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7818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关键词】 不同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外科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临床收住的经影像学诊断的 186 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主要依靠术式和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结合术时年龄、性别和病程,将符合标准的 87 例患者归类为均衡相似的 3 组,A 组 35 例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患者 ;B 组 31 例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患者;C 组 21 例为颈前路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疗效利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 )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随访各组并发症,并统计分析。 结果 随访 3 个月3 年 2

2、 个月,平均约 8 个月,各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 组优良率分别为 65.7%、 80.6%和 71.4%,术后3 组优良率经 Chi-square 检验无显著差别( 2 =1.844,P=0.3970.05 ) ,但 B 组优良率最高,其并发症例次率也较高(22.3%) ,主要发生于 B 组多椎体次全切除术式患者,而该组单椎体次全切除附加椎间盘切除术 13 例患者并发症较低,仅1 例,组内两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Though better improvements were achieved in group B,the relatively high i

3、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22.3%)was also there,which mainly occurred after subtotal corpectomy in two or more vertebrae.Conclusion Different surgical 3procedures for multisegmental CSM can bring about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s to different extents.Anterior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unisegmen

4、tal corpectomy and duisc-removal(a hybrid decompression)may be an ideal way for treating multisegmental CSM.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ultisegmental;clinical effect;corpectomy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术式的选择,由于其复杂的病理解剖机制临床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Hironobu 等13 认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或合并椎管狭窄者选择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或椎板切除扩大减压术,其远期疗效满意,较前路安全

5、且并发症少。然而,随着人们对其病理基础认识的深入,影像学、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以及操作技术的逐渐熟练和完善,颈前路术式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疗效也逐渐得到肯定4-5 。甚至把颈前路术式作为首选术式,后路术式只作为补充,提出了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和椎体次全切除术,少数提出可行选择性单一平面减压融合手术。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式的多样性,缺乏如单一或少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的标准化。本文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2001 年1 月2005 年 1 月临床收住接受不同术式和具有完整病历的 87 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评价各种术式的临床应用和疗效。现4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6、一般资料 本组 87 例,男 66 例,女 21 例。年龄5367 岁,平均 61 岁。病程 1 个月6 年,平均 13 个月,临床表现: 主要为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有躯体束带感,腱反射亢进和 Hoffmann 征阳性,部分伴有腱反射亢进和 Babinski 征阳性。X 线检查显示有颈椎序列变化的有 29 例,过伸过屈动力位片存在椎体不稳的 11 例,基本都存在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 32 例。CT、MRI 显示相邻或不相邻 2 个以上节段脊髓受压,其中 2 节段 10 例,3 节段 45 例,4 节段 31 例,5 节段 1 例。 1.2 分组方法 本院具有完整病历资料、

7、经影像学诊断明确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86 例,主要依靠手术术式和术前 JOA评分相近,结合患者性别、术时年龄和校正界限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 87 例患者归类后分为 3 组,使 3 组均衡相似。A 组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患者(35 例) ,B 组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患者( 31例) ,C 组为颈前路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21 例) ,由同级别医生手术操作,术式选择大多数经科室统一讨论选择。 1.3 手术方法 51.3.1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常规入路,显露椎板,在两侧关节突内侧操作 C 3 C 7 或 C 6 一侧椎板的外板和另一侧的内外板全层,对棘突加压扩大椎板切开处间距

8、,重建伸颈肌肉筋膜结构。 1.3.2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常规体位、入路、显露和定位,拟切除椎体上下位椎体使用撑开器,切除椎体上下方椎间盘,颈长肌内缘咬除椎体前皮质和松质骨,刮除椎间盘和软骨终板,簿冲击钳减压椎体后缘及上下缘,或病变的后纵韧带彻底减压。较多节段配合单间隙减压,骨槽间用三面皮质骨或钛网修理整后融合,全部常规使用钛板预弯固定。 1.3.3 颈前路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 常规横切口,显露和定位,环锯切取不同平面椎间盘组织,椎体后缘刮匙和超薄型枪钳潜行扩大减压,去除残留骨赘等,以比颈椎椎节切骨大一号环锯在髂骨取骨柱,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或使用融合器。 1.4 疗效评价 根据 JOA

