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技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24592907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写作技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写作技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写作技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写作技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课堂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写作 ,是一种思维活动 ,而且是一种创造性、高层次、高强度的思维活动。特别是议论文 ,以知识的广度和认知的深度见长 ,也就是常说的内容充实 ,见解深刻独到。思维有无深广度 ,是衡量议论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与记叙文的构思巧妙、细节细腻生动的衡量标准不同。学生写议论文 ,弊端往往是知识面狭窄 ,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认识问题肤浅片面 ,挂一漏万 ,不能全面、辩证、深入地思考问题 ,缺乏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要培养知识的广度和认知的深度 ,方法之一就是多读书看报见多才能识广 ,而且养成摘抄和分类剪藏报刊的读书习惯 ,以大量储存材料。腹内有了储备 ,写作时才有可

2、能调动运出材料 ,才有广度可言。书读得多的人 ,作文应当写得好。南宋的史豪卿说过:“读书如销铜 ,聚铜入炉 ,大鞴(bi:古代皮制的鼓风吹火器)扇之 ,不销不止 ,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 ,铜既销矣 ,随模铸器 ,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 ,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者也。”这段生动的比喻 ,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读书就像熔化铜铁 ,费时耗力;写作就像铸造器物 ,熔化的铜水 ,按照模具浇铸器皿 ,一下就成功了 ,根本不费力气。这就叫在读书上多用功付出 ,在作文时就轻松省力。当然 ,有了储备 ,写作时还要善于调动运用材料。有些学生不能说一点储备也没有 ,可写作时就是不善于调动运用

3、,造成文章的单薄。所谓 “多读 ,才能会写。”确实“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阅读 ,才能锦心绣口 ,妙手文章。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道理。但多读 ,不等于滥读。作为中学生 ,功课繁重 ,时间有限 ,这就要求有选择地、高效率地读。一、学习借鉴他人的思维成果和思维方式不仅善于吸取他人闪光的思想 ,更要善于学习他人新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问题的角度。要对新颖、深刻、独到的新观点、新思想 ,有一种磁石般的敏锐趋向力。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头脑 ,使之变得缜密深刻。议论能力说到底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分析议论的严密深刻 ,源于对事物认知的严密深刻。不能想象 ,一个

4、对事物缺乏深入思考认知的人 ,能发出令人耳目一新、见解独特的议论。培养深刻的头脑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它涉及人的理论水平、学识修养、思想深度、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要善于在读书中 ,学习借鉴他人的思维成果、思维方法、独特的思维角度等 ,并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学识、修养。比如鲁迅在黄祸一文中 ,针对某些国人的妄自尊大、无视中国贫弱现状、动则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自满自夸的愚昧无知 ,以思想家独到的犀利 ,沉痛的教诲道:“倘是狮子 ,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 ,但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匹羊 ,肥大倒不是好兆头。”简单比喻 ,寥寥数语 ,就将国家“强而大”令人敬畏 ,如果“弱而大” ,不仅引人垂涎

5、,还将任人宰割的道理 ,阐发得深入浅出、触目惊心。所谓“重量”不等于“力量” ,“肥大”不等于“强大”。二、要养成卓尔不群的批判思维习惯所谓“优秀也一种习惯。”要善于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 ,不迷信盲从 ,不人云亦云 ,培养自己独立批判思维。所谓批判思维 ,就是拒绝盲从 ,拒绝复制型思维 ,独立分析和判断 ,既不盲目地全盘接受 ,又以开放的胸襟去伪存真 ,然后“悟”出自己的思想。保持思维的个性 ,反传统 ,不迷信老师 ,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和媒体 ,大胆质疑 ,标新立异 ,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 ,大胆发表独到见解 ,并做到自圆其说等。要有比一般人高一层的认识 ,胜一筹的眼光。一个没有批判性思维的

