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高考真题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54775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0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3年高考真题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09—2013年高考真题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09—2013年高考真题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09—2013年高考真题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09—2013年高考真题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3年高考真题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3年高考真题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3 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考点一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2010 全国文综,12 分)假设从空中 R 点看到地表的纬线 m 和晨昏线 n 如下图所示。R 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 S。据此完成 13 题。1S 地的纬度()A与 M 地相同 B介于 M、N 两地之间C高于 N 地 D低于 M 地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在考 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如图,S 地的纬度低于 M 地。答案:D2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 N 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 地的白昼比 N 地长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解析:本题考查极

2、昼极夜、地球运 动及气候特征,意在考 查 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N 地日落,则 N 地恰好位于昏线上,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答案:B3若 R 点沿直线 RS()A上升,看到 m、n 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B下降,看到 m、n 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 m、n 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上升或下降,看到 m、n 的形状保持不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在考 查考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空 间想象能力。若 R 点沿直线 RS 上升,则 R 点会向偏北的方向移动,在 R 点看到的纬线 m 不再是一条直

3、线,而是向南凸出的曲 线,这样 m、n为弯曲方向相反的两条相交曲线;m 、n 的两交点间距离会减小。若 R 点沿直线 RS 下降,则 R 点会向偏南的方向移动,在 R 点看到的纬线 m 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向北凸出的曲线,m 、n 的两交点间距离仍会减小。答案:C(2010 北京文综,8 分)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 图层的叠加图, 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 45 题。4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C8 D10解析:本题考查了经纬网与中国省级行政中心的空间定位。只要从图中大致知道一两个城市之间的经度或者纬度差,就可以大致算出每两条经线或者纬线之间 的度数差。例如,首

4、都北京大致位于 116E(图中的五角星所在的点),位于我国最西部的省级行政中心乌鲁木齐大致位于 90E,再根据图中间隔的方格数,算出平均度数差为 5。答案:B5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A和都处于暖温带B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比 小C从春分到夏至,比的昼长变化幅度大D从夏至到秋分,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温带的划分、地球运 动引起的昼夜 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地球自 转的角速度等知识点。由五角星位置 为北京推出位于 95E100E,处于 40N 以南附近,故位于中温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各地都是每小时 15,所以 B 错误;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所

5、以比的昼 长变化幅度大;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相同,所以和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答案为 C。答案:C(2009 江苏,4 分)下图所示为以 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 67 题。6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解析:由题意, “水半球”和“ 陆半球”的极点相对应。 “陆 半球”的极点为 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 38S、180。再根据半球的划分方法,不难选出 D 选项 。答案:D7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

6、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解析: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夜半球的中心点为 2326N、0,则太阳直射点位于 2326S、0,此时非洲大部分位于夜半球;北京市 8 时左右,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点附近,正值极昼期;江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故 选 C。答案:C考点二 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2013 天津文综,8 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 行考察。 读图回答 12 题。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意在考 查考生获取和解 读信息的能力。根据等高 线的弯曲规律可

7、以看出,从甲处向乙处依次经过 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其中从甲处向乙处的第一个山脊坡度和缓,高度略低于 400 米,由此可以判断 C 正确。答案: C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 a、b、c、d 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 处 Bb 处Cc 处 Dd 处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意在考 查考生获取和解 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题中所限制的条件是“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即居民点靠近河流分布最好,图中 a 处位于山谷中,最可能发育有河流,符合题目所要求的条件。答案:A(2013 四川文综,8 分)下图

8、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 30米。读图回答 34 题。3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 B山谷C山脊 D山顶解析:本题考查林木生长的自然条件,意在考 查考生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林木密集区 应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山谷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为林木密集区。答案: B4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 米 B178 米C220 米 D255 米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林木分布在山谷地区,等