9、标准进行脊髓功能术前术后 JOA 评分,计算其优良率和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 术前评分) 100%。优,改善率75%;良,改善率50%74%; 好转,改善率 25%49%,无效,改善率25%。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xs 表示,应用 SPSS11.5 统计6软件包对各组优良率和并发症进行 Chi-square 统计分析,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本组 87 例患者得到不同时间段的随访, 3 个月3 年 2 个月,平均约 8 个月。术前 3 组 JOA 评分平均为9.11.2、9.31.4、9.82.0,术后评分为13.11.9、 13.72.0、13.

10、31.8,术后优良率分别是65.7%、80.6%、71.4%,经 Chi-square 分析, 2 =1.844,P=0.397 ,显示各组无显著差异。3 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 组平均优良率 72.4%, B 组优良率最高,但随访发现其并发症也较高达 22.3%。发生于 B 组的 7 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物移位、持久轴性症状、取骨处疼痛麻木、植入物塌陷致颈椎高度和序列改变等,1 例患者术后 7 个月内固定移位并有吞咽困难而行内固定取出。而同组单椎体次全切除术结合椎间盘切除并发症仅 7.7%,组内优良率有统计学差别(P0.05) 。C 组 1 例患者术后 4 个月因症状改善较差

11、行后路椎管成形术,术后随访脊髓功能恢复优。3 组随访均存在不同程度颈肩疼痛不适,对症处理感觉功能恢复较好,短暂存在的未计入并发症例次。未见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植入物移位并发症。 73 讨论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基本病理为前方退变椎间盘或增生骨赘对脊髓或硬脊膜的压迫,颈椎的不稳定、椎管不同程度狭窄及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骨化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这些复杂病理解剖机制使外科术式选择较为困难。Kawakam 等6 认为椎体的稳定性、椎体压迫节段及是否合并椎管的狭窄是影响术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主张少于 2 个节段且不合并椎管狭窄的为前路适应证,而 3 个以上节段或伴有椎管狭窄的选择后路术式。Hironobu 等

12、1 为此做了长期对比回顾性研究,表明椎管成形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贾连顺等7 考虑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并非整个椎管均有病理性改变,影像学上多处表现,引起临床症状的可能只是个别节段,主张应首选前路。临床研究对脊髓前方受压作后路减压,疗效欠满意的结果使得许多学者对后路间接减压的疗效提出质疑。颈椎病退行性改变或退行性椎管狭窄多位于椎间盘及其相邻部位,并非存在颈椎管椎体中矢径处和为整个椎管病变,为颈前路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通过环锯对病变椎间盘切取,潜行减压椎体后缘骨赘,在较大程度上保存颈椎运动单元,改善局部退变性椎管狭窄成为可能。因是窗式间隙减压,限制了减压范围,此术式我们主要用于脊髓前方

13、 23 个压迫节段或跳跃节段者,不伴有明显后纵韧带病变的病例,局限退变性椎管狭窄并不视为禁忌证。8本组 21 例,有椎体不稳 3 例,狭窄 5 例,改善率为 95.2%,优良率 71.4%,1 例因减压不彻底改善欠佳而二期后路补充手术,恢复较好。 较多节段压迫伴有后纵韧带肥厚或骨化、明显椎管狭窄和颈椎生理序列异常,且不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我们选择椎体次全切除术。此术式主要有前期开展较多的多椎体次全切除术和近期的单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盘切除植骨或融合器融合的分节段混合减压术,该术式减压彻底,对造成脊髓压迫的前方所有病理因素都有可能被去除。我们体会应遵循神经外科的减压标准,有可能时直至观察到脊髓充盈和搏动。撑开器使用可一定程度缓解黄韧带皱褶对脊髓后路的压迫。本组 31 例患者,症状体征术后全部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优良率达 80.6%,说明该术式的有效性。由于前路全部使用内固定之故,手术并发症没有文献报道那么高,总并发症例次为21.4%,应引起重视。主要集中在多椎体次全切除术患者,由于其致前柱运动单元损失多,术时长,内固定物应力增加,使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同时为增加植入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