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58403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作者:老华 出自: 文化路105号 日期:2006年12月10日 20:17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摘 要 专业课程设置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之一是通过对学生的影响来体现的,而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又主要只通过对学生的人格精神影响来实现的,包括思维方式、逻辑性、心理等因素。所以,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特别是文科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本文就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对于学生人格的影响。关键字 专业课程设置 人格 心理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基本上施行的是以专业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专业特色非常明显,特别是

2、理工科专业与文科专业之间的差别尤为突出。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对教学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是专业课程特色对教师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专业课程特色元素对学生性格、心理等人格因素的渗透。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包括人的品德、能力、性格、价值观、需要、兴趣等在内的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于两方面的影响,相对比较来说,又以专业课程设置对教学主体学生的性格、心理等人格因素的影响为大。我们强调专业课程对学生性格、心理的影响,是因为不管是

3、何种内容与形式的教育,首先是要使学生认知专业文化背景与专业思想精髓,最终也要使学生掌握对专业知识的理性思维操作。简单来说,就是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性格发展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主观意识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专业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文科学生中非常明显,包括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等专业。此次调研我们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因为通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本专业中的某些课程对于学生的人格有较大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主要还是精神和意识领域的东西,其中文学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还兼有文化、哲学和历史等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而它们都通过一种方式思维意识对学生产生着巨

4、大的影响,特别是通过阅读作品,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中所表现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比如,有时候,一个具有影响力作家或者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就可能影响一个读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座谈会和个别访谈调查等形式,我们深入了解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学生特别是在性格方面的影响,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一、正面影响第一,引导学生培养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容,是民族历史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表现出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我们认为,加强对学生的民族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

5、感,从而增强爱国感。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很大一部分课程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髓,最典型的是“中国文学史”课程,包括古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就是展现我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学和文化精髓。而且,文学之于人的教育意义是潜移默化地渗透性的,它与纯粹的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同,它不是理论型的,而是实践型的,精神实践型。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几千年的优秀思想和优秀文学作品,博大精深,像春秋战国时的诸子散文,他们大都崇尚文采,深入比兴,韵散兼用,说理透辟,有的语言幽默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有的言辞激烈,感情充沛,纵横恣肆,简洁明快,铺张扬厉,颇有气势;像唐诗宋词,唐诗雄壮纤秀,平淡富丽

6、,想像奇特,争奇斗艳,宋词意境婉约细腻,雄豪恢张,想像奇幻突兀,手法灵活多样;还有元明清大家的作品,他们风格各异,个性鲜明,像诗经、离骚、史记等经典着作更是不用说了。如果真正将它们系统的了解与掌握,必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现代文学的章节,学生学习鲁迅的作品,一方面被他作品中的人物情操和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所感染,另一方面,也被鲁迅本人的民族精神所感染。又比如,外国文学中也有很多爱国主义作品,像海明威的战地钟声,高尔基的母亲等作品,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其他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照自我本身,更加能够激发爱国热情。这些现实的和虚构的文学作品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真正值

7、得学生崇拜的偶像,通过这些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可以使学生在意识层面上得到很好的教育,而且这是一种自我教育,而非填鸭式的灌输,效果比较显着。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它对于人的影响,往往是直达人的灵魂深处的,所以,文学之于人的精神升华作用不容忽视。在座谈会和调查走访过程中,很多学生明确表示,通过亲身体验,文学的实际爱国教育效果要大于一味的枯燥的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更能够深入人心。第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最基础的学习方式是阅读作品,真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基本上都是积极向上的,即使它们可能会通过对一些人和事物以及现

8、象的阴暗面描写来反衬这种思想,体现社会的丑陋的一面。通过调查和访谈,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阅读一部作品,也都是为了能够体验一种正面的、对自己有利的情感思想,通过比较,他们能够鉴别哪些方面是正面的、值得他们吸收的精华,哪些方面是负面的、应该给予排斥的糟粕。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成型期,除了初步接触社会之外,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书本知识来补充的,因此,所谓的“开券有益”的好书、好作品,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很大影响。比如,古代文学史中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章节中,作者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写成辉煌巨着史记的坚强不屈、发愤着书的精神,使很

9、多学生受到了鼓舞和激励。当代文坛中,着名作家史铁生又是一个很典型的优秀例子,他的作品主要是体现人在生命困厄中对生命意义的提升,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生命本真意义的探索及回答。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 成长” 、“ 生病 ”、“爱情”、“ 金钱”、“生存”、“道义”、“ 信仰”、“死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虽然现实生活难免存在着残酷,但是,生活本质上是美好的。这些对生命的内涵与要义的深刻领悟,能够帮助学生在无法实际体验社会生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领悟生命的真谛,是他们对生命充满乐观与自信,激励他们为了美好的生活去拼搏。另外。比如像梁晓声等等一系列“平民作家 ”,无论从个人人格魅力还是作品内涵上,都在日

