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17329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练习题组一全球气候变化1(xx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析: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候变暖,故A项错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

2、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加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xx年高考江苏卷)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与全国温度曲线()、黄河流域温度曲线()、江苏省温度曲线()、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2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3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

3、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第2题,本题以CO2浓度变化与部分地区温度变化相比较为背景材料,考查判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xx年的50年间,CO2浓度不断上升,全国和其他三地温度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B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CO2的浓度、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动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等静态因素不会影响年

4、平均气温的波动,B、C、D三项错误;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A项正确。答案:2.B3.A题组二气候类型及判断(xx年高考浙江文综卷)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4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

5、件不足5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第4题,该农作物喜温好湿,且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地每个月温度均在20 以下,虽然水分条件在7、8两个月较好,但满足不了最短生长期4个月的要求。地有5个月温度在20 及其以上,满足该农作物生长期需求,但地水分严重缺乏。故选B项。第5题,地纬度为北纬29.7,位于亚热带,但其夏季最热月均温在15 以下,推测其海拔高,为高原和高山气候。地纬度为北纬39.0,位于温带,但其水分盈亏量全年为负,说明全年干旱,推测其为温带大陆性

6、气候。故选D项。答案:4.B5.D(xx年高考江苏卷)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是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题。6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双选)()A甲 B丙C乙 D丁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及分布,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甲地位于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表示的气温最高不到20 ,最低5 左右;表示的各月降水较均匀,均在50100 mm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A项正确。丁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表示的气温夏季(7月)高,冬季(1月)在5 以上,较温和;表示的降水夏季(7月)少,冬季(1月)多,是地中

7、海气候,D项正确。答案:AD课时作业一、选择题(xx年合肥一模)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12题。1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2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利用太阳能发电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B CD解析:第1题,冰川面积最小值应该在温度最高月份,海洋水体比热容较大,温度升高慢,9月水体温度最高,冰川面积最小。第2题,图中显示从总体上看,北极冰川面积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气温升高。控制冰川面积下降的幅度必然要减小温

8、度升高幅度,农业灌溉技术与全球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故D选项正确。答案:1.B2.D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 718 m。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研究表明,纳木错湖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在扩张。读图,完成34题。320世纪70年代以来纳木错一直在扩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壳水平运动加强B区域降水不断增多C冰川消融,水量增多D冰川侵蚀作用加强4纳木错湖面快速扩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A缓解淡水资源的不足B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C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D地震、火山活动频发解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入湖水量增多,湖区面积扩大。湖面扩大会淹没部分肥

9、沃的草场。答案:3.C4.B(xx年长沙市重点中学月考)读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甲)和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乙)图,回答56题。5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以下省级行政区中的()A晋 B贵C甘 D吉6关于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总产量下降B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C春小麦分布的海拔降低,种植范围缩小D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解析:第5题,从年降水量大致在100200 mm之间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应为甘肃省。第6题,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该省气温呈波动上升,故甘肃省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将扩大。答案:5.C6.D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

10、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完成78题。7所属气候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相一致的城市分别为()A伦敦、悉尼、莫斯科、开普敦B圣保罗、开普敦、孟买、北京C圣保罗、开普敦、北京、巴西利亚D巴西利亚、伦敦、开普敦、北京8当丁气候类型处于少雨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中海沿岸多雨B中国江淮流域正值伏旱天气C青藏高原地区正值旅游旺季D我国江南地区桃红柳绿解析:第7题,分析图中气温与年降水量可知,甲为热带的一种气候类型,丁为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由此判断D项正确。第8题,当温带季风气候处于少雨季节时,为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在西风带的控制下,温和多雨。答案:7.D8.A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

11、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单位:cm/年)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9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C公元11001300年 D公元13001800年10下列关于该图所显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B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负相关C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12、D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公元6001100年之间,气候湿润指标大幅下降,而沉积速率呈上升趋势,说明这个时段植被退化严重。第10题,读图可知,公元200600年,气候变化非常剧烈,但沉积速率的变化较和缓;分析上图可知,气候变化与沉积速率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公元1400年以来,气候变化与沉积速率的相关性已不太明显,主要是人类活动干预的结果;公元1100年后,沉积速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该时期河流泥沙含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只能说明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答案:9.B10.C(xx年唐山质检)读1961xx年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

13、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1112题。11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xx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12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变化B冬季风势力强弱C城市化的发展D降水的变化解析:第11题,从图例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第12题,城市化的发展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1.A12.C二、非选择题13(xx年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1月份的等温线图,图乙为太原1954xx年气候变化曲线图。

14、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甲中8 等温线在兰州以上、以下河段弯曲方向不同,请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原因。(2)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分析黄河从源头至兰州河段流量、泥沙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3)结合图乙,分析太原气候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题,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洋流等因素。兰州以上、以下河段距海遥远,只需考虑纬度、地形等因素即可。兰州以上河段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海拔变化大、纬度变化小,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以地形因素为主;兰州以下河段海拔变化小、纬度变化大,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以纬度因素为主。第(2)题,外流河除流经大量引水灌溉区域外,一般随支流的汇聚径流量增加;黄河从源头至兰州河段还没有到达宁夏平原等大型灌区。影响含沙量的因素有流域植被和河流流速等因素。第(3)题,从图示趋势线判读气温和降水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气温升高增加热量,但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加剧干旱和风蚀。答案:(1)兰州以上河段从地势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地形起伏大,地形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河谷地区等温线向地势较高的河流上游弯曲;兰州以下河段流经平坦的高原,地形起伏小,纬度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河谷地区等温线向河流下游弯曲。(2)变化特征:流量增大。 原因:冰雪融水的汇集和支流汇入。变化特征:泥沙含量增大。 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