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45353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C卷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水果榨果汁 B . 黄豆酿酱油 C . 糯米酿甜酒 D . 鲜奶制酸奶 2. (2分)(2015兰州)下列关于常见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H2O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所有的物质B .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C . 固态CO2叫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 .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 有磁性,可用于炼铁3. (2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A .

2、 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 . 金刚石常用于切割玻璃,是由于金刚石的硬度大C .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D . 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4. (2分)下面对某些物质的有关因果关系的说法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可长久保存B . 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和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C . 纯碱晶体要密封保存,因为它会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D .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速率过快,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5. (2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

3、: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COB . O2C . CO2D . H26. (2分)下列情况:煤的燃烧;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燃放鞭炮;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相同质量的金属铜、铁、镁、铝,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铜B . 元素周期表一共有16个周期C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D . 阴离子中,质子数一定小于核外电子数8. (2分)如图表示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4、的是( ) A . 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B . 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得到60g溶液C . t1时,硝酸钾、硝酸钠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 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硝酸钾一定多于硝酸钠9. (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铁能与盐酸反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B . 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 . 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 . 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

5、外层电子数均为810. (2分)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薄荷纯属于氧化物B . 薄荷醇有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C . 薄荷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0:20:1D . 薄荷醇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76.9%11. (2分)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Zn、Cu、稀硫酸;Zn、Cu、MgSO4溶液;Zn、CuSO4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 . 仅有B . C . D . 12. (2分)下列表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类型不正确的是( ) 叙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A

6、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2HgO 2Hg+O2分解反应B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O+CuO Cu+CO2置换反应C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CO2+H2OH2CO3化合反应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A . AB . BC . CD . D二、 非选择题 (共6题;共41分)13. (6分)请在横线上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1)2个氢原子_;(2)3个氮分子_;(3)钠离子_;(4)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6)某一麻醉剂由N和O两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和1个O原子,该麻醉剂的化学式_14

7、. (8分)在生活中所乘公交车发生燃烧,多项证据显示是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高”或“低”)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_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 A . 鞭炮B . 瓶装饮料C . 书刊杂志D . 酒精(4)燃烧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填序号) A . 公交车上要配 备消防器材B . 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C . 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15. (7分)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金属

8、,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它呢,快来参加“铁知识竞赛”吧。 (1)铁的元素符号是_,它是由_(选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的钢铁是一种_(选填“纯金属”或“合金”) (2)工业中常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来炼铁,其中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_,写出工业制铁时,高炉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将制得的铁放入稀硫酸中,溶液中会产生的气体是_(填化学式) (4)为了防止铁质的自行车架生锈,我们经常采取_的方式对它进行保护 16. (9分)结合下图(AE)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气体发生装置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将CO

9、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盛装 _(填试剂名称)的D装置,可以得到干燥的CO2气体(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后,从反应残留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_(填操作名称),第二步使用玻璃棒作用是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来制取NH3 NH3是一种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那么,收集NH3的装置为上图中的_(填字母) (4)将E装置改为图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17. (7分)(2017雅安

10、)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他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小明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后,将家里制作馒头用的白色粉末带到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初步探究】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 pH7,说明溶液呈_性 (2)【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碳酸钠很稳定【猜想与假设】猜想:碳酸钠猜想:碳酸氢钠【实验探究】甲乙兴趣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甲组方案:如图1,取适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加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正确写出装置B中反应

11、的化学方程式_乙组方案:用如图2所示装置作为反应容器,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以判断白色粉末的成分分别向盛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白色粉末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记录如表:实验编号锥形瓶内物质来源最终得到 CO2 体积/mL名称质量/g碳酸钠aV1碳酸氢钠aV2白色粉末mV3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表中 m=_g;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猜想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3)【反思应用】 甲组方案中,无法判断白色粉末是否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乙组方案可以判断,如果是两者的混合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家中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

12、面包松软原因是_18. (4分)A、B是不含结晶水的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填“t1”或“t2”)时,A、B溶解度相等; (2)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_(精确至0.1%); (3)t1时,用固体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_、转移装瓶等操作 (4)t1时,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是_(任写一种)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非选择题 (共6题;共41分)13-1、13-2、13-3、13-4、13-5、13-6、14-1、14-2、14-3、14-4、15-1、15-2、15-3、15-4、16-1、16-2、16-3、16-4、17-1、17-2、17-3、18-1、18-2、18-3、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