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对安氏II1和II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480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BCT对安氏II1和II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CBCT对安氏II1和II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CBCT对安氏II1和II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CBCT对安氏II1和II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CBCT对安氏II1和II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BCT对安氏II1和II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BCT对安氏II1和II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CBCT 对安氏 II1 和 II2 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作者:王智军 史建陆 许志强 林奕真 檀巧林 魏婷婷 【摘要 】 目的 应用锥形束 CT 研究安氏 II1 和 II2 错牙合畸形患者 TMJ 的形态结构。方法 选择安氏 II1 和 II2 患者各 15 名,年龄18-28 岁,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拍摄 CBCT 影像,利用 DOPHIN IMAGIN 软件对所获得的原始影像进行 3D 重建。于轴面测得髁突中心点到正中矢状线的距离 r 和水平角;于矢状面测得关节结节斜度、髁状突长度、关节窝的高度和宽度;于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测得髁状突长轴;于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测得髁状突短轴、

2、前、上、后关节间隙,运用 Pullinger 分析法判断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结果 安氏 II1 患者左右两侧关节上间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安氏 II1 和 II2 患者的关节结节斜度和关节各间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4;前牙唇倾,深覆盖3mm;前牙深覆牙合;无任何颞下颌关节病史和症状,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无关节弹响和杂音;无正畸及其它治疗史;无偏侧咀嚼习惯;无颌面部外伤史。 1.1.2 实验组 b: 安氏 II2 患者 15 名, 年龄 18-28 岁,平均年龄为 22.54.7,其中男性患者 8 人,女性患者 7 人。选择标准: 安氏类磨牙关系;ANB4;上前牙内倾,浅覆盖 下前牙

3、唇面 2/3;关节情况及治3疗史等同上。 1.2 实验设计 从临床上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按照各实验组的选择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正中牙合位时的 CBCT 影像,并应用DOLPHIN 软件对其进行重建。令眶耳平面平行于软件设定的水平标志线,选择与关节结节下缘相切的轴面作为重建使用层,确定髁状突的中心点,令正中矢状线通过鼻尖-鼻中隔-枕骨大孔中点连线,髁突中心点到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 r;在此平面,做与正中矢状线垂直的冠状线,通过髁状突中心点的双侧髁状突长轴平行线与冠状线的锐角交角为髁状突水平角;以此平面为参考,确定髁状突矢状和冠状中心平面后,做关节结节后斜面的切线,其与水平轴线的锐角

4、交角为关节结节斜度;髁状突最高点到通过下颌升支乙状切迹切线的垂直距离为髁状突长度;连接内耳道最下点和关节结节最下点,此连线位于关节窝内的部分即为关节窝宽度;关节窝顶到此连线的垂直距离为关节窝高度。令软件生成的层切线平行于髁状突长轴,重建出一组斜位,选择处于中间的斜位图像,作髁状突两侧最突点连线即为髁状突长轴。相同方法重建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和髁状突短轴,在此斜位下测得髁状突前、上、后面最突出点到相对应的关节窝壁的水平最短距离作为关节前、上、后间隙。这 11 个参数基本反映了 TMJ 的解剖形态。由实验者本人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三次测量取平均值,每个参数的值由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 根据 Pu

5、llinger 等学者的研究结果5 ,TMJ 的位置可以描述为4髁突前移位,髁突后移位和髁突居中,并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线性比率(LR)= (P-A)/ (P+A) 100(P-后间隙测量值;A-前间隙测量值) 。LR-12 为髁突后移位;-12LR12 为髁突前移位。 1.3 统计分析 所有测量数据输入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的阈值定为 P0.05。对每组研究对象左右两侧测量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比较左右两侧 TMJ 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组 a 和 b 之间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安氏 II 类错牙合畸形两个分类间 TMJ 是否存在差异。 2 实验结果 2.1 实

6、验组 a:安氏 II1 错牙合畸形,左右两侧关节上间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组 b: 安氏 II2 错牙合畸形左右两侧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安氏 II1 和 II2 患者 TMJ 各参数测量值经方差齐性检验为方差齐后,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安氏 II1 和 II2 患者的关节结节斜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 ;安氏 II2 患者关节各间隙与安氏 II1 患者存在差异(P0.05) 。根据Arnett6的观点,下颌发育不足的 II1 患者,其颞下颌关节区的松弛度增加,髁突与关节盘和关节窝的联系比较松散。实验组 a 中安氏 II1 患者的 TMJ

