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948589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其与小学低、高年级段的区别语文课程标准从阅读的基本技能(朗读、默读)、阅读的感悟、理解能力、阅读积累、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和阅读的习惯等,对小学三个学段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明显的梯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不同要求。这里我仅重点谈谈第二学段在小学三个学段中的特殊位置。一、关于阅读感悟、理解等能力的要求从三个学段的关于阅读感悟、理解等能力要求来看,第二学段起到了明显的过渡作用。从阅读借助的辅助媒体来看,第一学段是“读物中的图画”,第二学段是“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第三学段

2、是“词典”;第二学段从借助图象到借助工具书,这既是阅读能力质的飞跃,也是学生具备自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从对词句理解的要求来看,第一学段是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要清晰地辨别这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首先要辨析清“结合”与“联系”的区别。其次是明确小学阅读训练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在小学三个学段对词句的理解提出了“了解”、“理解”和“推想”的要求,这三种学习词语的方

3、式,“理解”是最基本、最广泛的。而理解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是启蒙阶段,第二学段则是基础阶段,如果在第二学段学生的基本理解能力还没有形成,就很难适应第三学段乃至中学阶段的阅读要求。从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要求来看,第一学段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第二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第三学段的要求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既是阅读理解、概括能力的基本要求,又是阅读训练的规范性要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而“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又是“简单描述”

4、叙事性作品“场景、人物、细节”的铺垫。学生在第二学段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到了第三学段,才能得以发展为“了解事件梗概”的能力;在第二学段只有具备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能力,到了第三学段,才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由此可见,第二学段阅读的概括能力训练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第三学段阅读能力的发展。从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和交流的要求来看,仅以阅读总体的和叙事性的作品为例,第一学段是要求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要求学生从“表象”层面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突出了一个基本思想:就是第一学

5、段的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第二学段是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学段是要求学生从“作品”的“意蕴”层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要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怀。第三学段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一学段的要求是以第二学段为基础的,即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又从“作品”的“意蕴”层面深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社会

6、”层面的意思,意在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质疑、探究的要求来看,第一学段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探究能力和认识能力。我们认为,第二学段关于阅读质疑、探究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小学阶段,探究意识的培养甚至重于探究能力的培养;何况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是探究的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二、关于阅读习惯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

7、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三个学段的要求,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紧密地联系。其区别是:第一学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护图书的习惯”,主要增强学生对图书的兴趣与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第二学段重在培养学生“读书看报”和“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主要解决学生“会读书”和“有书读”的问题;第三学段重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主要帮助学生解决“读好书”、“多读书”和“读整本的书”的

8、问题。而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会读书”既是“好读书”的发展,又是“多读书”的保证;“有书读”既是“爱护图书”的价值体现,又是“读好书”和“读整本的书”的先决条件。关于创新精神教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强调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用这一理念作指导,我们来剖析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材创新精神教育的内涵,就会发现其编排理念的前瞻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引领学生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如田园诗情让学生领略了异国的风情;普罗

9、米修斯盗火和七颗钻石等则让学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进行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如争论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了“抓机遇,不争论”的道理;我不是最弱小的使学生萌生了“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的爱心;一路花香使学生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使学生知道了在情与法的冲突中,理智要战胜感情,情要服从于法;三袋麦子则通过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给学生提供了积极的人生观、消费观的探究平台。突出了环境保护教育。如云雀的心愿使学生懂得了森林的作用;狼和鹿使学生懂得了大自然必须保持生态平衡;鸟语使学生懂得了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特殊的葬礼使学生懂得了人类破坏环境,环境就要惩罚人类等等。加强爱科学、

10、爱学习教育。如通过航天飞机、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课文,对学生进行新的科技成果教育,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通过说勤奋、石头书、学会查“无字词典”等课文,对学生进行留心生活,勤奋学习教育,以培养学生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创造力”;而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和维生素C的故事则从不同角度告诉学生创造的方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因课设练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有没有编排体系和训练序列呢?当然是有的。因为这套教材是与语文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理所当然地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设计的目标体系和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那

11、么,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什么特点呢?主编张庆先生作了如下表述:“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语文的“序”宜粗不宜细。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学段语文实验教材的阅读训练序列是怎么安排的呢?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来考虑的。即除了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主要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是如何在各册教材中安排落实的呢?

12、主编张庆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是:“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1、教学形式的翻新归纳起来,教学形式的翻新有这样几大类:一是游戏型。猜谜语导入新课。如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师先说出一个谜底是狐狸的谜语让学生猜,再说出一个谜底是乌鸦的谜语让学生猜;猜完后,又让学生编狐狸和乌鸦的谜语。用了近10分钟才进入阅读学习。编谜语学习生字。如蚂蚁和蝈蝈课后8个生字,教师在教学生字时,要求学生给每个生字都编个谜语,结果用了20多分钟,不但谜语没有编好,识字也不落实。有的教师甚至把游戏法用于了阅读评价。如老师用三种语气读课文,让学生猜猜哪一遍读得最好。学生只听了一遍,把握不准,无所适从。我这里并不是全

13、盘否定游戏型的教学形式,而是强调这种教学形式的适度运用,绝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无谓地浪费教学时间。二是表演型。把表演引进阅读学习,这是老师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一大创造。学生们通过表演,把阅读的感受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之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大大地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但是有的老师把表演庸俗化、程式化,不但不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而且干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三是合作型。课堂上开展合作型的阅读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把合作型的学习简单地落实在学习小组的划分组合上。有些单位课堂评价标准把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作为必查的项目,这就导致了分组学习的形

14、式化和庸俗化。课课分组,段段合作,学生的座位频繁调整,大大地降低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四是助教型。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常常在课堂教学中,挑选一些表现积极、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这是一种很具激励性的举措。但是,有些教师由于不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形式,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如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完成第四题练习:“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你知道那些中草药?说说这些中药的药效。”就“选拔中医老师”上台介绍中草药知识,因为学生没有作好准备,个个都“蔫”了下来,硬被老师拉上台

15、的几位学生都灰溜溜地走下台来,结果白白耽误了8分钟。2、多媒体的滥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无容置疑的。但是,有些课堂教学由于教学辅助媒体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往往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如有位老师教鲜花和星星(第二课时)是这样分两步指导学生读书的:“一、猜谜揭题,感知文本”:她先让学生看了三遍多媒体投影,第一遍让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第二遍让学生一边看一边轻声跟着读,第三遍,让学生边看边读边加动作表演;而后,才安排学生练习诵读课文。“二、展开想象,感悟文本”:这一步是分两块进行的:第一块让学生看鲜花投影图,讨论“图上的鲜花怎么样”?当学生说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时,老

16、师就让学生练习用这两个词说话;讨论如果“你在鲜花丛中会干什么”?然后才安排学生读书比赛。第二块看星星投影图,其过程与第一块雷同。阅读的过程是从言到像,从像到意的转换推进过程,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于目”而“成于像”,再通过对文章“表象”、“意境”的感悟、体验而把其蕴涵的情感、道理“会于心”。我们根据阅读的特点来分析上面的课例,就明显地看出其是违背阅读规律的,这样训练不但大大地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而且也抑制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验,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搜集和处理文字符号信息,间接认识事物和世界”等阅读能力的提高。解决教学形式花哨的根本措施就是端正教学思想,提高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不赶时髦,不抢风头,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要以最经济的教学手段,取得最高的教学效应,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