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报告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4462717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程结课论文论 文 题 目:古刹五当召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周京蓉 学号:2017022113学科(领域)名称:建筑遗产保护概论指 导 教 师:白 瑞 2017年11月20日古刹五当召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摘 要五当召为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殿宇坐北朝南,顺应山势、布局自由,并在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通过五当召建筑现状和发展概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其价值和再循环利用进行了分析。五当召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遗产,其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关键词:五当召、价值评估、保护、再

2、利用模式1绪论五当召被世人称为小布达拉宫,规模宏敞,地处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绥远通志稿简明记载:“群山环绕,曲涧交融,麋鹿穿林,松杉蔽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70公里的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图1)。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 “五当召”还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为了弘扬佛法,还专门设有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学塾分四部分:时轮学部、显教学部、密宗学部、菩提道学部2。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考察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现状进行分

3、析,对于五当召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图1 五当召建筑风貌2.研究方法本文首先从五当召现存建筑的遗存现状以及对它的保护进行分析,对其内在外在价值的做出讨论和分析,从中衡量其综合价值,并对其在循环利用措施做简单阐述。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广泛阅读有关五当召建筑的有关资料文献,了解其建筑保护现状,通过对其建筑现状以及的分析,进行相关的筛选和分析梳理,结合其建筑价值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外有关古建筑群、整体价值、评估体系等书籍及文献资料,对五当召建筑做初步了解。 2)实地调研法在文献调研的过程中难免会不全面与文献记载有一定出入。所以在对五当召古建筑群进保护

4、现状分析以及价值评估时,实地调研、拍摄、记录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步(图2)。了解武当山召庙古建筑的实际情况,结合调研结果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以及再循环利用的。 图2 五当召实地调研 3.五当召古建筑遗存现状五当召的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等都充分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蒙、藏文化交融的民族和宗教的内涵。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最晚的喇弥仁殿落成,历时将近200年。随后,因社会动荡,特别是“文革”时期“左”的路线的干扰 和破坏,迫使灵童转世的寻找工作搁浅,资料与文献大量遗失,许多殿堂受到损坏,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五当召才得到有效的保护、管理与修葺,终于重现昔日“东藏”的光辉5五当召在清

5、代康乾鼎盛时期曾拥有8座大佛殿(现存6座)、3座活佛府、1座灵堂、2座砖砌舍利塔(现已毁)、90多栋藏式喇嘛僧舍(现存60多栋)(图3),山后还有1座 供活佛夏季避暑静修的庚毗召(现余遗址),在海拔2 071m的吉忽伦图山顶还有祭祀敖包1座,规模宏阔,曾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大召庙3 。图3 五当召寺庙区平面图从现存的单体遗址看,外墙沿东、西、北三面闭合胜较强,门窗极少,大多数窗和门设在南立面上,或南立面上全以木构形式(梁柱)取代窗间墙。内部功育践分明确,空间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尺度处理得当,令人感到亲切而舒适。每个单体的 体量均为小而灵巧,且朝向均向南。它们借地势构筑,随山势起伏, 错叠而向上

6、分布,由山腰直达顶峰。各单体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左右相邻时,或利用自然之势相连,或辅以人工台阶坡道相接;上下错落时,随山势起伏巧布石阶,迂回曲折。单体间结合地势的巧妙组合,形成点、片、面相交织,有集中、有分散的总体布局4 。层层楼阁,依坡而建,浑然一体,均为藏式建筑,殿顶有金铜卧鹿、经幢等(寓意佛法广为流传)。周围山沟岩壁生长的松、柏、柳树,构成灵山圣水一派仙家佛居的景象,是曲幽探胜的佳地。4.五当召价值评估本文通过对五当召古建筑群整体风貌评估、周边环境和综合价值评估三个部分对五当召建筑进行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是对文物的价值作出评定,主要包括文物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其中内在价值包括历史、科学和

7、艺术价值。4.1古建筑群落整体风貌评估1.建筑平面呈方形、长方形、凸字形,与西藏寺院建筑平面变化的特色是吻合的。建筑个体外形立体都是下宽上窄,这种外墙四面由下至上收分的建筑,是砌筑墙体时外墙面逐渐向内收缩形成的,内墙面上下则基本保持垂直2。西藏地区的这种传统建筑形式,它们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敦厚、凝重、朴实。宽厚的墙体,具备了保温隔热的效果,在寒冬酷暑的季节仍可以安心在室内修行和研习经文。图4 五当召寺庙建筑色彩2.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强烈反差。外墙的装饰主色用了白色、黄色和褐色。藏式建筑中白、红、黑三种主要颜色的应用,是宗教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了宇宙中的天上、地上、地下(图4)。 3.五