6、人 ,其人格是不健全的。尼采说:“一个人必须放弃那种总想和多数人达成一致的不良癖好凡是共同的东西都是具有极小价值的东西。”马克思喜欢的格言是:“怀疑一切。”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在科学上不能搞少数服从多数 ,科学总是在怀疑推翻前人的理论中前进的。”戴震 ,清代思想家、儒学大师、被梁启超、胡适称为中国近代“科学界先驱” ,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个性和批判思维的学者。他自幼养成了独立思考、凡事爱盘根问底的学习习惯。当时学子都要读四书、五经 ,朱熹为其作注 ,其中有注云:“右经一章 ,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 ,则曾子之意 ,而门人记之也”。五百多年来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占据统治地

7、位 ,人们对朱熹之“注”未尝有疑 ,可戴震不以为然。有一天塾师讲授大学章句 ,至“右经一章”时 ,戴震问:“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塾师回答:“此朱文公所说。”又问:“朱文公何时人?”回答说:“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塾师无言以对 ,只得夸戴震说:“此非常儿也。”又譬如阅读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对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数学家华罗庚却认为有瑕疵 ,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诗文质疑:“北方大雪时 ,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 ,怎得见

8、雁飞?”华罗庚按照生活常识和自己的理解 ,敢于质疑权威(名家名篇)的精神当然可贵。可是 ,当时有一位中学生对同样是权威的华罗庚的“质疑”也写诗提出了质疑:“胡天八月雪 ,大雁未必归。月黑不见影 ,寻声知高飞。”该学生认为月黑虽然见不到大雁的身影 ,但可是通过“寻声”推知大雁在“高飞” ,这种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 ,对于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尤为可贵。其实 ,如果变换思维角度 ,不把“月黑雁飞高”看做单于逃跑的那个夜晚的实况描写 ,而是理解为“比兴“手法 ,看做“单于夜遁逃”的比喻、渲染 ,是否可以这样解读:就像月黑之夜大雁高飞一样 ,单于逃跑了。这样 “月黑雁飞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 ,和

9、“大雪满弓刀”就脱开了具体的时空关系 ,“大雁”和“大雪”不就没有时间与季节矛盾了吗?这种质疑批判思维 ,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又譬如以“逆境与成才”为话题写作。传统的思维 ,一般先肯定逆境成材的观点 ,接下来就会列举古今中外 ,诸如司马迁、张海迪、爱迪生、居里夫人等一大堆逆境中成才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证明这一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呼吁人们接受逆境等等。但对一个有思想、有头脑、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 ,用批判思维重新审视“逆境与成才”这一几成“定论”的观点 ,就会产生怀疑。进而想到古今中外确有许多在逆境中成才的人 ,但也有更多的才俊在逆境中夭折。逆境可以激励某些人的意志 ,但也可以压

10、抑某些人的意志 ,扼杀某些人的才华。“顺境”固然有一些人不成才 ,但有更多的人成才。相对来说 ,“顺境”应该比“逆境”更容易成才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想去条件好的大学就读 ,或去国外深造的原因 ,因为那里有更适合成才的外在环境。恐怕很少有人会主动要求去条件差、环境糟的地方学习工作。正因为“逆境”成才几率小 ,凤毛麟角 ,唯有那些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的人才可能成材才 ,所以才难能可贵 ,才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的典型 ,被人津津乐道。由此可见 ,成才与否 ,根本原因并不在环境的“顺”与“逆”这仅是外因 ,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人的主观意志的强弱、努力与否内因 ,才起决定作用 ,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主观意

11、志强、勤奋努力 ,在“逆境”中可成才 ,在“顺境”中更易成才。相反 ,意志薄弱 ,在“顺境”中不能成 ,在“逆境”中更不宜成才。因此“只有逆境才能成才”这一结论是荒谬可笑的 ,不仅否定了顺境成才的科学性 ,而且为人为制造逆境者提供了可怕的理论依据。如此分析、议论问题 ,自然要比泛泛而谈“逆境可成才”深刻有力得多 ,对人的启发教益也更多。美国极为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自幼儿园开始就是教育的重点。经常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或展开辩论。使学生学会思辨 ,培养头脑 ,避免被愚弄。思辨能力的培养 ,使美国学生听到任何话都会怀疑、审视 ,然后去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话逻辑上、事实上或数据上是否站得

