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79678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以校本研修的形式完成)单元内容统 计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课标”认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1)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2)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3) 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综合运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准确解释统计结果。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过程与方法:经历综合运用统计知识的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表达的

2、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教学措施: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设计思路:1例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

3、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2例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教法和学法统计图在描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统计活动中

4、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在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括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本单元教材知识结构例1是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统计 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一及练习十一第一题。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地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片段和简单的预测。2、分析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认真读图的

5、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扇形统计图的分析,体会直观观察、正确分析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的前后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了解完整的统计图能准确的反映信息。难点:怎样不被数据不清的统计图误导。突破方法:分析统计图,挖掘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教具准备CAL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法:引导观察,适时点拨。学法:自主探索,小组交流。教 学 过 程:个性设计一、旧知铺垫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1、 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6、25;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1)扇形统计图(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A.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b.汇报交流结果c.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

7、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2、建议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1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1) 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 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3) 你有什么修改建议?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

8、收获?作 业设 计建华小学六一班各兴趣小组认识下:1、三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参加兴趣小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2、数学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的人数多几分之几?3、音乐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的人数少几分之几?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在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2及练习十一第二题。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2、了解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是要注意统一标准。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统计图的认识,理解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

9、、判断时要统一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正确理解依据统一标准来比较、判断统计图。难点:如何依据统一标准来判断、比较统计图。突破方法:通过比较,讨论两个统计图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CAL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法:质疑引导,组织探究。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 学 过 程:个性设计一、旧知铺垫1、出示统计图。2、回答问题。这是什么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2。出示课文例题。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

10、9月份:1170元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2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3、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4、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

11、准。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 业设 计市2005年7至12月平均气温统计图(1)这是一幅( )统计图,一个单位表示( )摄氏度(2)( )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是( )摄氏度。(3)( )月份平均气温最低,是( )摄氏度。(4)下半年六个月的平均气温是( )摄氏度。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探究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以校本研修的形式完成)单元内容第五单元:数学广角计划课时4教学内容分析抽屉原理。1例1及“做一做”。例1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

12、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的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为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枚举法“与“反证法”或“假设法”。教学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做一做”中安排了一个“鸽巢问题”,学生可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迁移类推。2例2及“做一做”。本例介绍了另一种类型的“抽屉问题”,即“把kn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 n个空抽屉(k 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 +1)个物体。”教材提供了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3本书的情境。仍用枚举

13、法及假设法探究该问题,并用有余数除法的形式52=21表达出假设法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类推解决“把7本书、9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问题”。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做一做”中“抽屉数”变成了3,要求学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3例3。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系,可先让学生自由猜测、再验证。逐步将“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再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教学目标知识

14、与技能: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2、会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措施:1、 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2、 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但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