7、 上间隙左右两侧存在统计学差异,反映了两侧髁状突在关节窝内垂直向的差异,可能正是髁状突与关节窝松散的联系导致了这种差异。 Anders 认为安氏 II2 患者由于深覆牙合髁道斜度较陡,导致关节结节发育过度以及绞锁性牙合7。Stamm 等研究了 23 名成人安氏 II2 患者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牙合相比,髁道斜度将近增加 7 8。有研究也表明安氏 II1 和安氏 I 类患者的关节结节斜度并无统计学差异,本实验测得安氏 II1 和 II2 患者关节结节斜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比较均数后得知后者大于前者,这也部分的证明了以上学者的观点。安氏 II1 患者的关节上间隙较安氏 II2 患者大

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由于安氏 II2 患者的下颌被舌倾的上前牙锁结,开闭口运动主要是垂直向的分量,故髁突在垂直向的位置也有别于 TMJ 比较松弛的安氏 II1 患者,这可能是安氏 II2患者关节上间隙小于 II1 患者的一个原因。 6根据 Pullinger9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下颌骨髁状突的位置被定义为前移、居中和后移。他发现安氏 II 类错牙合畸形同安氏 I 类错牙合畸形比较起来,有更多髁状突的位置并非是居中的,安氏 II1患者的髁状突位置更常见前移位。Gianelly10等学者的研究对象为无关节弹响的安氏 II2 患者,前牙深覆牙合但无深覆盖,其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

9、居中。通过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来看,安氏 II2 患者的 TMJ 前间隙和后间隙同安氏 II1 患者存在差异(P0.05 ) ,比较均数可知安氏 II2 患者的关节前间隙大于 II1 患者,后间隙小于II1 患者。通过 LR 值的计算,约有 63.33的安氏 II1 患者的髁状突为前移位,这与 Pullinger 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合。约有 60的安氏 II2 患者的髁状突位于后位,这与 Gianelly 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符合 Cleall11的研究结果,他发现安氏 II2 患者的闭合轨迹较靠后,他认为此特征与上切牙的下垂与舌倾有关,表明前移有牙合干扰,髁突被迫处于关节窝后位。安氏 II

10、2 患者下颌相对短而后缩,面下 1/3 高度不足,由于下颌矢状向生长受到上前牙的限制,下颌根尖基骨和下前牙的发育受到影响,导致前牙不整齐12。因此,这也提示我们尽早矫治安氏 II2 患者,在混合牙列期即开始进行矫治,充分利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生长潜力,唇倾上前牙,以解除锁结的下颌,促进下颌根尖基骨及下前牙的发育,引导颌面部向正常方向生长发育,避免 TMD 的发生。 本实验因属于小样本量的实验,男性和女性病例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没有考虑性别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因此某些参数的测量7分析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在没有大样本量的 TMJ 进行研究得出更准确的结果时,本实验可以展现一个倾向,即

11、安氏 II1患者的髁状突位置更多的是前移位,安氏 II2 患者的髁状突位置更多的是后移位。 4 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CBCT 可以用作口腔颌面部的常规影像学检查,即使临床检查并未发现明显的颌骨和面部外观的不对称,CBCT 仍可以发现关节结构本身存在的不对称。 (2)本实验所采用的测量 TMJ 形态结构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3)安氏 II1 患者的髁状突在关节窝内大部分为前移位,安氏 II2患者的髁状突在关节窝大部分居后位。 参 考 文 献 1皮昕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 M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104. 2Knoernschild KL, A

12、quilino SA,Ruprecht ATranscranial radiography and linear tomography:a comparative studyJ Prosthet Dent199l,66(2):239-250 3Ludlow JB, Davies-Ludlow LE, Brooks SL, Howerton WB. Dosimetry of 3 CBCT devices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y: CB Mercuray, NewTom 3G and i-CAT. Dentomaxillofac Radiol200

13、6: 35: 219-226. 4曹均凯,王照五,刘洪臣,胡敏,姜华 .54 例正常人双侧颞下8颌关节 CBCT 测量值分析 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8, 9(4):291-294. 5Pullinger A, Hollender L. Variation in condyle- fossa relationshi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of evaluation in tomograms.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1986,62:719-727. 6Arnett W, McLaughlin RP. Facial and Dental Planning for Orthodontists and Oral Surgeons. Mosby; 2004, p. 145-6. 7Anders C,H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