉农直接补贴达到 31.6 亿元。农业投入大幅增加,省财政五年“三农”投入 747.4 亿元,年均增长37。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高效外向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去年粮食总产达 635 亿斤,高效农业面积超过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农产品出口额五年翻了一番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建设得到加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农村五件实事成效显著。新改建农村公路

10、 6.3 万公里,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客运班车通达率提高到 96.5。整治县乡河道 1.1 万条,改造中低产田 936 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新增改水受益人口 1002 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6.9%。基本解决农村草危房问题。重点帮扶的 1011 个经济薄弱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 392 万人,已有 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率达到 53.2%,五年提高 8.5 个百分点。区域共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大对苏北振兴的支持力度,积极实施产业、财政、科技和劳动力四项转移,五年省级对苏北的各项投入达到 156

11、5 亿元,其中省财政转移支付 666 亿元,苏北承接 500 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 9729 个,总投资 3643.9 亿元。挂钩帮扶、南北共建开发区成效明显。苏北工业化进程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开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苏中依托沿江开发开放,生产要素加速集聚,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崛起势头强劲。苏南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主动参与和推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快。省财政对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五年累计 514.3 亿元,年均增长 28.5%。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8.

12、6,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比 2002 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在校大学生 156.8 万人,职校在校生 153.6 万人,均居全国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率达 95,城镇居民医疗卫生问题在社区解决的比例达到 38。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南京图书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顺利建成,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宽带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总用户数 1350 万户,入户率从 32.9%提高

13、到 58%。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人才培养,各艺术门类竞相发展,在全国性重要评比中,我省获奖作品位居前列。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深入人心,涌现一批先进典型。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南京奥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承办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太湖应急治理实现预期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大污染隐

14、患得到整治,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逐年增多,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提高部分行业、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准入标准,建立环境价格体系,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及监测设施建设,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75 座,日处理能力达到 377.8 万吨;新增无害化垃圾处理场 28 座,日处理能力达到 1.8 万吨。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江苏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新增造林面积 813 万亩,去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16.9、42,比 2002 年分别提高 5.5 和 6.7 个百分点。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 22 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1 个

15、、国家园林城市 12 个、绿化模范城市(县)18 个,均居全国前列;国家生态市 6 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扬州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更具生机活力。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率先探索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创新监事会工作机制,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总资产达到 1.3万亿元,实现利润超过 350 亿元,分别比 2002 年翻了一番和两番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私营企业超过 68 万户,比 2002 年增长 1.4

16、倍;注册资本超过 1.2 万亿元,增加 1 万亿元。112 家民营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 500 强。国资、民资、外资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稳步开展。财税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全面实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7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 3.13 万亿元和 2.33 万亿元,分别是 2002 年末的 2.5 倍和 2.7 倍。江苏银行开业运营,南京银行成功上市,农业保险试点全面推开。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已达 169 家,五年增加 91 家。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年成交额百亿元以上商品市场达到 17 家,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功能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开创新局面。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去年达 218.9 亿美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804.4 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3.45 万家,世界500 强企业已有 300 多家在江苏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