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06341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质疑课题1板书课题:伯牙绝弦2由题质疑:伯牙为何绝弦?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迅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二、整体读文1学生自由读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2生再读课文,尝试读出节奏,读出韵味。3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评点。4根据教

2、师提示的节奏,小组内练习读,读好文言文的节奏。5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三、理解文意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讲讲读文大意。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明了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四、理解绝弦(一)何为知音1你从哪里看出伯牙

3、和钟子期互为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引导理解知己:(1)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2)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3)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4、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明月!”)(5)总结: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6)感情诵读 24 句。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

5、理解的深厚感情(二)知音之死1再读课文 14 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2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句。质疑: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3体会伯牙此时的心情,再读此句。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五、回味绝弦1回味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己深情。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感悟深情。3联系”资料袋”: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

6、的故事。(学生阅读资料袋内容。)4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六、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 子期善鼓 善听高山 峨峨泰山流水 知音 洋洋江河所念 必得绝弦 死教学反思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 5 句话,77 个字,而这 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

7、腑的故事。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所以可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重点字词教师稍作点拨即可。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这三点:一、紧扣课题和课文结尾,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和怎样的人才堪称“知音” 。学生通过读文就明白了,当伯牙“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时,子期都能感受出来,总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因而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子期死了,世间再也找不到能懂得伯牙心意的人了,伯牙便“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二、适当拓展,深化理解。伯牙作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技艺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因此我引导学生想象他的琴

8、声还可能会表现出哪些动人的场景?并且仿照课文句式进行语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 ) ,钟子期曰:( ) 志在( ) ,钟子期曰:( ) ”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伯牙的琴技炉火纯青,又让学生感受到子期的“善听” ,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知音,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古文教学,朗读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