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论文初稿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4066528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鹏论文初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刘鹏论文初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刘鹏论文初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刘鹏论文初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刘鹏论文初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鹏论文初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鹏论文初稿范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鹏论文初稿范文 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摘要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则是城市化的内在前提。 不少失地农民拒绝走进城市,强制进入的农民则在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尤其是在城市边缘的城中村农民市民化问题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政府的政策性因素和农民自身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转变适应性,及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接受程度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失地农民市民化一背景介绍截至xx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44.9%,全国有655座大中小城市和1.9万多座建制镇,

2、城市人口总计为5.9亿人左右。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也剥离出大批一时间手足无措的农民,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中国社会随之扩大。 有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超过4000万人,而且还在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递增。 对很多失地农民而言,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他们失去土地的过程,就是他们失去财产收益、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却又无法重新获得这些权益的过程。 1995年底,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沃利恩道在为城市化的世界一书作序时,曾经指出:“城市化既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之光明前景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凶兆。 所以未来社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的所作所为。 因此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失

3、地农民的问题。 农民市民化是传统农民改变原始生产方式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实现代化的必要步骤。 其不仅是我国改变现代社会结构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率由1979年17.9%迅速上升到目前已超过47%,成为30年来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大量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城郊农民一下子被抛到了城市化大潮中,他们为城市化作出了贡献,但他们能否在城市安居乐业,适应城市,接受城市文明?他们的就业,子女,养老,医疗,教育等又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亦即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课

4、题和焦点问题。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 国内学者从地理、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经济、社会等角度出发,对“城中村”现象,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城中村的农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又没能真正融入城镇居民行列,游离于!农民和!市民!城市和!乡村之间。 从短期来看,失地农民尚可以依靠一次性安置补偿费维持生计,

5、实际生活水平不至于很快下降。 但从长远来看,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随着数额有限的安置费逐渐花完,失地农民将可能失去基本生活保障,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这将给社会留下诸多的隐患。 因此,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成为学术界以及政府迫切研究的课题。 陈会广、欧名豪、张潇琳 (xx)认为,由于没有区分农民的土地权利和社会权利,农民失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上的社会保障权利,造成农民保障生存安全、享受社会成果的权利与能力的缺失。 3P75-79张思军 (xx)认为,农民失地后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包括失地农民的就业、子女、养老、健康问题。 造

6、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征地过程的制度缺陷、户籍制度、政策倾向、城市化中针对农民的就业措施滞后。 陆迁、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致使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单一的农民在得到为数不多的征地补偿后生存和生活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行的失地农民补偿和安置措施存在诸如补偿标准低、分配不公平、安置不妥当等问题。 俞萍 (xx)认为,由于行政占用的征地制度缺陷和征地补偿分配监督缺席等问题,导致部分失地农民陷于失地、失业、难创业的生存危机。 可以看到,目前针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保障、补偿安置与受偿意愿、就业与教育培训等问题上,多是一般性描述。 一、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概念界

7、定农民市民化的理论:一方面农民在实现身份与职业转变之前接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各种因子;另一方面在实现转变之后,发展出相应的能力来利用自身的市民权利,完全融入城市。 因此可以认为,市民化是指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和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农民!在向市民转变的进程中,发展出相应的能力,学习并获得市民的基本资格、适应城市并具备一个城市市民基本素质的过程。 农民的市民化!有两项基本的内容:第一,农民群体实现从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的全面转型1;第二,在实现角色转型的同时,通过外部赋能!与自身增能,适应城市,成为合格的新市民。 而从具体的个人层面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将实现自身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身份认同等

8、方面的转变。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随着现实的农民市民化危机的凸现,这种要求也就愈益迫切。 目前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对象以城市农民工和大城市郊区的农民为主体,本文重点针对城市郊区失地农民的市民化。 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以后,在身份和职业上转变为了市民!但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户籍的改变并没有自动带来农民角色!内涵的完整转型,土地被征用并没有让农民真正过上城市文明的生活。 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以郑州为例郑州城市建成区内原有124个行政村,下辖228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70km2,城中村人口约30万。 正在逐步改造,部分已改造完毕,或已完成土地出让正在改造,如图部分改造