12、住脚。耶鲁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如果学生从耶鲁毕业后忽视更广泛的做有思辨能力的公民的机会 ,那将是耶鲁的失败。” 三、学会纵向、逆向、多向等思维方式 1.纵向思维。就是纵深挖掘 ,深入本质 ,层层推进 ,而非停留于浅层表象。有比一般人高一层的认识 ,胜一筹的眼光 ,这是使文章具有深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大家知道 ,鲁迅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与众不同 ,比一般人要深刻有力得多。比如国人都呼唤、渴盼“天才”的出现 ,鲁迅却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是仅停留在众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吁上 ,而是抓住有无培育天才产生的环境这个根本问题 ,在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中生动精辟地阐述道:“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

13、,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我想 ,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 ,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 ,想看好花 ,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 ,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否则 ,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 ,也因为没有泥土 ,不能发达 ,要像一碟子绿豆芽。”鲁迅认为 ,天才犹如“花木” ,民众犹如“泥土” ,要有“花木”首先要有好“泥土”有好的民众和环境;否则 ,即使有天才 ,那也不能成长壮大。这就抓住了培育天才产生的环境这个本质问题 ,比单纯论述“天才”重要性深刻得多。2.逆向思维。就是采用与众不同的相反的思维方式 ,得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见解。譬如一位驰名海内外的京

14、剧表演艺术家说:“我死也要死在舞台上。我离不开我所热爱的京剧艺术。”这种献身事业的精神固然令人感佩 ,但换种方式热爱一文的作者却认为:热爱不只一种方式 ,不必非要上台 ,甚至倒在舞台上。如由台前走到幕后 ,为京剧事业培养后继新人 ,那也是热爱的一种方式 ,甚至是更好的方式。这种逆向思维得出的见解就胜人一筹 ,令人叹服。这种议论也就有新意 ,有深度和力度。“出新意 ,用反思” ,就是这个道理。3.多向思维。就是对同一事物 ,采用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 ,就可以悟出不同道理 ,得出不同结论。写文章 ,忌随人后。要有新议论 ,就要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譬如以“手的五个指头”为例 ,角度一:五个

15、手指不一般齐万事万物有差别 ,做事不可一刀切;角度二:指指有用人的才能有专长、有大小 ,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角度三:指指配合互相合作 ,才能搞好工作;角度四:五指合拢 ,形成拳头团结一心 ,才有力量采用多向思维 ,同一问题也可“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议论起来自然有新意深度。4.恰当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除了常用的例证、引证外 ,还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分层论证、总分论证、引申论证(归谬法)等。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多种论证方法 ,议论就会充分、深刻、有力。譬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就使用喻证法 ,形象生动地阐发“批判地学习外国文化”这一大道理。又如在随感录三十九中 ,

16、鲁迅运用“归谬法”(欲批判错误观点 ,先假设其正确 ,由此引申、归导出荒谬可笑或自相矛盾的结论 ,使错误观点不攻自破的论证方法) ,讥讽主张复古的“国粹派”的荒谬可笑:“只要从来如此 ,便是宝贝。即便无名肿毒 ,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 ,也便红肿之处 ,艳若桃花;溃烂之时 ,美如乳酪。国粹所在 ,妙不可言。”这对“国粹派“是何等痛快淋漓的嘲讽和揭露 ,对于那些鄙薄白话的复古主义者 ,鲁迅给予迎头痛击 ,称之为“现在的屠杀者”。四、每次写作都认真对待 ,发挥最佳水平写作态度最为重要。每一次作文都要认真地、尽最大努力去写好 ,发挥自己最高水平 ,发掘自己最大潜能 ,这样才能一篇比一篇有进步 ,有起色作文的“量”与“质”相比 ,“质”更重要(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质“重于”量“)。就像跑步或跳高一样 ,只有每次尽最大努力去跑 ,去跳 ,才有可能突破原有的速度和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