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4605780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砌体施工易出现的10大问题及解决对策一、砌筑砂浆和易性差1. 现象(1) 砂浆和易性不好,砌筑时铺浆和挤浆都较困难,影响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同时使砂浆与砖的黏结力减弱。(2) 砂浆保水性差,容易产生分层、泌水现象。(3) 灰槽中砂浆存放时间过长,最后砂浆沉底结硬,即使加水重新拌合,砂浆强度也会严重降低。2. 原因分析(1) 强度等级低的水泥砂浆由于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和过细的砂子,使砂子颗粒间起润滑作用的胶结材料水泥量减少,因而砂子问的摩擦力较大,砂浆和易性较差,砌筑时,压薄灰缝很费劲。而且,由于砂粒之间缺乏足够的胶结材料起悬浮支托作用,砂浆容易产生沉淀和出现表面泛水现象。(2) 水泥混合砂浆

2、中掺入的石灰膏等塑化材料质量差,含有较多灰渣、杂物,或因保存不好发生干燥和污染,不能起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作用。(3) 砂浆搅拌时间短,拌合不均匀。(4) 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或灰槽中的砂浆长时间不清理,使砂浆沉底结硬。(5) 拌制砂浆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用完,而将剩余砂浆捣碎加水拌合后继续使用。3. 防治措施(1) 低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如确有困难,可掺微沫剂或掺水泥用量5%10%的粉煤灰,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2) 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应符合试验室试配时的质量要求。现场的石灰膏、黏土膏等,应在池中妥善保管,防止暴晒、风干结硬,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3) 宜采

3、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和中砂拌制砂浆。拌制时应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并保证搅拌时间。(4) 灰槽中的砂浆,使用中应经常用铲翻拌、清底,并将灰槽内边角处的砂浆刮净,堆于一侧继续使用,或与新拌砂浆混在一起使用。(5) 拌制砂浆应有计划性,拌制量应根据砌筑需要来确定,尽量做到随拌随用、少量储存,使灰槽中经常有新拌的砂浆。砂浆的使用时间与砂浆品种、气温条件等有关,一般气温条件下,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和4h内用完;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用完。超过上述时间的多余砂浆,不得再继续使用。二、砌筑砂浆强度波动较大1. 现象多数砂浆强度较低,影响砌体强度和质量。2. 原因

4、分析有的工地拌制砂浆无配合比,有的有配合比也不计量,任意加减用水量和水泥;个别工地还有将水泥直接倒在砂堆上,随意将砂和水泥注入搅拌机内拌合,拌出的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多数偏低。有的工地制作砂浆试块时吃小灶,使得砂浆试块强度与实际砂浆强度不符。3. 预防措施加强施工管理。按照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98-2010中有关砂浆配合比的规定进行配合比确定。4. 治理方法(1) 如发现搅拌砂浆无配合比或不计量时,必须立即停机纠正后再搅拌。(2) 如有强度低的砂浆已用于砌墙,必须拆除后换合格砂浆重新砌筑。三、砖砌体组砌混乱1. 现象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砖缝不规律,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采用包心砌

5、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砖规格尺寸误差对清水墙面影响较大,如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影响美观。2. 原因分析因混水墙面要抹灰,操作人员容易忽视组砌形式,因此出现了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砌筑砖柱需要大量的七分砖来满足内外砖层错缝的要求,打制七分砖会增加工作量,影响砌筑效率,而且砖损耗很大,当操作人员思想不够重视,又缺乏严格检查的情况下,三七砖柱习惯于用包心砌法。3. 防治措施应使操作者了解,砖墙组砌形式不单纯是为了墙面美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因此不论清、混水墙,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屡最多隔五层砖就应有一层丁砖

6、拉结(五顺一丁)。为了节约,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使用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墙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一般清水墙面常选用一顺一丁和梅花丁组砌方法;在地震区,为增强齿缝受拉强度,可采用骑马缝组砌方法;砖砌蓄水池应采取三顺一丁组砌方法;双面清水墙,如工业厂房围护墙、围墙等,可采取三七缝组砌方法。由于一般砖长正偏差,宽度负偏差较多,采用梅花丁的组砌形式,可使所砌墙面的

7、竖缝宽度均匀一致。在同一栋号工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的砖,以避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经常变动组砌形式。四、砖缝砂浆不饱满1. 现象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内无砂浆(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缝深度大于2cm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2. 原因分析M2.5或小于M2.5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用干砖砌墙,使砂浆因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而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的粘结。用推尺铺灰法砌筑,有

8、时因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与砂浆失去粘结。砌清水墙时,为了省去刮缝工序,采取了大缩口的铺灰方法,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23cm,既减少了砂浆饱满度,又增加了勾缝工作量。3. 防治措施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砌筑方法。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增大。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震区,在严冬无法浇砖

