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77941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gn)禄 恣睢(su) 中(zhng)用 暴虎冯(png)河 B撒(s)气 鄙薄(bo) 尽(jn)快 少不更(gng)事C城垣(yun) 訾(z)詈 猗(q)郁 锱(z)铢必较D锃(zng)亮 忝(tin)列 惫(bi)懒 锣鼓喧阗(tin)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繁芜 寒暄 切蹉 以逸代劳 不落言荃 B央浼 榫头 凋蔽 惩前毖后 因噎费食 C眉稍 磐石 斡旋 无耻澜言 两全其美 D朝暾 纰缪 针砭 催枯拉朽 事必恭亲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运用

2、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B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敦促美国要提高同中国、印度等国的竞争力,这就意味着中美竞争乃至较量仍然山高水长。C日本政府在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通报上模棱两可,决策上乏善可陈,甚至从未将核设施这样的危险项目纳入国家安保范围。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卫视推出的忐忑百人合唱版成为兔年春节网上转帖最快的视频之一,百位翻唱者中有的是

3、龚琳娜的粉丝,有的是选拔出来的网友,有的来自合唱团,年龄跨度涉及到各个年龄层。 B此次从利比亚撤离中国公民行动的规模、范围和复杂程度都是空前的,中国在这次行动中的大投入和高效率,向国内外证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应变能力和动员能力。 C如果把干旱的原因归咎为大自然的无情,恐怕还会遭到更加无情的大自然的报复。因为,人类活动对于少雨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D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5.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身垂范,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

4、网络问政”新风,并将其引向深入和常态化。B. 这也无可厚非,就连韩愈这样的大家也只能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没有“重新释道”这一项:而我们从小学就知道的牛顿、哥白尼、伽利略,也只是永远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C. 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事实,这是什么意义上的崛起?究竟是富强的崛起?还是文明的崛起?在中国崛起的一片欢呼声中,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反思。D.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于xx年11月1日正式启动。通过普查统计,到2020年,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可控制在14.5亿左右。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

5、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三国演义)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 “不离不弃,芳龄永续”。(红楼梦)C艾妮斯患了重病,在裴果提去澳洲前夕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朵拉始终与他保持着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现朵拉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裴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D在高老头患病期间,小女儿没来看他一次,她关心的是即将参加盼望已久的鲍赛昂夫人的舞会;大

6、女儿来过一次,但不是来看父亲的病的,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欠裁缝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被逼得付出了最后1 文钱,致使中风症猛然发作。(高老头)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

7、、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今,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这就导致中国文

8、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涵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尺度动态地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7下列对“中国文学经典之道”的分析,不正确

10、的一项是A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即文学经典的儒、道性根源。B很多文学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是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导向与规范。C文学经典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D文学经典之“道”,就是经典生成和变化过程中由潜在的内核变化成的一种准则与范式。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也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B归园田居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经典作品体现了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C中国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主要受儒家好学、行仁和人群和谐思想的深厚影响。D中国传统道家思想,通过长期潜移默

11、化沉淀为文学经典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9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描写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成为文学经典,体现了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B文学经典的跌宕浮沉之中,潜在地左右着评判标准的历史变动是不同的时代里文人们所处的地位与际遇。C在中国文学史上,最终成为文学经典作品的是那些在审美意识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D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具有历史的、文化的、民族审美的特质。三、(12分,每小题3分)10. 下列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12、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A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B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C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D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2题。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

13、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兰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舟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舟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

14、焉食?”歌阙,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舟中。舟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

15、,登台之岁在乙丑云。【注】唐宰相鲁公: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季汉月表:一个朝代的末尾称“季”,“季汉”实指“季宋”,表明宋亡。1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 恨: 怨恨B设主于荒亭隅 主: 灵牌,牌位C薄暮,雪作风凛 薄: 迫近D于此宜得书,故纪之 纪:同“记”,记载,写下来。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而哭之于越台 托遗响于悲风B与友人甲、乙若丙约 其自视也,亦若是而已矣C又越宿乃至 见犯乃死,重负国D逾久而后济 朝济而夕设版焉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