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浓缩倍数是何物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496050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浓缩倍数是何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的浓缩倍数是何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的浓缩倍数是何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浓缩倍数是何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的浓缩倍数是何物? 2009年11月03日 星期二 05:24 P.M.水处理知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浓缩倍数(COC)。那么什么是浓缩倍数,知道它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一个开放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主要是靠水分蒸发,向大气传递、散发热量达到降低冷却水温的目的的。这部分蒸发掉的水从理论上是纯净的水,是不含各种杂质和离子的。系统的循环水蒸发一部分之后,系统中的保有水量就会越来越少,这时候就需要补充水量。我们大部分用自来水作为补充水,而自来水是含有大量的杂质和各种离子的,随着系统一方面不断蒸发不含杂质的纯净水,另一方面不断补充含有杂质的自来水。所以系统里面的循环水各种离子含量会越来越浓。对此,我

2、们引进了一个概念即浓缩倍数来表达这个系统水浓缩的程度。浓缩倍数(COC)=系统内水质的某一指标/补充水质的同一指标举个例子:现在系统水的总硬度为1000ppm,而补充水的总硬度为100ppm,那么COC=1000/100=10倍。在这个公式里面的某一指标,通常可以选择总硬度、电导率、氯离子或者钾离子等。 知道浓缩倍数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如果系统的浓缩倍数是1的话,就相当于你系统里面的水质和补充的水质是一样的,也就意味着你补充进来的水几乎都排掉了。如果浓缩倍数是2的话,就相当于排放的水相当于补充水的1/2;如果浓缩倍数是5的话,就相当于排放的水相当于补充水的1/5;如果浓缩倍数是8的

3、话,就相当于排放的水相当于补充水的1/8。这样知道它的意义了吧,简单的说,浓缩倍数越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浓缩倍数(cyclw of concentratin)循环冷却水中,由于蒸发而浓缩的物质含量与补充水中同一物质含量的比值,或指补充水量与排污水量的比值。什么是浓缩倍数在循环冷却水中,由于蒸发而浓缩的溶解固体与补充水中溶解固体的比值,或指补充水流量对排污水流量的比值。在实际测量中,通常为循环冷却水的电导率值与补充水的电导率之比。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的好处: 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以降低补充水的用量,节约水资源; 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以降低排污水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废水的处理

4、量; 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以节约水处理剂的消耗量,从而降低冷却水处理的成本;过多地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的坏处: 过多地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会使冷却水中的硬度、碱度太高,水的结垢倾向增大; 过多地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会使冷却水中的腐蚀性离子的含量增加,水的腐蚀性增强,从而使腐蚀控制的难度增大; 因此,我们要保证冷却水的处理效果,必须控制好冷却水的浓缩倍数,通常,对于中央空调冷却水的浓缩倍数一般控制在 45 为佳。 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塔时水分不断蒸发,因为蒸发掉的水中不含盐分,所以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循环水中的溶解盐类不断被浓缩,含盐量不断增加。为了将循环水中含盐量维持在某一个浓度,必须排

5、掉一部分冷却水,同时要维持循环过程中水量的平衡,为此就要不断地补充新鲜水。新鲜水的含盐量和经过浓缩过程的循环水的含盐量是不相同的,两者的比值N称为浓缩倍数,并以下式表示:S循N=S补式中S循循环水的含盐量,mg/L;S补补充新鲜水的含盐量,mg/L。应用含盐量计算浓缩倍数比较麻烦,在实际中往往选择循环水中某种不易消耗而又快速测定的离子浓度或电导率来代替含盐量进行浓缩倍数的计算,一般常以Cl-浓度来计算浓缩倍数。但循环水中如以液氯做杀生剂而引入Cl-时,则以Cl-来计算浓缩倍数不甚适宜,故通常又有选用SiO2、K+等来计算浓缩倍数的。在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由于蒸发使循环冷却水中的盐类不断累积浓缩,水的含盐量大大高于补充水的含盐量,两者的比值称为浓缩倍数。也可以说浓缩倍数是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度。浓缩倍数可以用循环冷却水中的盐类浓度与补充水中盐类浓度之比N表示:N =CR/CM式中:CR循环冷却水中的盐类浓度;CM-补充水中的盐类浓度。通常将循环冷却水及补充水中的某一特征离子(例如K+、Cl-、Ca2+)的浓度的比值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其中以K+作为浓缩倍数的标准物最佳。因为钾盐的溶解度较大,在循环冷却水运行中不会析出,一般药剂中均不含 K+。上一篇 11届11次10-31 下一篇 加标回收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