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2404435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俗学作业一1、物质生活民俗,包括 ( )、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 饮食2、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 )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 “ 不能固守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 ” ,要 “ 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 ” ,并首先提出了 “ 民众的 ,生活相 ?” 的新概念。八大菜系中粤菜是以广州、 ( )、东江三种地方菜为主体的菜系。 潮州3、中国现存最伟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国古建筑艺术最典型的代表是 ( ) 故宫4、中国十二生肖的出现,是 ( )的一种表现。 动物崇祀5、 Folklore 为民俗学国际通用术语,由民俗学开创者( )

2、率先提出,它本是 Folk 与 lore 合成的。 Lore 为知识,研究之义, Folk 意为没有文化,土里土气的乡下民众。 汤姆斯 (Thomas 6、 菊花与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写的一部研究日本国民性和日本民族文化的书 本尼迪克特7、英国的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James George Frazer)在著名的 ( )书中谈到禁忌的原则。 金枝8、有学者称( )为中国古代的“恋爱节” ,或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 。 春游9、我国早期婚俗中, ( )普遍实行族外婚姻。 黄帝时代10、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 )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固守

3、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 ,要“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 ,并首先提出了“民众的生活相 ”的新概念。 邬丙安12、民俗的载体包括口承的、心意的和( )的载体 历史典籍13、先民囿于物质条件和社会生产的限制和初民唯有的野性思维能力,最初持万物与人一样有灵的观念,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想象,企图支配、征服自然万物,由此而萌发了中国先民童年阶段的最早的民俗( 崇拜14、史诗,叙事诗如诗经中的生民 公刘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史诗江格尔 ,苗族史诗古歌等凭借( )传播。 多种载体结合15、 ( )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

4、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 干拦式建筑( )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 干拦式建筑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 ,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

5、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在许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而民间向来有老鼠娶亲的吉祥画。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因此它就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

6、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好多人制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 ,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来你家,你可不能让他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滚烫的滑溜的,吃饺子难道是让客人快点滚不成?今天看来,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为什么说民俗不仅仅是 “ 文化遗留物 ” ?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当地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当地文明的一部分。托姆斯( Thoms)在他的民俗

7、概念和民俗研究中吸收了海德? D 格林( Herder-Grimm )的把民俗定义为民族遗留物的观点,但它也受到了“泰勒的科学”的进化观的影响。 1871 年爱德华 ?莫莱特 ?泰勒( Edward Murnett Tylor )在他的作品原始文化中声称文化是泛人类野蛮过去的结果,文化的发展可以由一些“遗留物”? D? D 风俗和思想的事实来证明,这些风俗和思想只有在它们产生的原始环境下才有意义,环境很大程度上与现代野蛮部落的条件是一致的。尽管泰勒相信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和文明归功于野蛮祖先,对民俗学家来说,野蛮和文明却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野蛮和文明的区分被看作是遗传的和不可克服的, “农

8、民和未受教育的”不能被归为文明的另一面。泰勒在过去只注意到 “英国农民和非洲黑人之间的微小差异” 。 但对民俗学家来说, 这不是随意的类比而是基本原理。泰勒( Tylor )的进化论改变了过去话语的性质。第一、以前认为民俗作为遗留物是野蛮人类的远古过去,不仅仅是民族学定义的民俗的古昔时代。第二、民俗(即残存物)是文明发展中被遗忘而不是被珍惜或挽救的东西。最后,海德和格林兄弟对民族的最初定义和区分是由血统路线决定的? D? D 也就是,沿着民族之线? D? D 而英国的遗留物民族学家则沿着“等级”之线。一个农民作为个体出现;他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是如此不同超乎人们的想象 9。民俗学家想要掌握游离

9、于文化之外的这个阶层的心理状况,他们的知识是口头相传,他们的风俗是地域性的、丰富的,不是上面强加的。民俗作业二阐述中西饮食习俗观念的差异。中国人的饮食习俗: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 肉食者 。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

10、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西式餐饮:法国,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烹怔菱也很我,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意大利,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

11、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美国,由于在美国的英国移民较多,所以美式菜基本上是在英式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由于美国的历史短,传统、保守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美国人得当地丰富的农牧产品,结合欧洲其他移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饮食文化。 俄罗斯,俄式菜受法式菜影响较大,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菜式的一些特点,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逐渐形成顾具特色的俄式菜。德国,德国人喜爱运动,所以食量较大,他们保留了以肉食为主的日尔曼遗风,德式菜看以丰盛实惠、朴实

12、无华而著称。通过以上的论述,大家应该对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因此,在面对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饮食文化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取舍,不可一味追求味觉上的享受,从而摄入过多高热量的食品,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可对这些新鲜事物盲目排斥,西方的饮食的确值得一尝,绝对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中西建筑在风格方程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根本上说, 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

13、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 即那些垂直向上、 顶天立地的石头。 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

14、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3. 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 3000 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4. 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