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5版上册书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2404377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2015版上册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毛概2015版上册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毛概2015版上册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毛概2015版上册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毛概2015版上册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2015版上册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2015版上册书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历史过程。 1-2 2.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的会议: 1938 年六届六中全会。 2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4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相互关系。 5-7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3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7 6.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3 7.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 35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43-45 2.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45,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46-47、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动力 47-48、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 49、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和前途 50-51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的内容和特点( 4 点)51 4.准确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52-54 5.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3、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7-63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 59: ( 1)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此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 2)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66-67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 2)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3)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的社会( 4)非社会主义因素

4、仍有很大的比重,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70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 “一化”是“主体” , “三改”是“两翼”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73-78 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特点。(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74 ( 2)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

5、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75-77 (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两步企业利润的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 77 ( 4)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也是实现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重大意义( 1) 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6、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2-85 ( 2)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略) 85-87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89 1956 年 4 月和 5 月, 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

7、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91-95 毛泽东在 1957 年 2 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92 (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者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依然是生产关系

8、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3)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95-97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个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和

9、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96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 两条腿走路 的工业化发展思路。 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并举,等等。 97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00-101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5 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02-106 (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0、。(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义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6、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 1978 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

11、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 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 制度条件, 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三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

12、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科学内涵、主要特征 108-119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里所说

13、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113-114 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特别是基本路线内容的关系 119-12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于 19

14、87 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中共十七大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123 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 点。 124-125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26-129 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 133)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35)3.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15、 140-141)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将达到小康水平作为第二步奋斗目标。4. 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42-145 答: ( 1)中国梦的提出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此后,他又在很多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16、2)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43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民族振兴: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三者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实现中国梦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