9、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因此该区域西高东低。由材料可知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 30 米,假 设图中西 侧海拔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 x,则西侧最高处海拔大于 x 米,小于 (x30)米, 东侧最低处海拔应小于( x180)米大于(x210) 米,故图示区域内西侧与东侧的高差大于 180 米小于 240 米,故 C 正确。答案:C(2012 新课标全国文综,8 分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 100 米,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据此完成 56 题。5Q 地的海拔可能为()A90 米 B230 米C340 米 D420 米解析:根据图中山峰的海拔(580 米) 及图中等高距(100 米

10、),可推知海拔 580 米山峰外侧的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为 500;结合河流流经地区是该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且两侧等高线是相等的可推知 Q 地西侧的等高线的数值为 400,则 Q 地的海拔在 400 米到 500 米之间,故选 D。答案:D6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 米 B310 米C360 米 D410 米解析:根据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可判断,瀑布底部的海拔在 200 米到 228 米之间,由于 图中桥梁还位于瀑布的下游,因此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 还要低于瀑布底部的海拔;而瀑布底部与山峰的高差在 352 米到 380米之间,因此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肯定大于 352 米,但要

11、小于 380 米,故选项 C 正确。答案:C(2011 新课标全国文综,12 分 )读下图, 完成 79 题。7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 m B55 mC60 m D65 m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相对高度的判断,意在考 查考生对 等高线原理的理解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 中等高距为 5 m;图中最右下角的等高线为 25 m,最右下角海拔最低,海拔低于 25 m;图中最右上角的等高 线为 80 m,最右上角海拔最高,海拔高于 80 m,故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大于55 m、小于 65 m。答案:C8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根据等高线

12、判断地形坡度的能力,意在考 查考生对等高线原理的理解能力。据图可知,处的等高线最密集,表示该处的坡度最大,河水的流速最快。答案:C9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 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 B40 mC65 m D90 m解析:本题考查了水库的选址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水库应建在开口 较小的山谷处,即 图中之 间的峡谷处;该处目前的河水位约为 45 m,因此该坝的坝顶海拔约为 58 m,可据此在图中画出大坝的位置和 长度,然后 结合比例尺可算出,该坝的坝顶长度约为 40 m。答案:B(20

13、11 四川文综,8 分)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意在考查考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中信息“加勒比海 ”“里约热内卢”可判断该大洲 为南美洲;结合图中地形区的海拔和地势起伏以及南美洲的地形分布可知,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高原为 主, 选项 A 错误;乙地所在国为巴西,其北部 为亚马孙雨林地区,不是主要的农业 区巴西的工业集中分布在 该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选项 B

14、、D 错误;结合“加勒比海”和“里约热内卢”所处的位置,可判断 该剖面的走向 为西北东南向, 选项 C 正确。答案:C11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 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运动、性 质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甲地有暖流流经,而甲地对岸海域有寒流流经,因此甲地的盐度较对岸海域要高,选项 A 正确;甲地对岸海域受离岸风的影响,上升流更 显著, 选项 B 错误;“油橄榄林”为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而甲地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

15、润气候,选项 C 错误;甲地对岸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信风带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选项 D 错误。答案:A(2010 江苏,4 分)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1213 题。12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 线 BKMOP 线CKMNQ 线 DKRQ 线解析:本题考查了等高线所示的地形部位,意在考 查考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数值大的弯向数值小的部位表示海拔偏高的山脊,其中弯曲程度最 厉害的点连接成的线为脊线;仔细读图可知,KMOP 为脊线。答案:B13拟在 K 点与 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 线 BKMNQPT 线CKLOPT 线 DKST 线解析:本题考查了交通线的选择,意在考 查考生正确运用等 值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 图中各备选路线与等高线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 KMNQPT、KLOPT 这两条线经过的地区,等高线较密集,坡度大,不太适合修建道路;另外两条线都有一段陡坡、一段 缓 坡,KRQPT 线要跨越河流,修建不方便;故最合理的路线是 KST 线。答案:D(2009 全国文综,12 分)甲、乙两地点之 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