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57282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汪氏荣耀而古老,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据 2014 年最新报道,汪姓总人口约 560 万,约占全国大陆汉族人口的 0.38%,已经排在百家姓氏第 56 位,安徽、湖北、四川三省汪姓人口最多,安徽尤为突出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 44%,其次为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以上六省的汪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 72%。关于汪氏的来源,众说纷纭,汪氏后人均认同为黄帝后裔、华夏的子孙,天下汪氏一家亲。因为有了汪氏,有些人将自家家族姓名列为汪氏,也有的改姓汪氏或得赐姓于汪氏,或为了逃避相关因由而成为汪氏,自己建立了汪氏家族,这些得汪氏的前人就分别成为了后来各汪氏家族族人

2、的先祖或始祖,此后汪氏开始兴旺起来。氏族发展五千多年,姓氏形成和发展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所以天下归一汪氏远古始祖乃黄帝。华夏先祖是炎黄,即炎黄共为汉民族的祖先。虽然我们远古始祖是黄帝,但是我们同样是炎黄二帝缔造及社会影响共同之结果。因此,我们和其他华夏姓氏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传承黄帝血脉,传播华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一、汪氏姓氏渊源在中国姓氏学方面较为权威的袁义达先生认为,汪姓的来源主要有 4 个:姬姓、漆姓、嬴姓和外族改姓。(http:/www.wccdaily.co 17 个小国。伯禽将 17 国讨平后,武王叫他在奄地(今山东曲阜)驻守。武王大封诸侯时,将周公旦封在鲁国。武王英年早逝,即

3、位的周成王才 12 岁。周公旦要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抽不出身去鲁国就位。想到今后鲁国迟早也要传给长子,所以就让伯禽去当鲁国国君。伯禽就把鲁国从河南鲁山移到山东,先后传了 25 世 34 个国君,经历西周、春秋、战国七八百年,直到公元前 249 年被楚国灭掉。话说春秋后期,鲁国国君传十三代二十一任至鲁成公姬黑肱。鲁成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姬午,被立为太子;次子汪,又叫满,世称公子汪。关于公子汪,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鲁成公的夫人姒氏生下姬午不久,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彩虹绕身,然后就怀孕了。怀孕 25 个月后,姒氏生下一子。此子生下后,两只小手一直握着不松开。3 天后,才把手松开。大家发现,他的

4、左掌有纹路,像流动的“水”字,右手有一个“王”字纹路,两掌上的纹路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汪”字。鲁成公根据这一体貌特征,为他取名汪。汪出生前,父母已为他取名满,所以又叫满。这在史籍姓氏考略 、 姓氏寻源及汪氏缘起考等中皆有记载。很不幸的是,公子汪出生的那年,鲁成公去世了。年仅 3 岁的太子午当上鲁国国君,是为鲁襄公。公子汪为人敦实聪敏,长大后,鲁襄公拜他为上大夫。因多次为国立功,鲁襄公按惯例,以他的名封他为汪侯,食邑颍川,俗称颍川侯。公子汪只有一个儿子,名挺,比孔子大一岁。因为挺是鲁成公的孙子,时人按例称他公孙挺。公孙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诵,次子名芒。问题来了,诵和芒两兄弟该姓什么呢?还是姓姬

5、吗?当然不行。周朝分封各地诸侯,也建立了相应的礼制:三代公孙以后, “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 ”这是什么意思呢?像鲁国这样的诸侯国,除继承爵位的嫡长子支系外,其他支系的人,到第三代人后,就不得以周王室为先祖;诸侯国国君的后代,不得以国君为先祖。鲁成公的儿子汪、孙子挺,可以叫公子汪、公孙挺;曾孙诵肯定不能叫公曾孙诵,只能另取分支氏。氏的取法有多种,周王室或侯国公室分出的氏,最常见的取法,要么以2“王父(祖父)字”取氏,要么以封爵取氏,要么以封地取氏等。所以,按照惯例,诵以王父公子汪的名“汪”为氏。公子汪曾被封为汪侯,也可以说是以爵为氏。汉朝以后,姓、氏不分,汪氏也叫汪姓,四川人习惯叫姓

6、,所以我们一直都是以姓为称谓。就这样,汪姓正式诞生了,公子汪成为汪姓的始祖,许多汪姓家谱上,尊称他为“汪满” 。汪诵是汪姓开宗接派的重要人物。鲁定公 10 年(公元前 500 年) ,汪诵出任都司马,鲁定公把平阳(今山东新泰市,非山东邹城平阳寺镇,也非山西临汾)封给他作为食邑。汪姓的郡望“平阳” ,由此开始。晋朝时期,淮安侯汪旭在其所撰的上谱表中称:“祖居颍,初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始祖为成公黑肱次子汪侯,食邑颍川。”汪旭所指的“颍川”,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 太康县地处豫东平原,历史悠久,境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六千余年的历史。秦朝初期,秦始皇在该地置阳夏县,故太康又有“

