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02304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和他人交往我们要做到有话当面说,别在背地里褒贬人。B . 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 并将之发扬光大。C . 随着气温的下降,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D . 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 , 营造出“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杭州钱塘江两岸的灯光亮化工程,用灯光将江两岸打造成一卷优雅的江南水彩画,为杭州市民及外来游客献上了一场“声、光、音”一体的观赏大宴。B

2、. 水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树立的是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观念,加强区域间联手、联动、联治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C .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D . 据知情人爆料,曾经有一个很知名的报社,就天天派记者蹲点在某民营医院的门口,想要搜集到各种证据以便进行宣扬。二、 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 按要求默写。(1)_,_,欲与天公试比高。 (2)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_,_。(3)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说“

3、_,_。” 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jnhumoli冷_达_塞顿开明眸善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5. (6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使之构成排比。精彩的名著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西游记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们如醉如痴;_ , _ , _;_ , _ , _;童年艰辛屈辱的成长记忆,百味杂陈,让我们心潮起伏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 (17分)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4、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

5、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不 使 高 强 争 无 益 故 守 困 厄 为 当 然。(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其素行原如是也(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乃黄杨不憾天地(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4)

6、(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农夫与行者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行者见而曰/见往事耳B . 今而后知耕之难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

7、 . 行者解衣下田/庭下如积水空明D . 喘喘焉不能作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非 耕 难 乃 子 之 术 误 矣 人 之 处 事 亦 然 欲 速 则 不 达 也(3)行者对于农夫“数息而后一锄”的认识先后有什么变化?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陈常青“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

8、能沉得住气”。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在“谈笑间”让“樯橹灰飞烟灭”。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领

9、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静气”?(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品味冬季张春波我几乎爱上了冬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者设计了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

10、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很喜欢冬的意境,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有撩人的苦香,让人留恋。不是吗?在冬日的暖阳里,就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襁褓,躺在父母宽厚而又温暖的怀抱,可以忘却世俗的羁绊,无忧无虑的肆意放纵,不用担心会有何种结果发生。冬日雪花飘零,普盖万物,流风回,雪一片苍茫,天地为之默然。透过漫天飞舞的洁白,倾听那静谧世界万物的心语,那时,我的心被裁成无数条丝带,随着雪花四处飘荡,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得以荡涤过滤的心灵,忽然就此变得纤尘不染、晶莹剔透。冬天又像一首深沉的诗歌,言尽而意不止,意在言外。当繁华落尽,雁阵空空灵灵的悄然飞去,只给我们面前

11、留下庄严和肃穆,曾经的一切都在记忆中变得异常清晰,秋去春来,花开花落,没有遗憾,惟有淡淡的温馨。于是,我在冬季里便有了一份期待,期待绿意长存,期待温暖永驻。每个晴朗的冬日,我就推开窗户,任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荡进窗棂,迎身上去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清纯,仿佛置身浪漫的天堂,到处弥漫着鲜亮的色彩,找不到一丝瑕疵。我的心儿幸福地飞出去包容于冬日的阳光里,像轻盈的蝉翼一样透透亮亮地、快快乐乐地舞蹈。在似水流逝的岁月里,没有冬,天地也就无所谓春夏秋;没有寒冷的历炼,万物也就无所谓欣欣向荣的升华。岁月四季,一如人生,有欢笑、有泪水、有幸福、有痛苦,除非让时空定格,岁月定影;否则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人生的春夏秋冬

12、之中。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只要维持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对生命常恒有祝福之念,有包容之念,那么冬即是春,春即是冬。首要条件只不过是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静静品味。多年以后,当我已经成为坐在摇椅上的白发老人是,端着一杯热腾腾的浓茶,依偎在火炉旁,回忆曾经走过的道路,曾经的光荣和失落,梦想与挫折,那该是多么温馨的事情啊!天地轮回,万物荣枯,美哉冬季!(1)作者“几乎爱上了冬季”原因是什么? (2)第段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第段开头写道“很喜欢冬的意境”,作者喜欢冬的意境的原因是什么? (4)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文章题目为“品味冬季”,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去

13、品味人生。读完文章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去品味人生呢?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以下两道题任选一题作文。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适当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篇文章。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请以“珍藏_”为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以上。八、 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11. (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

14、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人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

15、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1)第、段中划线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这:_这样:_(2)作者在第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