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67824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4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含解析班级 学号 得分 1(xx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据国外媒体报道,大约在5500万年前,全球气温曾一度极速攀升,从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洋酸度增大,以及一些物种的永久消亡。这一历史性全球变暖就是著名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以下简称“古新事件”)。研究人员推算,在远古时代,每年大约有十亿吨碳排放到大气中。在“古新事件”之前的数千年间,大量富含碳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之后每年以10亿吨左右的速度递增。当海洋温度逐渐升高,“冻”在海床中的大量甲烷沉积开始解冻融化。

2、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随着它的解冻冒泡进入大气,全球气温开始上升。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温度进一步升高,触发海床中更多的甲烷释放,进而又促进了大气的升温,形成恶性循环。如此反复导致了整个地球变暖,引发了“古新事件”。如今,类似的升温变暖情况很可能再次出现。随着现代海洋的变暖,有证据显示海床中的甲烷可能再一次解冻冒泡。有了“古新事件”的前车之鉴,我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预见性。在科学家看来,“古新事件”也是自然界的一个毁灭者。一些保存在南极洲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物种,在气候变暖伊始就消失了。生活在海洋深处的生物,成为此次事件中最易受冲击影响的对象。它们在数千万年间,经历了最为严酷的物

3、种灭绝。令人惊奇的是,许多生活在海洋中稍浅水域的微观生物物种却显得特别繁盛,这是气候变化过程中“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一个早期迹象。深海生物物种的死亡因素可能非常复杂,逐渐变暖的水温以及水中越来越少的氧气,都是罪魁祸首。然而,另一些微生物却刚好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适应缺氧环境逆势生存。那时候,一些海洋沉积物含有大量富铁磁性矿物,这种矿物被称为磁铁矿。有些物种可以利用磁铁矿,将其贮存在体内,这可能是因为磁铁矿有两大好处:一是有硬度,可以造就一副钢牙铁齿;二是有磁性,可以帮助生物根据地球磁场确定方向。缺氧水域有利于铁的累积,因此在“古新事件”时期,海洋中利用磁铁矿生存的微生物就可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4、。海水的其它变化往往都是有害的。当海洋吸收了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海水会变为弱酸性,PH值降低,导致海洋酸化。我们知道,今天的全球海洋都可见这种酸化,事实上5500万年前也有过海洋酸化现象。随着海水PH值的下降,酸性物质会溶解掉建造骨骼的碳酸钙,导致深海生物的物种灭绝。同时,海洋酸化也会影响海洋中的浅水生物生存,特别是珊瑚礁遭遇了自55亿年前进化至今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生存危机。除了海洋生物,陆地上的野生动物也面临着生存环境的重大变化。在“古新事件”时期,北极的雨量也比平常要多得多,海平面上升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灾害。例如,这一时期,曾出现北大西洋的岩浆活动。海洋地壳温度升高,推动岩浆向上运动,使

5、海洋变得更窄,进而又加重海平面上升趋势,如此一来海平面可能升高达30米。对于陆地上的生物而言,“古新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巨大的。“古新事件”时期,在怀俄明州,植物范围随着气温的升高,向北推移了数百公里。很明显,那时针叶树林已经基本上从怀俄明州消失殆尽了。也正是在“古新事件”时期,统治地球的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包括马、牛和其它有蹄类动物出现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是这些动物种群的成员变化又将令人大吃一惊。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科学家罗斯塞科德指出:“有充分证据显示,40%的哺乳动物群在古新事件时期,体形变得越来越小,并且没有一种动物群体形变大。”事实上,一些哺乳动物体形已经变得很小了。(光明日报x

6、x年9月23日,有删节)(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3分)A大约在5500万年前,全球气温曾一度极速攀升,从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洋酸度增大,以及一些物种的永久消亡。B在远古时代,每年大约有十亿吨碳排放到大气中,大量含碳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之后每年以10亿吨左右的速度递增。C“冻”在海床中的大量沉积的甲烷开始解冻融化、冒泡,进入大气,随着海洋气温的上升,海床中更多的甲烷被触发释放。D全球气温曾一度极速攀升,海洋温度随之升高,进而又促进了大气的升温,形成恶性循环。如此反复导致了整个地球变暖。【答案】A【试题分析】是对事件本身的描述,不是原因,答非所问。

