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9月周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57604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9月周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3届高三9月周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9月周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9月周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届 高 三 历 史 周 练2012-9-12一选择题(共 60 分)1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 “五帝 ”之名而称“ 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2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4唐太宗曾对吏部尚

2、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网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5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学校体系的完备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7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

3、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8明成祖时, “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 能基本未变9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

4、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10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来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1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21 世纪教育网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

5、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12 司马光奏议载,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 ”观点 D说明保持社 会稳定的必要性13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14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

6、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5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16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 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

7、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7北宋东京(今开封) “通宵不绝”的夜市和“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18 礼记月令 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9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 “立九市,

8、其六市在道西 ,三市在道东。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 “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 约十余里。20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 审讯案件 ,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 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 ,依据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21 (28 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 格致”

9、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 “处科学之兴,世 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 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 格物致知 ”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 世纪中叶后, “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 ,“格致” 一 词大量使用。 19 世纪末,梁 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 “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 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 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 概念的形成和逐 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

10、“ 民主”,而且近代 “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 态,日常使用的“ 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 分)(2)19 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 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2 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 分)(4)从“经济”、 “中学”、 “粉丝”3 个词语中任选 1 个

11、,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4 分)22 (12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 训记朱元璋认为 ,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国, “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 “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 ,“于是所在 连结为乱, 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 年),东南沿海一 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 “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

12、识 之士认 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 则商 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 年),因福建巡 抚涂泽民之请,明廷“ 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 兴起, “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 贩 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 估计,隆庆 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 银至少 1 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8 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选择题(40 分)21 (28 分)22 (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