8、当召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群,几乎全部为纵向排列。为打破这种单一建筑格局的视觉效果,主要殿堂上装饰了横向的棕色饰带,给人以层次丰富的感觉。每当进入寺院前,远远望见的便是白色的建筑鳞次栉比,而建筑物上棕色的饰带,黑色的小窗,金色的、金幢等更使得整体建筑群庄严夺目,熠熠生辉。 4.2周边环境评估五当召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建筑布局自由灵活而又不失严谨理性。寺院规模宏大,整个寺院建筑借助山势造就了一组壮观的宗教建筑群,从建筑宏伟、敦厚的立面和建筑气势上表现出了其宗教含义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感觉和建筑关系(图5),使得寺院内部的空间变化更加丰富多彩5。建寺之初建造者就集天文地理分水将五当召建筑群的气势所

9、体现,而后的修缮在政府的出面下绝大多数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貌,使周围环境将建筑群映衬的仿若还是原来的样子。4.3综合价值评估4.3.1历史价值五当召建筑群始筹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大规模兴建于清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达到最盛,时寺内有呻嘛1200余人,盛名远播。另外,五当召自创建以来,便一直以“宗教学府”的地位自居,在内蒙古的宗教界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喇嘛教在内蒙古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刁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五当召现今寺中的喇嘛人数己经很少了,但重大的经会、法会仍然延续了下来,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道“风景”由此可见,五当召确实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的,它是蒙、藏民族文化和宗

10、教交流的大量的历史信息的遗存,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和保护意义。4.3.2宗教价值图6 五当召经幡作为内蒙古地区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五当召是在一个蒙、藏、满、汉的文化交融的大的历史和民族背景之下产生的,同时,它也是当日书青朝政府“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政治方针之下的产物。正如清朝乾隆皇帝在喇嘛说中所写的:“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馅敬番僧也盖以蒙古奉佛信喇嘛,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而己”6。五当召建筑群周边,山上随处可见的经幡无处不在,昭示着宗教的力量,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图6)。五当召(广觉寺)这座深山之中的喇嘛教寺庙含有着大员的

11、历史、宗教以及民族关系上的重要历史信息,是人类历史文化或文明的见证,就像脚己斯宪章中开头所说的:“世世千针七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从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洲门必须一点不走样的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74.3.3.科学价值 从建筑选址上来看,五当召选址于此,除了满足藏传佛教格鲁派早期,宗喀巴规定“强调僧人戒律,规定僧俗分离”的宗教原则之外,还内涵了西藏传统的“风水”环境观念。首先,五当召现存的建筑格局、建筑少璐以及其内部的壁画和建筑装饰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设计手法的重新提炼或再创造的价值。4.3.4经济价值 五当召为旅游景区依靠寺庙主体在藏传佛教中的

12、地位和特有的自然环境,逐步发展成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的国家级旅游胜地。1996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获得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现保存的文物近 2 万余件,壁画面积达 1200 多平米8。五当召旅游景区不仅传承着古老的宗教奉祀,还是一处具有宗教朝圣、休闲观光等功能的旅游区,吸引了大批的游人来此游玩。这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也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对该地区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4.3.5社会价值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

13、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五当召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遗产,使人们对藏传佛教的了解和认识有着深远的影响。五当召作为一个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文物古迹,其今后的保护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其进行全面的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任务。5五当召古建筑的保护与其意义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指出:“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的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保护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缮自然力和

14、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9。关于五当召这所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有充分的客观依据和合理、合法性,要做到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发展尽职尽责。5.1保护现状1)五当召的建筑虽然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曾遭到过破坏,但相对于纯木质结构来说石基的五当召建筑保存更好,一般还能保全骨架,容易修复。所以五当召的古建绝大多数保留了原貌。2)从大的整体环境出发五当召建筑群不但保护了建筑本身,而且还保存了一种环境、氛围和文化,从而,使表达的意蕴更为永久,达到完整、充分的保护效果。对原有壁画进行修缮保护(图7)。图7 五当召壁画和天花现状3)在每个殿堂及寺庙周边安装了监控摄像及空气

15、采样报警系统,对各殿堂的老化线路进行更换改造,加强了防火、防盗等保护性设施建设,做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4)五当召建筑群周围原有不协调建筑物进行了依法拆除。基本恢复和极大地改善了五当召的整体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加强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修缮恢复殿堂和僧房,对广场等。5) 2009 年请专业人员对现有的文物档案进行整理,建立文物电子档案。2010 年,对馆藏文物中佛像、唐卡、供器、法器及日用品等共计 1470 多件套文物进行拍摄、称重、测量、文字描述及电子信息录入,并根据国家 文物管理规定,遵从相关规范标准北边吧实行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双套制”10。5.3保护建议5.3.1定期检查古建筑文物的日常保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护手段。要制定日常保养伟峻,定期检测,并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和轻微的损伤。养成良好的日常拐冲、习惯,排除古建筑的内部隐患,避免日后更多的干预11。5.3.2尽量减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