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159187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II)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2、。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

3、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

4、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5、3分)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

6、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

7、惟不似,而固以相远甚矣。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

8、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才,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之作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某皇恐再拜。 注 宋牧仲,即宋荦16341713 ,清河南商丘人,官至吏部尚书。诗与王士祯齐名,有西陂类稿三十九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不任衣 任:经受B、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 谅:相信C、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 益:更加D、闭户力学而笃行之 笃:忠诚5、文中“ ”句子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

9、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B、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C、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D、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荦似其先人,守道读书。作者自认为郡中自从吴、徐二、三君去世以后,近二十年来,再也没有象宋荦这样有才气的人了。作者曾在心中和口头不止一次地赞颂过。B、许多人认为太保公去世了,

10、希望公子能出面结交天下的贵人,就象太保在世时一样,做一个能象太保的人,作者对此也表示首肯。C、别人认为宋荦应该象先辈一样,仿照太保公活着时的排场,才算有出息,作者认为这样做只不过是求得表面上相似罢了。D、本文“悉事入情,文笔之妙不必言。”在叙述中,作者以情驭文,叙眷念之情,情笃意深。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译文: (2)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瑞鹧鸪辛弃疾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疏蝉响

11、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注】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5分)9、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2)韩愈师说中表述师生关系的句子“ , ”与荀子在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一致的。(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

12、句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 刘建平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1998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郜作品。”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这就是作家巴金。”对于巴金1999年的这句言说,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的理解是他晚年的亮点所在。这是巴金的巴金。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在眼里。而这本随想录他看得那么重,因为这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反思的一个起点啊,此前的作品

13、则几乎是一条左翼文学延续线。而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的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对巴金作过访谈。据他回忆,巴金第一句话就说:“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我写作是业余的。”陈思和当时就问他:“那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巴金说:“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社会进步做点实际工作。”如果联系巴金一生的追求,可以看出巴金始终是一个持有坚定理想和信仰的人。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安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到后来(1930年代)、巴金发现现实离自己的理想很远

14、很远,只得将自己的悲愤、绝望、痛苦,通过文学表达出来。所以他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只是用审美的方式来完成。所以,后来当作为文学家的巴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对此陈思和曾经在这部传记中写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于他的人格的完满,而是他的人格的分裂。他自己想从事的社会革命的事业,离他一步步地远去,而他不想做的文学的事业,却使他功成名就。文学地位越高,他就越痛苦;越痛苦,他的文学创作就越有个性。这样的一个循环,构成了巴金独特的写作道路。陈思和说:“记得在那次采访中,我故意问他,如果你从事实际革命,恐怕你也做不到现在这个成就。还不如从事文学创作,能够对那么多人都产生过影响。”巴金笑了,说:“我还是觉得我应该去从事点实际的工作。”陈思和对巴金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巴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他写作主要是发泄他达不到理想的悲愤,所以他觉得这是空洞的东西。而随想录则不同,对巴金来说,这是一部对实际生活产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