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14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2402591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1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1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1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1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1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作业(十四)一、单项选择题1.(2014周口市模拟题)在 1947年 3月,总统向国会提出咨文说道:“在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该总统是 ( )A.罗斯福 B.杜鲁门C.马歇尔 D.尼克松答案 B解析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 “1947年 3月” “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 ”由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 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企图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罗斯福早在 1945年病逝,排除 A项;马歇尔是国务卿,排除 C项;尼克松当时不是总统,排除 D项;故选 B项。2.(2014漯河市模拟题)下面为接受马歇尔计划

2、的欧洲国家和参加经互会的国家示意图。从中所能获取的历史信息应是 ( )A.美苏为首的东西方阵营经济上的对抗B.雅尔塔会议 上划分的势力范围C.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的军事占领区D.东西欧在军事上的对峙答案 A解析 由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均是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对抗的产物,属于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争夺。故选 A项。3.(2014平顶山市模拟题)有西方媒体认为,马歇尔计划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的“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而同时期有中国人却指责其为“黄鼠狼给鸡拜年。 ”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评论者存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差别B.评论双

3、方意识形态存在分歧C.西方媒体屈从于美国压力的献媚言辞D.马歇尔计划有助于西欧稳定答案 C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在恢复欧洲战后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材料明显肯定了马歇尔计划的积极作用,而非屈从于美国压力的献媚言辞。故选 C项。4.(2014赤壁市模拟题)2005 年 6月,在美国欧盟首脑会议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布什说:“当美国和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时,世界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这不免有些令人诧异:“欧洲一个声音”怎么变成“美欧一个声音了?”这说明2( )A.欧盟放弃了对多极化目标的追求B.欧盟借美国之力寻求世界领导者的角色C.美国想与欧盟一起称霸世界D.美欧合作体现了各自的利益需求

4、答案 D解析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2005 年 6月” “布什” “美欧一个声 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与历史史实不符;C 项断章取义;B 项只是表象;故选 D项。5.(2014冀州中学模拟题)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 35年。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D.在两极格

5、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从材料信息看,时间界定在 20世纪 50-80年代,在此期间日本主要依附于美国。故选 D项。6.(2014 常熟一中模拟题)保罗 约翰逊在现代:从 1919到 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 世纪)80 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 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时间在 8

6、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资本主义民主)所以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 20世纪 80年代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 A项。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 B项;早在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 C项;D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7.(20 14盐城中学模拟题)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 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 15世纪;第

7、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 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 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 ”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答案 C解析 美国的崛起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故 A项错误;B 项“建立了”的表述3与史实不符;D 项“直接导致”的说法太绝对,故排除;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 项正确。8.(2014茂名一中模拟题)约瑟夫奈教授 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

8、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 ,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约瑟夫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从某些维度看, “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D.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答案 B解析 苏东剧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故 A项不符合史实;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 格局

9、尽管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故选 B项。9.(2014开封市高级中学模拟题)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答案 C解析 注意关键信息: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

10、少了一种确定性。AB 两项有所体现,但不符题意;D 项题干未能体现。10.(2014昆明一中模拟题)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次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这 表明(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被中国赶超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 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答案 D解析 奥巴马认为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实力增强,而美国实力却相对下降。这表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ABC 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11、,故选 D项。11.(2014唐山市模拟题)2013 年 6月 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叙利亚早已成为各种外部势力进行博弈的战场。虽然各方在表面上都支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叙利亚危机,并减少叙利亚境内的暴力冲突,但暗中的博弈却与这一“共识”南辕北辙。这表明( )A.联合国对维护国际和平没有实际作用B.外部势力对主权国家内政干预是造成世界局势不稳的重要因素C.局部战争不断改变了世界和平主流D.美俄冷战对峙局面再度形成4答案 B解析 A项说法错误,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的主流依然是和平与发展,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无关。 “一些国家对冲突双方的军事支持”说明外部势力对主权国

12、家内政干涉 是造成局面不稳的重要因素。故选 B项。12.(2014大连一中模拟题)2013 年 8月 1日,俄罗斯批准斯诺登(美国中情局人员,揭露美国监控别的国家的行为)在俄临时避难一年,美国对此“极度失望” ,并宣布取消 9月初奥巴马和普京的会晤。这一现象说明 ( )A.美俄争锋的国际格局再度形成B.俄罗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发出挑战C.“一超多强”的 局面被打破D.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威胁世界和平答案 B解析 美国对别国的监控行为表 现了其欲支配全球的目的,但俄罗斯允许斯诺登临时避难挑战了其霸权主义行径,B 项正确;A 项夸大了事件影响,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特点仍是一超多强,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

13、无关。二、材料分析题13.(2014郑州市 47中学模拟题)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材料二材料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0 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伴随苏联的解体,两 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请回答:(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

14、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 (2 分)(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2 分)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 (4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 (1 分)并简要概括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 本状况。(2 分)(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哪些?(4 分)答案 (1)欧洲冷战:柏林墙的建立;亚洲热战:朝鲜战争。 (2 分)(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抗衡美苏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法德和解是关键;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 (任答两点给满分) (2 分)特点:逐渐走向联合;逐 渐由经济联合走向经济政治联

15、合。 (2 分)5(3)苏联解体。 (1 分)总体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 分)(4)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 (2 分)欧盟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2 分)14.(2014台州中学模拟题) (26 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 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 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 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

16、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 世纪 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 人地东山再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有人说:20 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 世纪是从 1917年才开始的,到 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 年是 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 2006年 5月 25日卫报 ,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请回答:(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 (6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20世纪 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12 分)(3)材料三指出“1989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