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53867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 国 古 代 文 化 常 识对联对联又 对偶、门对、 春贴、 春联、 对子、桃符、楹 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 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 协调 ,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 节号长春”,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文字长短不一,形式多样,有 正对、反对、 流水对、联球对、 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

2、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 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5.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四个字),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 2.江河(古

3、代江 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 关 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 关外。 )4.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 5.古今地名 (大都- 北京 大梁、汴梁、 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 临安、钱塘-杭州 姑苏、吴郡-苏州 淮上、江都、维扬-扬州 会稽- 绍兴 长安-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7.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8八荒:东、 东南、南、西南、西北、北、 东北。茺 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9九州:古代

4、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 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10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11江左:即长江以东。 12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13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14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5.中国: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16.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17.中原:又称中土、中州。18.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19.四海:指天下、全国。20.江东: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

5、准确定东西和左右。21.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22.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23.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24.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25.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26.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27.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28.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29.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3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31.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32.道:

6、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33.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传统节日及有关习俗 春 节2农历新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俗称“过大年”, “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 节的历 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相关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 躲避年兽的伤害。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

7、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 蕴 味无穷。习俗: 守岁,放鞭, 贴春, 拜年, 吃饺子。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 “农事节”、 “春龙节”,是 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 传说是龙 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 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 龙祈雨,让 老天佑保丰收。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在古书中

8、,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 “元夜 ”、“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 “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舞龙、 赏花灯、 舞狮子等风俗。社日节(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 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 新谷登场的八月。春社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称作社;而重点祭祀的那个日子,就是 社日。北方地区习俗-引龙、除虫、薰虫、剃龙头(理发剃头)、食俗、嫁女住春、禁忌(忌动针线、忌担水、忌洗衣、忌磨面)南方地区习俗-祭社(主要活 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

9、会饮,借敬神、 娱神而娱人)秋社:始于汉代,后世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古代收获已毕,官府与民 间皆于此日祭神报谢。宋 时有食糕、饮酒、 妇女归宁之俗。寒食节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 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 为寒食节,全国禁 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是中

10、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3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 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 月 4 日至 6 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名龙舟节。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 “初五”是恶 日,因而避 讳“五”,改为 “端午”。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 边去

11、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 备的饭团、 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 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 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 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 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 饭,外 缠彩丝,发展成 粽子。习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 ,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 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

12、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 见踪迹,是 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 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 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 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 饭掷下,以后 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 丝布,

13、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 成一串,形形色色,玲 珑夺目。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晚上称“七夕”。民 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 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 线穿针,如能穿 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 “巧”了。习俗,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中元节七月十五,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 “中秋”。到了晚上,月 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 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

14、,元朝末年,广大人民 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 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 子里,以便互相秘密 传递 ,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 义。4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习俗,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因 为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 菊花。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 1989 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 为老人节,传统 与现代巧妙地结 合

15、,成 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习俗,登高 吃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 喝重阳酒冬 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而且有 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 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 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 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 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大年三十晚上叫

16、除夕。“除”,本 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 “日暮”,引申 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习俗,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 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 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 米饭等等。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 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 团聚过年的味道。吃 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 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 财富与幸运”。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 春联和 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 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 守岁。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