7、【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此题选项A是对事件本身的描述,不是原因,答非所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如今随着现代海洋变暖,海床中的甲烷可能再一次解冻冒泡,对“古新事件”的研究增加了对全球变暖的预见。B“古新事件”是自然界的一个毁灭者,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数千万年间,经历了最为严酷的物种灭绝。C逐渐变暖的海水水温以及海水中越来越少的氧气等因素,可能都是深海生物物种死亡的罪魁祸首。D缺氧水域有

8、利于铁的累积,一些微生物刚好可以适应缺氧环境,利用磁铁矿生存,并可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B【试题分析】不是所有海洋生物都经历了最为严酷的物种灭绝。【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B混淆逻辑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在“古新事件”时期,海水的很多变化往往是有害的,如海洋吸收了二氧化碳,海水PH值降低,导致海洋酸化。B“古新

9、事件”时期,海洋地壳温度升高,推动岩浆向上运动,使海洋变得更窄,加重海平面上升趋势。C“古新事件”对于陆地上的生物影响深远,植物范围随着气温的升高向北推移,针叶树林已经从怀俄明州全部消失。D“古新事件”具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对后世研究者探索现代气候变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答案】C【试题分析】“针叶树林已经基本上从怀俄明州消失殆尽了”,而非“全部消失”。【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此题选项C混淆范围。2(xx届辽宁省沈阳市东

10、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完成13题。(10分)假如人类是“六指”杨孝文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选手。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

11、是在数学方面。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6根手指,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之所以采用10进制,人类学家认为这与我们拥有10根手指有关。阿拉伯数字的英文“digit”同时也有手指的意思。如果人类拥有12根手指,那么12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10进制则完全无法想象。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查齐兹举例指出:“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然的一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物体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

12、起来像我们所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同样,12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学能力。毕竟12要比10更为复杂。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多指畸形”,这是一种遗传错误。自然选择并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这是数量极少的六指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例如熊猫。熊猫的最小手指远侧长有一根与拇指类似的“手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帮助熊猫抓握竹子。塔宾提出了一项理论,解释动物王

13、国的每肢五指(趾)原则,他将这一原则称之为“肢体定律”。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用于预测基于身体大小的最佳肢体数量。根据这一定律,如果肢体相对于身体来说较长,最理想的肢体数量为6个(例如昆虫);如果相对较短,数量则越多越好(例如千足虫)。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这一肢体定律同样适用。考虑到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所以说,5根手指是进化的结果,是最理想的手指数量。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曾对手与大脑的关系进行几十年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在他看来,6根手指显然“太多”。现代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无论是3根还

14、是4根都能拥有和5根手指一样出色的性能。他说:“如果要在4根和6根手指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4根。”(1)下列关于“额外的一根手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额外的一根手指能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总之,对某些事情,完成起来会更轻松。B额外的一根手指能使手掌更为宽大,这对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有作用,如篮球,更宽大的手能让人成为更出色的选手。C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手的灵巧性产生不了影响,这是因为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和手指的多少没关系。D额外的一根手指可能引起数学上的变革,会将10进位制,改变为12进制,这对人类的数学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

15、响。【答案】C【试题分析】原文表述为“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说明影响还是有的。【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此题选项C曲解文意。(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人类额外的一根手指是一种遗传错误,被视为一种生理缺陷。自然选择也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因为这个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的优势。B如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但自然选择从来没让第6根手指存在。C从腕部长出额外的一根手指是极少数量的六指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比如,熊猫就长有这样的“手指”。D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只需3根或4根就具有出色的性能。根据这个研究可以说明,人类不需要额外的一根手指。【答案】B【试题分析】“从来没让第六根手指存在”错,原文是“并没有使其永久存在”。【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B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