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教案7-9.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18673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教案7-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教案7-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教案7-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教案7-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教案7-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教案7-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教案7-9.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 产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会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教学准备:教师:中国地图,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特产板书课题,你知道什么叫特产吗?2.读题质疑。二、新授1.你知道哪些特产?它们的产地分别在哪?出示中国地图,认识地图,介绍课前自己搜集的资料2.游戏:猜谜

2、语连线:哈密瓜龙眼甘蔗红橘鸭梨菠萝 福建新疆河北广西贵州四川3.投影出示:写一写下列物产的产地丝绸- 辣椒- 枸杞- 茶叶- 香菇- ()- 自由读词语,你认识哪个生字,怎样记住的?不理解哪个词语?出示实物,学生观察指名做练习,交流:丝绸-浙江辣椒-四川、湖北、湖南4.出示词语: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5.找一找,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学生在练习做,交流。6.自学古诗(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2)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图文对照,给古诗配上图(3)选自己喜欢的古诗自学7.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作业:搜集家乡的一种特产第二课时开卷有益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

3、吗?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3.集体读第一段。4.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5.指名读第二段。体会“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6.齐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指名说说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各如何?7.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8.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先讲外边的,后讲里边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为什么?9.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哪几句是

4、讲“我”爱吃杨梅的?指导有感情朗读10.练习朗读课文。畅所欲言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它有哪些特点?你准备从哪几方面给大家介绍呢?仿照开卷有益说一说,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小组练说,每组选一代表班内交流。学生评价,师随机指导。第三、四课时教学内容:笔下生花: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地区的特产下面我请同学们作一下练习哈密瓜福建龙眼新疆甘蔗河北红橘广西鸭梨贵州菠萝四川二、习作1.广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街上,车体上,报纸上我们随处可见,广告是对产品的推销,也是对新产品的介绍。2.通过看广告是我们获取信息比较简便的方法,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海滨城市,

5、每到旅游季节世界各地的友人都纷至沓来,我们的家乡也有丰富的特产,并且围绕特产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你能列举几个这样的活动吗?你们能不能为它们做一下宣传?3.撰写广告词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产品的特点,也可以配生动活泼的画面,也可以通过电脑所做的动画来为产品做宣传。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选你们喜欢的活动。注意:写广告词时,注意抓住特点,描写要生动细腻。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产品。小组完成后,上台交流。4.金钥匙教会学生了解特产的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最美的美束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诗的内容

6、,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自学、和同学互学。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

7、步体会感情。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五、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导入学习。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2.师生共同评价。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6.指名学生背诵。二、用_和_ 一样_。说一句话。三、指导学生写生字。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元帅的故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

8、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感悟朱德和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感悟朱德和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第八单元的课文元帅的故事。你对“元帅”一词有什么印象?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非常有名的元帅,他是我国的开国元勋,是十大元帅之首,他叫朱德。板书“朱德”识记字形。2.你对朱德有哪些了解呢? 咱们就来学习朱德元帅的故事,板书“的扁担”。识记“扁”“担”3.你知道扁担长什么样吗?是干什么用的呢? 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呢?4.

9、请同学打开书77页,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再结合自己的预习有小组中进行交流。师板书:朱、粮、斤、伍。指名汇报组词。5.请同学在熟记生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6.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朱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后来他又重新做一扁担并在扁担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的事。)二、讲授:1.我们知道朱德用扁担“挑粮”。那为什么要挑粮呢?请同学读读第2自然段。(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生活异常艰苦。“非常”的意思)2.请同学们结合书中的插图。说说战士们爬的是怎样的山?走的是怎样的路?(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

10、)五六十里:汽车要开大约个小时,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呢!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什么是山高路险?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坡度直上直下,路还窄。怎么难走?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3.挑粮的路真是太难走了。四十多岁的朱德军长每一次的挑粮他(总是)跟战士们一起去。“总是”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朱德军长怎么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以身作则。)4.朱德同志是一位军长,你猜猜他要忙些什么?(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和敌人作战、指挥战斗)是啊,作为军长,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尽管如此,朱德同志还是坚持去挑粮,如果累坏了就没人来指挥战斗了,就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战士们十分担心,十分着急。谁来

11、读一读战士们担心着急的心情。吃不消?换个词:受不了。5.所以大家都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他们会怎么劝呢?小组讨论一下。现在,如果朱德同志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劝他?6.多贴心的话啊,朱军长听劝了吗?他摇了摇头,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这句话说明了朱德同志认为自己和战士们是平等的,就该这样做,不因为自己是军长,也不因为自己比别人负的责任大而享有特权。7.看来,战士们是真没办法劝朱德同志了。所以,有几个战士就想了一条“妙计”。是什么呢?战士们是否如愿以偿了呢?请同学们自读第5.6.7自然段。8.战士们的妙计是什么?(藏扁担)藏几次?从这个“藏”字,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战士们对军长

12、的关心和敬爱,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9.真是“藏中见真情啊!”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没有)怎么知道的?(朱德又重新削了扁担,而且还在上面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10.同学们,你们见了,想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11.这就让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军长。越发就是“更加”。为什么战士们这么尊爱戴朱德军长?因为朱德军长也爱战士们。12.让我们感受着朱德军长和战士们之间这浓浓的情意,再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总结: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根扁担的特别之处了吧!过了这么多年,当我们看到这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就会想起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还能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不畏艰险、以身作

13、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革命老前辈朱德同志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另外一位革命老前辈的故事。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开火车读生字词。3.出示生字,识记生字三、细读感悟仔细阅读课文,思考: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2.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3.你认为彭德怀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用“ ”画出来。四、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总结延伸1.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了什么?2.你还知道彭德怀的哪些故事?给大家讲讲。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教学

14、目标: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2.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二、指导读好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