9、情况下,不宜进行砌筑。五、清水墙面砖缝歪斜1. 现象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常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丁砖在下层条砖上不居中),清水墙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变活等,直接影响到清水墙面的美观。2. 原因分析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如砖的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砌一顺一丁时,竖缝宽度不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游丁走缝。开始砌墙摆砖时,未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当砌至窗台处窗口尺寸时,窗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使窗间墙的竖缝搬家,上下错位。里脚手砌外清水墙,需经常探身穿看外墙面的竖缝垂直度,砌至一定高度后,穿看墙缝不太方便,容易产生误差,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游丁走缝。3. 防治措

10、施砌筑清水墙,应选取边角整齐、色泽均匀的砖。砌清水墙前应进行统一摆底,并先对现场砖的尺寸进行实测,以便确定组砌方法和调整竖缝宽度。摆底时应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如安装不开,可适当移动窗口位置(一般不大于2cm)。当窗口宽度不符合砖的模数时,应将七分头砖留在窗口下部的中央,以保持窗间墙处上下竖缝不错位。游丁走缝主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因此在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条砖的中线重合。在砌大面积清水墙(如山墙)时,在开始砌的几层砖中,沿墙角1m处,用线坠吊一次竖缝的垂直度,至少保持一步架高度有准确的垂直度。沿墙面每隔一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用经纬仪或线坠引

11、测。当砌至一定高度(一步架或一层墙)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六、墙体留槎随意1. 现象砌筑时随意留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使墙体断面遭受严重削弱。阴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2.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对留槎问题缺乏认识,习惯留直槎;由于施工操作不便,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后砌12cm厚隔墙留置的阳槎不正不直,接槎时由于咬槎深度较大,使接槎砖上部灰缝不易堵严。斜槎留置方法不统一,留置大斜槎工作量大,斜槎灰缝平直度难以控制,使接槎部位不顺线。施工洞口随意留设,运料小车将混凝土、砂浆撒落到洞口留槎部位,影响接槎质量。填砌施工洞的砖,色泽与原墙不一致,影响清

12、水墙面的美观。3. 防治措施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处,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如外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面互不干扰,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房屋的整体性。斜槎宜采取18层斜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清水墙留槎,如遇有门窗口,应将留槎部位砌至转角门窗口边,在门窗口框边立皮数杆,以控制标高。非抗震设防地区,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12c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筋,使咬槎砖缝便于接砌,以保证接槎质量,增强墙体

13、的整体性。应注意接槎的质量。首先应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七、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垂直裂缝1. 现象竖直裂缝发生在外墙上,一般在外山墙离前后檐大墙角2m左右。2. 原因分析由于室内外温差在墙内产生弯曲应力,高温侧受压,低温侧受拉,再加上收缩拉应力,从而出现竖直裂缝。无门窗洞的整块山墙,由于四周的约束程度较大,在墙体的中部产生竖直裂缝。裂缝中间宽,上下两头渐小。3. 预防措施(1) 提高砌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增设水平通长钢筋,增设芯柱。(2) 保证施工质量。因砌块的壁薄,水平灰缝接触面小,应配制塑性好的混合砂浆。为确保砌筑质量,水平灰缝、竖缝应饱满;搭

14、接错缝要合格,不准有通缝;应用的砌块必须保持生产28d以上方可砌筑。堆放和砌筑时要防止雨淋,减少收缩,减少裂缝。4. 治理方法处理前应对裂缝进行观察,在裂缝基本稳定后方可进行修补。铲除疏松、剥落和脱裂的装饰层,清除裂缝中的浮渣、积垢和油渍。参照以下治理方法处理。1) 当确认为温度变形裂缝时,应根据结构特征、环境条件、使用要求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做适当的处理。2) 温度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安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待到裂缝最宽的时候,采用下述封闭保护或局部修复方法处理。 当墙体裂缝较重时,最大裂缝宽度Wt=310mm,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当墙体裂缝严重,Wt>10mm时,应定制建筑加固处理方案,经

15、有关部门认可后,按方案要求加固处理。铲除裂缝处的空鼓脱壳和装饰层,扫刷冲洗干净。 裂缝宽度小于0.5mm时,可直接在墙面喷涂无色或与饰面颜色相同的防水剂或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两遍,涂层厚度不小于2mm,涂刷范围为裂缝周边扩大300mm。 裂缝宽度在0.53.0mm之间,清扫干净缝内浮灰杂物,浮渣和灰尘,分层嵌填密封材料,嵌实填平后,在喷涂两遍防水剂。 加筋锚固。八、楼梯及大梁处填充墙裂缝1. 现象(1) 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发生的竖直裂缝。(2) 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裂缝。2. 原因分析大梁下面墙体局部裂缝,主要由于未设梁垫或梁垫面积不足,砖墙局部承受荷载过大所引起。此外,与砖和砂浆标号偏低、施工质量差也有关。3. 防治措施(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2) 有大梁集中荷载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梁下应设置足够面积的混凝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架眼。(3) 有些墙体裂缝具有地区性特点,应会同设计与施工单位,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和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然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九、砌体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裂缝1. 现象(1) 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