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liao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64913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iliao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ziliao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ziliao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ziliao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ziliao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iliao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iliao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计划(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选编的大自然的语言 、 奇妙的克隆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生物入侵者 、 落日的幻想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是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也要注意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和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3、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和说明的常用技巧,如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释义等。4、指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引

2、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说明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点。单元教学重难点:1、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2、学习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什么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的特点。3、掌握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做诠释等说明方法。4、掌握和运用简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5、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大自然的语言 2 课时奇妙的克隆 2 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2 课时生物入侵者 1 课时落日的幻想 1 课时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识记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

3、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 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教学重点: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教学时数:2 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 ,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嫩嫩的,绿绿的” 。 从“嫩嫩的,绿绿的 ”我们就知道是春天到了;现在的小草呢?“枯死了。 ”从中我们知道这是冬天。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大家解释其中的道理。二、课

4、题简介: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提示:(第 2 自然段)指草木荣枯、候鸟来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2、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提示: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用“物候学” “简介物候学” , “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三、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 ,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

5、、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 、 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四、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本课的多音字。连翘(qio)衰草连天(shui) 观测(gun) 风雪载(zi)途翘起(qi) 鬓毛衰(cu ) 玄观(gun) 记载(zi)落叶( lu) 丢三落四(l) 落枕(l o) 差异(ch) 差遣( ch

6、i) 差错(ch ) 参差(c)2、重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萌(mng)发:萌芽、发芽。 农谚(Yn) 衰(shun)草连天次第:一个接一个。翩(pi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y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簌簌(s ):纷纷落下的样子。销声匿(n)迹:这里指各种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销:消失。 匿:隐藏。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绕一次。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语:鸣叫。风雪载(z i)途:风雪满路,风雪遍地。载:充满。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代词。此,这样。 文言文中“是”用

7、法:一为代词,二为判断动词。五、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结构。 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合并成几个意义段。第 1 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 2 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 3 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 4 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 5 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 7 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 8 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 9 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 10 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 11 段:

8、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 12 段: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 ,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师小结:课文主旨 文章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第二教时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 至 3 自然段) 。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列问题: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

9、么?答案: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答案: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所以是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3、本段的结构是:先分后总。主要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举例子。4、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5、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明确:春天, “冰雪融化” , “草木萌发” ,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 “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 “果实成熟” , “叶子渐渐变黄” , “簌簌落下” ;冬

10、天,昆虫“销声匿迹” ,到处“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其中,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 ,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 ,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 ,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17、奇妙的克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

11、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繁衍( )分泌() 胚胎() 蟾蜍( )乳腺()卵子()囊胚()鲫鱼()2你知道哪些说明顺序和方法? 3、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举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二、指导学习研讨(一) 、情境导入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12、二) 、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2交流查找的资料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第二教时一、感知课文,展开竞赛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 “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d “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2、 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问: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有哪些共同点?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

13、们什么是“无性繁殖” ,什么是“克隆”的语句。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找出来。(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问: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如果其他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 )(3)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4)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第四部分,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

14、方?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二、合作探究:1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何关系?2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4、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

15、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延伸:1.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2组织辩论。辩论的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 ,又要有“礼” 。四、小结:五、巩固练习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恐龙无处不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 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