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43298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体会论文关键词 留置导尿 护理体会漏尿 论文摘要留置导尿的主要目的是准确记录危重或休克患者的尿量,以此来观察病情,同时也可以便于护理,保持病人床单干燥清洁。但留置导管期间常出现尿路感染、外渗等情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们对 2011 年 1 月2011 年 11 月我院内科入院治疗的 41 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了护理研究,包括感染的预防、尿液防渗、尿道损伤以及拔管等多个方面。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本研究对 41 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及护理。 在临床上由于许多疾病导致患者排尿障碍,必须采取留置尿管的方法来帮助患者解决痛苦。在患者留置导尿期间,

2、常出现尿路感染,尿液渗漏等问题,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本研究对 41 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2011 年 1 月 2011 年 11 月,我院内科有留置导尿患者 41例,其中男性 30 例,女性 11 例,年龄 3584 岁,平均年龄 59.5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 11 例,大面积脑梗死 23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5 例,其它病因 2 例。 2.留置导尿的方法与护理 2.1 方法 2留置导尿时,严格按操作规程置入导尿管,所有 41 例患者均采用双腔气囊硅胶管,管径为 1622 号不等,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置入,女性患者先插入 5 厘米

3、,男性患者先插入20 厘米,待有尿液排出后,再插入 57 厘米左右,固定冲水囊,同时固定置入部分,防止膀胱压力过大将尿管冲出。待水囊固定好后,应轻拉尿管至拉不出为止 41 例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为 6 小时45 天,平均为 17.8 天。 2.2 尿管的护理 因病情影响,大多数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留置导尿患者在留置导尿期间,妥善保管好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牵拉,曲折,受压。定时夹管,尽早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注意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防止尿液逆行引起感染。集尿袋应每日更换一次,导尿管每 12 周更换一次,用 0.5%碘伏消毒导尿口及导尿管近端(10cm) ,每天进行会阴护理 2 次,大便污

4、染及小便溢出时,及时清洗、消毒,防止感染,特别是尿道口周围不应该有血迹和分泌物等。鼓励患者尽量多喝水,保证摄入量在 15002000ml/d。尿量需要达到 50ml/h,可以起到自行冲洗膀胱的目的。 2.3 尿液渗漏的护理 在患者中,一般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逼尿肌不稳定,尿道口括约肌松弛或纤维化是导致尿液渗漏的重要原因,这时我们则常给予持续引流,使膀胱内膜层深部的逼尿肌受到保护,从而避免逼尿肌纤维化的发生,减少渗漏,另外尿管和球囊的刺激易引起膀胱3痉挛发作,造成尿液从尿管外排出,这也是造成尿液渗漏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用适当型号的导尿管,来调节导尿,不宜过粗或过细。过粗或球囊过大易增加对尿管

5、或膀胱的刺激,诱发不适和膀胱痉挛;过细则容易堵塞造成引流不畅。 2.4 预防感染,合理用药 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使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根据尿培养检查确定感染菌种,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在留置导尿后 57d,口服抗生素 35d 进行预防。留置导尿期间定时进行膀胱冲洗,临床上,常用庆大霉素 160000U+0.9%NS500ml 液体输入膀胱,夹管留置 30min,2 次/d,对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起一定效果。并在导尿期间定时清理尿道口,保持无菌状态。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自身的清洁问题,固定尿管的手必须保持无菌,不可接触消毒后的皮肤,避免把皮肤细菌带入,引起感染1。 2.5 留置导

6、尿的时间 一般导尿管留置 321d,患者菌尿数量每天以 8%10%递增,菌血症的发生率是以 3%10%递增,一般患者在留置导尿管3 周内出现感染,因此,尽早拔除尿管,可预防感染。 2.6 拔管前的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在拔导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一般拔管前给予夹管 3h,使患者膀胱充盈,有排尿意识时,给予拔管,这样稍加协助患者便能立即排尿,对于昏迷患者的拔管前膀胱充盈问题,一般用呋喃西林溶液进行膀胱灌注。灌注前将液4体用恒温箱加温至 3840,灌注量视情况而定,小于或等于500ml。触及其膀胱感觉充盈时,给予拔管,拔管后患者一般可迅速排尿,同时可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 2.5 加强

7、宣教 需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的宣教:(1 )饮水的重要性。 (2)引流袋的位置及放尿的方法。 (3)保持床单位、衣物、皮肤清洁的重要性。 (4)异常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如尿液颜色或混浊度、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3.结果 经过护理人员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精心护理,41 例患者留置导尿取的良好的效果.其中感染率在 0.85%(4 例) ,患者耐受性良好,患者本人及家属表示满意。 4.体会 由于插管导尿极易引起感染,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危重患者都需要进行导尿,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导尿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留置导尿术也是一种侵袭性治疗,不仅可造成尿道损伤,也为细菌的逆行感染打开

8、了门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对于必须要留置导尿的患者,也要尽量减少插管留置时间,避免感染的发生。尿管堵塞以及固定不当是漏尿发生的主要原因2,由于导尿管尖端的小孔堵塞,在膀胱过度充盈的情况下,大量的尿液产生足够的压力,导致尿液侧溢,特别是对于那些活动少,长期卧床的患者,一旦由于饮水过少产生膀胱内结石,就更容易造成导尿管5的堵塞。固定不当主要是指导尿管前段无法固定在膀胱内,在引流管固定过紧或者患者进行翻身等活动时,由于过分的牵拉,导致漏尿,也有文献报道3,使用双腔气囊导尿,虽然比普通导尿管更容易固定,但由于引流管固定太紧,还是出现了漏尿现象,因此,对导尿管进行严格的固定是预防尿管堵塞的重要

9、方法。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动态监测留置尿管病人尿液 PH,对尿 PH 大于 6.8 的高危堵塞类人群更应予以高度关注。在做尿管护理时应加强观察,当发现引流管内的尿液有明显的浑浊沉淀和结晶或血凝块时,应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开具膀胱冲洗医嘱,并严格执行膀胱冲洗操作流程,严格控制冲洗速度,可有效防止漏尿的发生;如有尿管堵塞可疑,可用手从近端向远端挤捏引流管,防止管腔被分泌物,尿盐沉积物、坏死脱落碎片和血块堵塞;或用 50ml 注射器吸生理盐水进行加压推注,以冲去附着在尿管侧孔的堵塞物,从而保证尿管的引流通畅,防止漏尿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是另外一个留置导尿常见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尿管与

10、尿道间隙的细菌沿着尿管上行感染,尿管与集尿袋以及集尿袋放尿口是污染的主要位点,并且留置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越大4。在必须插管导尿的情况下,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缩短导尿时间,如果遇到有问题的患者,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这样就会大大降低留置导尿导致的尿路感染。 插入与拔出尿管也是留置导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充分润滑尿道是导尿成功的第一步,相比传统的石蜡油润滑,采用全尿6道灌注润滑剂可以达到更充分的润滑效果,非常有利于导尿管的顺利插入。另外,护理人员需要确定气囊内的液体已经全部抽净后,方可拔出尿管,在囊内利旧充盈的情况下强行拔管,很容易导致前列腺部的尿道损伤,甚至出现断裂、出血等不良后果。

11、在护士短缺的今天,留置尿管的患者发生漏尿后, 护士如果不及时查找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只是依靠盲目地更换床单或更换尿管来解决漏尿的问题是不科学的,这样既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又浪费卫生资源,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更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通过采取以上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春,林淑霞 ,官淑芬.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958-989. 2凌秀菊.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46-246. 3翟佳丽,赵变琴 .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 50 例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6):566-567 4汤雅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76-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