9、明细隶属序号行政村自然村备注二七区1小李庄村杨庄xx年12月26日成功交易2老赵砦3潘张4小李庄5关帝庙6菜王村菜王xx年3月28日成功交易7佛岗村佛岗xx年6月24日成功交易8张家门9王胡砦村王胡砦xx年12月15日土地挂牌公示10郑砦11郭庄12三官庙金水区13西史赵村西史赵xx年12月31日成功交易14燕庄村燕庄xx年1月成功交易15关虎屯村西关虎屯xx年8月成功交易16岗杜村岗杜xx年2月4日成功交易17王马庄村黑庄xx年2月28日成功交易18任砦村任砦xx年12月31日挂牌公示管城区19尚庄村刘南岗xx年2月28日成功交易20芦邢庄芦邢庄xx年6月13日成功交易21张家门22陈家门2

10、3罗坟24弓庄村弓庄xx年1月14日挂牌公示25七里河村七里河xx年1月16日挂牌公示惠济区26小杜庄村小杜庄xx年9月21日成功交易27南阳寨村南阳寨xx年11月6日成功交易28王砦村王砦xx年2月4日成功交易中原区29小岗刘村小岗刘xx年9月26日成功交易30黄家门31大岗刘32西耿河33于砦34南陈五寨村南陈五寨xx年12月31日挂牌公示图表显示列出的城中村大部分在改造或面临改造,城中村农民城市化进程,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不仅是分一套现代化的住宅的浅层城市化。 单从收入就能看出问题xx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50元51%xx年市区城镇居民

11、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25元48%xx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21元47%基本上农村居民的收入是市区城镇居民的一半,其他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也比市区居民差很多,文化生活质量低,得不到市民的认可等问题 二、失地农民市民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失地农民市民化主要探讨的是这一群体如何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不仅仅是身份由农民转化为市民,更重要的是意识上,行为上把自己当作市民,适应并遵循相应的市民文化规则。 要促使失地农民真正从自我意识上把自己当作城市居民,即市民化,必须通过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完善失地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在失地农民社区营造市民

12、文化的浓厚氛围等路径。 现阶段,失地农民市民化主要面临就业质量低、稳定性差;生活环境单一;市民文化弱等现状和困境。 失地农民群体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市民化程度是衡量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是实现其市民化的关键,同时也是难题。 本课题基于成都市石羊街道六社区的调查分析,得出失地农民就业存在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差;失业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女性多于男性;创业带动就业效果不明显等主要问题。 并认为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失地农民技能;完善 (一)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内在动力不足1.城市户口和市民身份对失地农民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二元的户籍制度是与社保

13、、教育、医疗和就业等一系列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城市户口市民身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附着在以户口为核心的身份上的众多权益,户籍改变也就意味着个人享有的权益的变化。 但现在仅仅是给予失地农民一个城市户口,而不能保障上述相关利益的实现,那些市民身份也就对失地农民失去了吸引力。 2.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被动性使失地农民缺乏身份转化的积极性。 据调查,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扩建,交通、水利等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各类企业建设,挖鱼塘、开湖景、种植经济林木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因此,失地农民绝大多数是因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被动地加入了市民化的行列,缺乏身份转化的内在动力。 (二)失地农

14、民市民化的保障不到位1.失地农民的就业率低,就业保障不到位。 失地农民的就业,以自谋职业为主。 调研中,有近半数的农转非劳动力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整体上较差,面对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严峻形势,就业的难度较大,尤其是被征地农转非的!4050人员实现就业更困难。 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不到位:一是就业促进与服务制度缺失,失地农民通往城市的就业岗位缺乏有序引导。 如失地农民办理的#再就业优惠证,只有享受低保的人员才能免税,受益范围过于狭窄。 二是就业保护缺乏。 失地农民作为一个新的就业弱势群体,很多正当权益在就业中得不到保障,常常处于不利位置,遭受不公平的对待,现实

15、生活中往往不被劳动法和最低工资规定等基本法规所覆盖。 三是失业保险保障缺位。 2.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 享受到一定的社会保障有助于解决农民失去土地之后的后顾之忧,也是失地农民能否享受市民待遇的重要标志。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三个方面。 与城市居民相比,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 目前,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早期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因政策空白,暂时不能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资金还没有完全及时到位,养老金储备制度和预警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三是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 3.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虽然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 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多部门主管,管理权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缺少针对性培训,培训主观性大;大部分培训带有一次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