7、阳夏”之称。由于夏王太康曾在此筑城居住,故而隋朝开皇七年(公元 587 年),隋文帝杨坚改称其为太康县,并一直沿袭到今天。阳夏县,西汉时期属淮阳郡,东汉时期属陈郡,故曰“陈郡阳夏县”。晋朝时期,太康之地志陈属梁,并隶属于颍川郡。 汪诵有 3 个儿子:汪越、汪铨、汪锜(又作汪踦) 。汪锜是正史上汪姓有确凿记载的第一位名人。汪锜与孟武伯、冉求御一起作战,死于郎之战,时年 19 岁。古代男子年满 20岁才算成年,要举行专门的加冠仪式。20 岁以下属于未成年人,去世叫作“殇” ,意思就是不搞任何纪念仪式。汪锜为国捐驱,到底该按古礼作为“殇”处理,还是作为为国立功的“烈士”对待呢?对此,孔子一锤定音:“

8、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 ”所以,汪锜得到了厚葬,鲁国国君还赐给他谥号“烈侯” 。最新发现:已经传承了 2400 多年的陕西省户县于隋开皇九年(589 年)创修的姬姓宗谱和河南偃师市李村镇东石罢村残存的周庙志中的西汉建元四年(前 137 年)之前的元圣宗谱序,记载着姬姓族人系黄帝和周公的嫡系后世、宗系衍派。这些资料现保存在陕西省或西安市博物馆里,我们姬姓汪氏鲁宗室的宗系衍派,都有记载。姬传东先生据此所著姬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年 8 月版)中指出:“十四世:姬黑肱,宣公长子。公元 590 年辛未即位,是为成公,在位 18 年薨,生子二:午,公衡”。即是说“姬满”为“姬衡”出生前

9、父母已预取的小名,姬满出生时两掌有纹“左水右王”因而取名为汪即“姬汪”。“衡”成年后,受哥哥鲁襄公封的食邑颍川(氏、领地)叫“汪”,于是“以氏为名”,“姬衡”就该正式叫姬汪,号汪侯。史料对其称号很多,如公子汪、公子满、汪侯、颍川侯。三世祖诵公是“姬姓”改为“汪姓”的始作俑者。诵公又认爷爷为“始姓祖”,用爷爷的名为姓,从周礼来说,是合乎礼仪的;从社会的发展来说,姓氏改革已经渐渐进入“以名为姓”、“姓氏合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这样看来,姬汪的“汪”,先是以手纹为名取名为“汪”、受的封地也叫“汪”,后来“汪”也成为人名(以氏为名),最后“汪”为姓 汪姓。从一世祖名字的变化也可看出那个时代社会姓氏变

10、革的大致历程,两者是基本吻合的。即,一世祖姬汪:姬满(出生前预取名) 姬衡(原名) 汪满(小名) 姬汪(受封后名) 汪(始姓祖)汪震球教授说:“这个姬姓家谱中的资料更接近原始版的,我觉得是可信的。”家谱专家汪兴吾说:“汪氏起源可以表述为:汪姓源于姬姓。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封于鲁,十三传有鲁成公黑肱,其庶子因体貌特征取名为汪,封为汪侯。汪侯之孙诵以王父字别为汪氏,尊汪为汪氏始祖。”(http:/www.iwangs. 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668)第二个渊源:源于金时女真(后为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吉林通志

11、等记载: (1)满族瓦勒佳氏,亦称汪拉佳氏,满语为 Wal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汪氏。 3(2)满族完颜氏,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是金、元两朝着姓,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后,成为金国国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时期称为王甲部,以部为氏,满语为 Wanggiya Hala,世居完颜(今吉林通化)、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喀拉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新京(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

12、一,所冠汉姓为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此外,蒙古氏、锡伯族也有完颜氏,乃金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 (3)满族汪佳氏,亦称王佳氏,源出黑龙江女真虎尔哈部,满语为 W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黑龙江女真,世居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王佳(今辽宁辽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汪氏、王氏。(4)汪氏(Wang Hala)本汉族(尼堪)姓氏,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世居沈阳、铁岭,著名人物有内阁侍读学士汪国弼。(5)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古里甲,一名瓜尔佳氏曰汪。(6)汪扎布氏(Wang

13、jabu Hala)本蒙古姓氏,加入满族,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又作王扎普、旺扎布,世居科尔沁,后改汉字姓汪。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1)蒙古族旺扎布氏,亦称王扎普氏、旺扎布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Wangjab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汪氏。 (2)蒙古族旺扎尔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Wangj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即为汪氏。 (3)蒙古族旺古尔沁氏,世居中卫(今辽宁

14、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gurcin Hala。清朝中叶以所冠汉姓为汪氏、王氏等。 (4)成吉思汗八代孙南木哥始姓汪。元末,朝廷把白城子(今民和官亭地区)分给了南木哥,南木哥与其次子汪失加带领属部在官亭地区屯田。洪武四年(1371 年) 率丁壮归附明朝,授副千户袭职,安置于西宁县,是为土族之汪土司。累除金吾左卫中卫所副千户,加指挥佥事。传至汪升龙,顺治二年,归附清朝,仍袭指挥佥事。此支汪氏世居青海省湟中县海子沟。(5)元时翁观部有改汪姓者。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土家族、东乡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汪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

15、、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汪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为逃避相关因由等而由他姓改成汪氏。除上述一主三副四个渊源外,还有其他姓氏或感恩戴德、或避凶免难、或入赘、或收养等等改为汪姓的。比如元末改汪姓(现居云南某地)、明代黄冈吴姓改汪姓(现居庐江黄墩)、刘姓改汪姓(现居贵池乌沙)等等。(二)汪氏家谱专家尚有争议的一个渊源一个渊源:源自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 翁姓避乱改姓是汪姓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广东省翁源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至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