10、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鼓励,生活上的动力,这远比纯粹的说教要更深入人心。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很多课程是文学领域的内容,而文学也属于艺术的范畴,艺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培养美的情操,创造美的事物。美的文学形式,最典型的就是两汉的散文诗赋和唐宋的诗词。比如初唐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

11、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至于唐诗宋词中的千古名篇和华章丽句则更是比比皆是,形式优美,内容真挚,思想深厚,读来琅琅上口。阅读此类作品,一方面能愉悦身心,另一方面,能培养良好的审美观,陶冶情操。第四,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严谨、周密的性格和作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比如汉字学、训诂学等、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等课程,都是语言文字类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用严谨的态度、周密的逻辑思维去求证、考证,特别是训诂学,尤为突出。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他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因

12、此,它要求人们要有沉稳的心态、周密的逻辑、严谨的作风,对词进行考证、补充和阐释,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心浮气躁,缺乏缜密的态度,是无法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养成这种性格与作风。二、负面影响虽然,我们上面列举了种种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性格和心理等人格因素的正面影响,但是,也不可否认,它对学生或多或少也是有负面影响的。这种影响主要还是通过文学作品,作品人物和作家主观倾向对阅读者 学生产生影响的。当然,通过调查访谈,我也发现,这种负面影响在整体上表现得不是很突出,或者这种影响只是存在于小部分同学,但是,如果真正要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话,就不能忽

13、视这局部的“不和谐”。通过长期观察和结合最近调查访谈结果,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第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和课程设置造就了中文专业学生过于含蓄内敛的性格。我们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中文的很多学生,都是很有才华与能力的,但是由于性格关系,都比较内敛,不事张扬,特别是不爱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这与儒家的“中正平和”与“敏于行而讷于言”思想很有关系。同时中文专业很多课程要求学生能真正地“独立”思考,甚至是“闭门造车”,而且也允许学生能够“ 闭门造车” 。可以做个比较,理科学生做有些实验时往往需要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否则就可能不能完成,但是中文学生则不同,对他们来说,阅读文学作品就相当于理科学生

14、的“做实验 ”,而阅读作品基本上都是独立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造成了学生不善于和他们交流沟通的个性,很多学生即使有自己的思想,也不会主动和人交流,往往是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写作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又是一项“单枪匹马”的工作。而且古今中外的很多作家都似乎在强调“ 孤独” 对于作家,对于思想家的重要性,这对学生多多少少会产生影响,因为很多真正喜欢中文这个专业的学生在思想深处都是希望向文学家或作家这个角色靠近的。当然,内敛不等于内向,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内敛的人,人格会向内收缩,具有“内向性”,不轻易流露、表现。内敛的人不是没有情感,而是情感历经丰富甚至狂风暴雨,极尽绚烂,复归于平淡,是情感膨胀、宣

15、泄以后的收缩。这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讲原本应该是个优点,但对原本应该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却未必是件好事,使得他们又处于一个相对早熟的境地,这样使得他们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沟通上造成一定隔阂。而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说明,内敛的人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不符合当代社会的讲究交流与合作的时代特点。第二,某些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得部分学生形成焦虑、忧郁甚至恐惧等心理。心理学上说,当人生存在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中,面对一些自己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事物和现象,或者处在一个比较压抑、灰暗的环境中,心理上就会无意识的对这些事产生不可以抑制的焦虑心理,从而导致精神的高度紧张和不安,甚至不安,就象

16、一根整天绷紧的弦,并且容易感动疲劳乏力。焦虑症者的焦虑不是来自环境的真正存在的实际危险,而是,即心理学所说的“心理炒股”,且愈“炒”愈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中文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某些学生产生焦虑、忧郁甚至恐惧等心理,就是通过这种“杞人忧天式的虚无空想”形成的。在对学生的调查访谈中,我们得知,部分课程的内容和相应的文学作品容易使部分学生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忧郁甚至恐惧情绪。例如,学生感受最深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两门课。因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内容是主要描述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前后到1949年之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演变的历史轨迹,这段时间,我国正处于国难当头,军阀势力横行、外国列强入侵、国民党反动派肆虐,造成民不聊生,国运不定,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灰暗的色调。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大都是反映社会现状,表现人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一种压抑、困难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虽然大部分作品是反映爱国主义人士的忧国忧民的昂扬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